理想隔間:小孩房不做成獨立空間

本間至 / 譯者:李豪軒

人氣 74
標籤:

在榻榻米上睡覺的文化,與在床上睡覺的文化的差別,也會表現在小孩養育的方式上。在榻榻米上睡覺的文化中,小孩到了特定年齡前,父母親陪著邊睡邊讀故事書給小孩聽,或是邊唱歌邊哄小孩睡覺的畫面,很容易就浮現腦海。如果是床上睡覺的文化,父母陪小孩睡的習慣就不是那麼根深蒂固,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印象。

睡在榻榻米上的空間界線比較不明確,關係上也比較曖昧。而床的界線就比較清楚分明。因為睡覺型態上的不同,自然產生了養育小孩的方式的不同,這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個人的空間領域,從出生開始是不是很明確,個人隱私的感受也就這樣被養成了。

日本受到歐美文化的影響,個人隱私的概念也跟著進來。其中戰後的住宅興建中,小孩房走向了獨立空間的建築趨勢。本來作為獨立空間的房間就比較與日本文化格格不入,所以日常生活上常產生不協調的問題。但也不能說回到過去的形式就是完全正確的選擇。所以在這裡就考慮到,看起來像是獨立的房間,但設計上採不完全獨立房的做法。這個方法就是將房間確保為個人的使用空間,卻又在房間的某個地方與其他空間相連接,由那裡再接到另外的房間去,讓人有種空氣相通串連的感覺。這種曖昧的串連方式還蠻能符合日本人的習性。尤其是小孩的房間,更需要這種曖昧的關係,不是嗎?

利用穿堂

大家應該看過連續劇裡上演過這樣的畫面,就是小孩把自己反鎖房間裡,父母站在走廊對孩子喊話。走廊與小孩房就靠一道門來區隔,這個門打不開時,就決定了與其他空間的關係。

這樣的關係鬆懈一點的話,家人的距離感就會拉近一些,應該思考實際的狀況後,創造出若即若離的關係來。

打造親近的關係要靠曖昧的空間。不要用一片門就讓一切黑白分明,安插一些灰色空間,可以讓親子關係產生明暗對比。這個明暗對比就能靠穿堂來實現。

小小的連接口

兩個小孩房中間夾著兩張上下位置錯開的床。在床頭上方開個小洞,讓兩個房間可透過小洞連結。同時透過樓中樓的挑空,又可連結樓下的LDK空間,樓上樓下可互傳動靜。

摘自 《理想的隔間圖鑑》   圓神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專家:晚上做這些事 隔天早上會比較快樂
鋁箔紙14個妙用 除了料理還能增強wifi訊號
為何不應該把家具放在草皮上? 專家這麼說
穿襪子睡覺可以減少打鼾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