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連結新與舊 3個女生樂印花

青年築夢專題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5日電)3個年輕女生選擇以創業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她們,築了很大的一個夢,要把代表台灣的設計發揚光大;她們,從一個很小的印花布開始,在舊的圖案加入時尚感。

同是1985年出生的沈奕妤(Ama)、邱瓊玉、蔡玟卉分別畢業於師範大學及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3人是嘉義高中美術班同學,感情很好,了解彼此個性,據Ama說, 3人從沒吵過架。

2008年,她們以多年培養出的絕佳默契,參加U-STAR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劃創業競賽,用台灣在地元素,作為原創圖案設計的靈感,透過手工印染詮釋創新時尚概念品牌「In Blooom印花樂」,獲得補助新台幣35萬元,贏得創業第一桶金。

受到鼓勵,隔年,她們接受台北藝術大學北藝風育成中心輔導,湊齊50萬元,築夢踏實。

不過,創業的路不全然平坦順利,有高有低,也有些碎石擋路,需要一一搬開。

Ama說,一開始買布時,就要先和布商套交情,了解布的種類、厚度、透氣度,要把圖案印到布上,難度更大。「除了塞版、印不上色,還有深色布怎麼印淺色圖樣?帆布孔縫粗、著不了色等,都是問題。」

她表示,由於在學校主要學習基礎訓練,也較偏重純藝術創作,可是做品牌是要把設計商品化,必須學習完全不同的做法。

「也就是以前只要做一件完美、供觀賞的藝術品,現在要做的是上百件都完美,且可以被使用、水洗的商品」。

她說,台灣素來是紡織大國,但在成本考量下,很多代工廠都外移,印花師父幾乎都退休了,但技術還在,她們花了很辛苦才找到這些師父,請求師父傾囊相授傳承印花技術。

「…你得讓你的八哥圖案鋪天蓋地才行。」

Ama說,一開始對品牌的意識還很薄弱,維持著藝術創作者的天性,以為就是要不斷找新靈感、做新東西,但品牌和創作,基本上完全是兩碼子事。

「因為你們還不有名,所以得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一直出現、一直出現,不斷地曝光,讓人家一看到這個東西就知道是你,到時再來推其他的東西,不就容易多了嗎?」,設計師李明道(Akibo)一語驚醒夢中人。

Ama說,要成為品牌,先讓它夠穩定,並且至少讓人記住一樣它的東西,因此決定先把其他圖案收起來,專心一致地的把原創的「本土八哥」剪影圖案給放大、放在每一樣東西上,並且不斷地、反覆說著它的故事。

讓圖案盡量鋪天蓋地的效益來得很快,Ama表示,已有來自國內外各地的客人走進門,指著商品說:「喔,我知道!你們就是那個鳥的品牌…」

「出發點是台灣,並不代表靈感或眼界只能放在台灣」

「坐在高鐵上南下,窗外飛逝而過的阡陌交錯的田地,迎風的稻草人,一小塊一小塊田地因四季變化,作物更替的景象,就是台灣西部平原給我的印象」。

Ama說,當初為品牌風格定調時,希望是源自台灣,畢竟3人分別來自台灣台北、彰化、嘉義,學習過程也都在台灣,沒有道理做出來的東西會像外國人。

印花樂的設計,有些元素是細膩的,台灣的八哥鳥、傳統建築老磁磚等創作元素,有如生態與庶民文化的紀錄觀察。

她說,發掘台灣土地的養分,可是又不能一味的復古或懷舊,也不能把舊的設計硬放到這個時代上,「每個時代一定會產出相對應的設計,這個時代屬於台灣的設計是什麼?也是我們一直要思考的問題。」

專責創作的Ama說,除了對台灣本土的關懷,另一個是對世界的觀察。「沒有經過轉換的傳統語彙,強硬的放到設計上,就會讓人感到過時、難以親近、沈重」。

Ama表示,設計的出發點是在使人更愉悅,可以擁有更美好的生活,不是消費者都要承受創作者想要講的事,印花樂希望,縱然對台灣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藉由產品,先被吸引。

「一起走,分開走,這是適合對彼此熟悉、又彼此相異的我們的旅行方式。」旅行如此,創業也是。

Ama說,創業初期,很多事3個人都混著一起做,後來發現不行,不僅浪費時間,也沒有效益,因此才依個人專長分工。

「創業的人一定要樂天,沒有樂觀的心性,很快就會被如報稅、店務管理等一些繁雜瑣事打垮,別人認為很簡單的事,對3個純藝術出身的人,就會變得很難。」

目前3個人分別肩負設計、產品開發和行銷重任,尊重個人專業,信任夥伴,共同承擔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