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交通部查法輪功看板 立委炮轟要求說清楚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3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各縣市最近接獲交通部觀光局公文,要求「加強」對法輪功團體廣告看板稽查,明顯侵害台灣法輪功學員的言論自由,台灣法輪功人權律師團發言人朱婉琪質疑,政府如此針對性的稽查,是否已經成為中央既定政策?呼籲政府應公開表態,若無意迫害就立刻撤回其公文澄清,以免造成各界疑慮。

兩岸近幾年交流密切,吸引陸客大舉來台,法輪功學員在各熱門風景區所擺設的看板,已成為陸客來台必看的另類景點。雖然過去也有民眾投訴,但此次卻是特別針對法輪功學員,更以中央政府的高度發文指派各縣市政府。

關於交通部觀光局發給各縣市政府,加強稽查的公文,這是明顯侵害法輪功學員的言論自由,及表達自由的證據,由於地方基層直指馬政府已淪為中共的「政治打手」,加上中共歷年來對陸客來台接觸法輪功訊息極度感冒,不免引發外界聯想。

對此,許多立委表示震驚,認為觀光局這樣做一定有中共介入。國民黨立委楊麗環、國民黨立委羅淑蕾等人則表示,將會找觀光局到立法院備詢,了解情況。

法輪功律師團4聲明 籲臺灣政府表態

法輪功律師團希望政府立刻撤回公文,或再次確認是否僅針對法輪功團體的廣告看板稽查?進行言論自由、表達自由的侵害,觀光局有義務出面解釋。

律師團同時提出4點聲明,包含政府公文已侵害法輪功學員的言論及表達自由、要求中央解釋對法輪功的態度、要求國際社會關注台灣法輪功學員的人權,以及如有縣市政府對法輪功廣告看板進行拆除,將採取法律行動。

律師:盼各國道義支持

朱婉琪談到,台灣是民主法治社會,台灣法輪功學員合法權益,應受到合法保護,若是各縣市政府依據這一紙侵害法輪功學員的公文,做出侵害言論、表達自由的權益,律師團一定會採取法律行動。

此外,兩岸交流密切,世界各國政府也要高度關注,並注意台灣政府對於法輪功學員在台活動,是否有人權侵犯等行為。如果發現真有其事,希望世界各國能給予道義上的支持。

法輪大法學會:看板單純具合法性

對於政府取締法輪功合法看板,台灣法輪大法學會理事長張清溪不解,為何台灣人民納稅所養的公僕,現在反而回過頭來,對納稅人的合法行為進行制止與迫害,並因為中共的喜好做事,這樣的行為實在令人不解。

另針對法輪功看板有礙台灣觀光風評與觀感,張清溪認為,法輪功被特別針對是事實,且法輪功在世界各地的看板都是很單純的寫「法輪大法好」、「世界需要真善忍」,也沒有其他太多內容,具有合法性。

希望政府能夠認識法輪功,了解中共迫害法輪功的真相,事實上在中國大陸當地,有許多消息都對內封鎖,許多陸客來台灣後知道真相都很感謝,如果大家都站出來,迫害就能被制止。

法輪功學員楊先生也表示,各地法輪功大型看板幾乎都是學員因為修煉法輪功得到身心靈等的改變,心中存著對法輪功的感恩,免費提供住家牆面放上法輪功看板,希望更多人知道法輪大法的美好。

揭露活摘器官 張清溪:是保護兩岸人民

因為法輪功被中共迫害的消息,在中國大陸被視為禁忌,法輪功被中共迫害十幾年了,且手段非常慘烈,甚至包含活摘法輪功學員的器官。學員在各景點上的活動,主要是發資料給陸客。

由於法輪功展版經常會展出中共活摘器官圖片,張清溪說,如果隨便弄一個殘酷的圖片當然不好,但是法輪功學員只是純粹讓大家知道有這件事,希望能引發大眾善念,一同制止這場迫害。

這樣做不是只有為了法輪功學員,同樣保護其他中國人以及台灣人。中共是利用是一個龐大組織,專門在進行活摘器官惡行。張清溪舉例最近大陸山西有個6歲小男孩小彬彬,失蹤幾小時後竟被發現,雙眼球被挖,眼角膜不見,顯然有心人需要,並有利可圖,進而利用殘忍手段盜取器官販賣。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曾有台商在大陸就醫,當地就以醫療之便取走一顆腎。若是姑息隱藏這樣的罪行,往後將會有更多像小彬彬這樣的事件,在中國大陸不斷發生,受害的還是一般的中國人以及台商。

尤其兩岸現在越走越近,當中共對自己的人民都這麼殘忍,那怎能期待中共會對台灣人有多友善。

立委:陸客愛台灣特有的自由民主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表示非常歡迎陸客來台,但政府沒必要把台灣搞得跟大陸一樣。他指出,台灣以民主自由為榮,其他國家景點也隨處可見法輪功看板,各國政府也都尊重、包容。陸客喜歡來台就是想體驗跟大陸不同的風貌。

楊麗環則表示,法輪功設置的廣告看板大多屬於公共空間,只要申請應該就可使用,表示觀光局此舉有損國際形象。

觀光局駁:無特定針對法輪功團體

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則表示,只是轉述民眾意見,然後進行後續處理動作,不是特定針對「法輪功」的特定團體,再三保證沒有接到任何指示、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關說。

交通部長葉匡時針對是否有中共黑手介入、要求查緝法輪功廣告看板一事表示不清楚,不肯表示意見,強調由觀光局回應。◇

(責任編輯:林惟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