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油產增長停滯 專家質疑能否增加供應中國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俄羅斯計劃未來10年內提升三倍以上的原油出口到中國。但目前俄羅斯石油產能增長已經接近停滯。石油觀察家懷疑:額外的供應將從哪裏來?

保證原油產量是俄羅斯政局穩定的關鍵。莫斯科高度依賴石油收入,但是傳統的油田產量正在衰退,而且美國正在超越它。

半年內 與中國簽署3550億美元供油協議

不過,過去半年內,俄羅斯與中國接連簽署了兩項能源合作協議,總價值共計3550億美元。6月份,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中國簽署價值約2700元億美元協議,在25年期間每天供應30萬桶原油。俄羅斯和中國也正在天津籌劃建立一個煉油廠,每天將使用俄羅斯原油18萬桶。

10月初,雙方達成總價850億美元協議,俄羅斯分10年每天出售中國20萬桶石油。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11年俄羅斯出口了約480萬桶石油,其中五分之四運往歐洲,只有約六分之一出口給了亞洲國家。

觀察家質疑,俄羅斯是否出於戰略考量,將供應歐洲石油轉至中國。

舊油田逐漸枯竭 新油田難彌補

俄羅斯最大的產油中心──西伯利亞西部油田,大約佔總產出的三分之二。但大多數開採時間超過30年以上,產能逐漸下降。據研究,平均每年下滑速率達3.5%。

俄羅斯過去5年的時由增產,主要來源於新油田,如西伯利亞地區東部油田。但該地區油藏量有限,且質量比西部的差。

匯豐銀行分析師Ildar Khaziev上個月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10年俄羅斯很難找到新的大型油田來填補產能的下滑。」而且前景也不容樂觀。自1980年代以來,俄羅斯再沒有發現新的大型油田。

JBC能源諮詢公司的董事兼總經理David Wech亦稱,俄羅斯東部和北部石油出口增長的同時,西部和南部的石油出口正在下降。

頁岩油田開採前景不佳 產能有限

另一方面,儘管俄羅斯也發現龐大的頁油田藏量,但開採前景存在著巨大不確定性。

俄羅斯近幾年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引進較成熟的開採技術,例如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但是產能有限。

例如,盧克石油公司(Lukoil)在莫斯科東邊2000英里巴熱諾夫(Bazhenov)頁岩油田,鑽井采收率僅為4%,而相比之下傳統油田采收率為30-35%,開發成本卻高達傳統油井的5倍。

據稱,一些最初勘探者發現該油田缺乏連貫性:一口油田可能出油,但是附近卻只能產出腐泥乾樹根,一種石油和天然氣能源前形態固體有機化合物。

俄羅斯工業歷史學家Thane Gustafson說:問題的關鍵是成熟度,這關係到究竟能否提供可供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如果不是,我們可能必須再等幾百萬年。」

(責任編輯:王樺)

相關新聞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中國5月製造業PMI又萎縮 經濟前景黯淡
美債收益率趨於穩定 賽富時股價大跌
通脹數據欠佳 美聯儲官員發表鷹派言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