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央視採訪「愛國」與「不愛國」的回答說明了甚麼?

人氣 4

【大紀元2013年10月05日訊】從去年至今,中共喉舌央視在上演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街頭採訪之後,又於剛剛過去的「國殤日」在城市的街頭以「甚麼是愛國」與「甚麼是不愛國」的雷人問題再次問懵街頭市民。一些民眾不明狀況的答非所問,鬧出不少啼笑皆非的經典段子,然而,人們在捧腹之餘,亦會對那些頗為耐人尋味的回答感慨不已。

在提問「甚麼是愛國」的採訪中,第一個被訪者是正在執勤的民警。身為體制之內的公職人員,他在短暫的思索之後,甚是謹慎的回答道:「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就是最大的愛國。」第二位出現的是一位小學生。他滿懷自豪感的說道:「愛國就是扶老奶奶過街,還有就是讓座位,基本上我已經讓過十次了。」可見,在這個孩子的眼裡,實實在在的敬老行為就是愛國。第三個被採訪者是一位中年婦女,她在記者面前慷慨激昂,稱「愛國就是愛祖國、愛人民,共產黨比甚麼都重要」。無論她是否真的意在將「愛國」與「愛黨」等同起來,但僅從她的回答中就能看出,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政府的忠誠似乎成了一種下意識的習慣。最後一個是知名作家王蒙,他頗有文采的說道:「一說到愛國,我們就會想到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唐詩宋詞代表中國心,中華料理代表中國腹,我們對國家的感情是心腹感情。」

儘管這四位被央視節選的被採訪者都在用自己的理解給「愛國」下定義,然而從他們或牽強附會、或歌功頌德的回答中,我們都能切實的感受到,如今中國人的意識中早已喪失了「愛國」的準確意義和深刻內涵。他們在面對媒體採訪時,考慮更多的似乎是媒體為何突發此問,自己要如何應對才是最為明哲保身的回答。或許那個小學生的無心之語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絲對國家前途命運的希望,儘管他的回答所表述的不過是文明行為中的一瞬,但他出於對「愛國」與「文明」產生同類聯想的話語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可以折射出民眾的愛國意識。除此之外,這段採訪只能讓我們看到,大部份中國人在頭腦中對「愛國」的完整而清晰的理解可謂是一片空白。

然而有意思的是,對於僅在「甚麼是愛國」的句子裡多加一個「不」字的問題,一些回答卻讓我們對中國人的「愛國」產生了些許不同的看法。在回答「甚麼是不愛國」的問題時,有的市民直言稱,「貪污就屬於一種不愛國的表現」,也有人認為「光說不做是潛意識裡的不愛國」,此外,有人呼籲:「在每個場合都不應該給中國人丟臉」。儘管民眾的批評之聲乍聽起來與「愛國」這個名詞的概念關聯不大,然而事實上,這些逆耳的忠言才能讓我們得以反思,「愛國」,對於生活在這個毫無人權與自由的國度中的人民來說,到底意味著甚麼?口口聲稱「愛國」,卻幹著有損國家與民族利益的勾當,甚至利用人民的愛國熱情充當其政治犧牲品的究竟又是誰?

百度百科中有這樣一句解釋,稱「愛國一定程度上是保證人的生存自由權利的需要」。如果將「愛國」上升為某種主義,互動百科中又解釋說,「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自身所屬國家的一種積極和認同的態度和行為,包括對祖國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強烈希望保留祖國的特色和文化基礎;對祖國其他同胞的認同感」。我們且不必旁徵博引,僅從官方可以公開的這些定義中就能發現,在「自由與人權」被「一黨專政」掩埋的中國,在五千年華夏文明被憑藉西方馬列竊取政權的執政黨一手摧毀的當今中國,在幾個被冠以「自治區」之名卻因不被中央集權認同而限制其一切文化及宗教自由的現代中國,身為其中的一員,沒有人能真正對這個資源、財富、文化等領域遭受多次洗劫,如今已危機四伏的國度感到樂觀和積極。尤其是被灌輸了「愛國就要愛黨」的偏執觀念之後,中國人更是在「黨毀了國」的現實中分辨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愛國,還是在愛這個親手毀了國的黨。

作為中共的創始人,最終選擇拋棄中共的陳獨秀曾在回答究竟應不應當愛國的問題時指出:「我們愛的是人民拿出愛國心抵抗被人壓迫的國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愛國心壓迫別人的國家」;「我們愛的是國家為人謀幸福的國家,不是人民為國家做犧牲的國家。」陳獨秀的這句肺腑之言恐怕就能很好的解釋,為甚麼他在深思熟慮之後會選擇從中共這個冒牌組織全身而退,而這個解釋也正好恰如其分的回答,為何中共統治的當今中國,「愛國」與「愛黨」只可選擇其一,而不可兼得。而那句「貪污就是不愛國」的民眾之聲也再次印證,今時今日最不愛國的當屬中共惡賊也。

相關新聞
【人物真相】前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終遭報應
楊威:布林肯在上海已戳破中共內宣戲碼
吳惠林:「合法掠奪」能休嗎?
李靖宇:「四‧二五」是中國社會一個重大轉折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