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德黑蘭》 政治與藝術雙贏引爭議

劉紫鈺

人氣 14

【大紀元2013年02月27日訊】 (大紀元記者劉紫鈺綜合報導)剛剛在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剪輯以及最佳改編劇本三個重量級獎項的影片《逃離德黑蘭》(Argo),除了被冠以「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的稱號外,美國第一夫人更是罕見地隔空親自頒獎,讓這部飽受爭議的片子再次引發社會各界輿論的廣泛關注。

《逃離德黑蘭》是根據一篇名為「中情局如何依靠一部假冒的電影將美國人帶離」的雜誌文章改編而成,片名「Argo」來源於當年伊朗人質危機時期的一個典故。

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剛剛取得伊斯蘭革命勝利的伊朗人民團團包圍,66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長達444天。期間,一位精通偽裝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門德茲(Tony Mendez)策劃了一個營救方案,成功地將困在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美國外交官帶離伊朗。在營救過程中,門德茲自己偽裝成一個電影製片人,6名外交官則謊稱是和門德茲一起的劇組工作人員,他們正在拍攝的電影叫「Argo」。時至今日,很多人都認為伊朗人質危機導致了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競選連任失敗。

影片的英文名、同時也是影片中那部佯裝要拍攝影片的標題:Argo。這個詞來自於希臘神話,其本意是指一條叫「阿爾戈號」的船,由伊阿宋等希臘英雄在雅典娜幫助下建成。眾英雄乘此船取得金羊毛。此後該船作為進獻雅典娜的祭品被焚燬。

該片那部虛構的電影劇,其原名叫做《光明王》(Lord of Light),是一部沒有拍攝的影片的劇本,改編自羅傑•澤拉茲尼(Roger Zelazny)的小說。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日報導,影片講述的是6名美國駐伊朗外交官藏進加拿大駐伊大使官邸,後來在美國中情局策劃下逃離伊朗。

其實歷史是,在這6人躲進加拿大大使官邸之前,曾在英國駐德黑蘭使館的夏季辦公地點藏身過。可在電影裡,卻變成了美國外交官緊急尋求英國使館幫助,遭到拒絕。這種失實演繹激起時任英國駐伊外交官的強烈不滿。時任英國駐伊朗大使、86歲的格雷漢姆說:「英國使館當時為這些外交官提供了全部幫助,我聽說影片情節後的第一反應是非常憤怒。電影人如此混淆事實讓人難過」。

在1979年所謂的行動開展時,由加拿大演員Victor Garber扮演的泰勒是駐伊朗的加拿大大使。他批評影片運用了無限的創作自由,包括對伊朗人「黑與白」的描繪以及其他偽造的場景。他補充道:《逃離德黑蘭》描述伊朗人的方式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前加拿大大使還表示,《逃離德黑蘭》並沒描述伊朗社會「更傳統的」一面、「更熱情好客」的一面以及「他們試圖尋找某種程度的正義」的一面。

政治分析人士說,《逃離德黑蘭》揭露了美國精美的計劃,即利用所有媒體的宣傳,以便在全球範圍內煽動伊朗恐怖說。

觀察家們進一步猛烈抨擊《逃離德黑蘭》的導演以鉛板和諷刺的風景描述伊朗社會,他們指出阿弗萊克故意在電影裡嘲笑伊朗人的習俗和傳統。

一月中旬,伊朗宣佈了一個大的電影項目計劃,是關於1979年的美國使館事件的,以期用真實的圖景來描述被《逃離德黑蘭》篡改了的歷史事件。伊朗導演及演員Ataollah Salmanian被指定去呈現這個故事,以便對阿弗萊克缺乏歷史真實性卻轟動一時的電影做出適當的反應。伊朗版本的電影稱為《普通職員的記事》,講述伊朗革命者將20名美國人質交還給美國的故事。

(責任編輯:伊萍)

相關新聞
《愛‧慕》橫掃凱撒獎 男女主角稱帝封后
獲奧斯卡獎11項提名 港各界為李安加油
奧斯卡整合社媒 與民共享盛況
奧斯卡《康提基號:偉大航程》感動曝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