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三毛70冥誕家人追思 《思念的長河》出版

人氣: 47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3月26日是已故兩岸名作家三毛70歲冥誕紀念日,今年「2013年台北國際書展」由三毛的長姐陳田心、明道中學國文老師陳達鎮主講「我們心目中永遠的三毛」。

皇冠出版社則出版三毛散文集《思念的長河》,編選者、明道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憲仁寫序說,三毛對台灣土地的情感既深且厚;她熱愛文學藝術之情異於一般人;她的心中,對周遭的人與物,永遠充滿著關懷。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陳田心鼓勵年輕人閱讀紙書、電子書,因為閱讀提高我們生活的品味,若是你手裡拿著一本陳義十足的書,坐在一個即使喧鬧的角落,相信你也可以經歷人生不同的千山萬水,就像三毛說的那一個不同的世紀風光。

陳田心說,從小父母帶領她讀書直到現在,閱讀仍舊是生命的一大部分,那種幸福不是外圍的炫麗能滿足的,雖然文字不能說話,但激發了生命的能量,讓我們整個人的儀態,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裡面有文學的味道。

[[4]]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陳達鎮說,三毛的墓園在金山安樂園,位在鄧麗君墓園旁邊的寶塔。他說,三毛生前喜歡黃玫瑰,她覺得黃玫瑰很高雅,玫瑰花開雖然很短暫只有3天,但剎那成為永恆。她的臥室裡面三面牆都是書架,她好像無時不在閱讀,讀書讓她生命豐富起來。陳達鎮分享,三毛從不吝惜和別人分享,他常感受到三毛溫婉的一面。

[[5]]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三毛文章帶著悲憫 兩岸都受歡迎

大陸人為什麼很喜歡三毛的作品?陳田心接受記者採訪說:「我想是三毛文字的力量」。因為每個作家所表達的思想不一樣,所以可能喜歡的人群也不一樣,但是這麼多人喜歡三毛,我們可以仔細看她的文章裡面,真的帶著一種人類極大的悲憫,和一種生動的生命在裡面。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陳田心表示,三毛在台灣也很受歡迎,可見她文字有一種力量,帶動了靈魂深處的覺醒。三毛看到卑微的人、窮苦的孩子,她可以歷歷如畫的寫出來,那一個很生動世界的描寫,可能會感動每一個人,所以她的文章很受歡迎。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在中國大陸很少人不認識三毛,這是她不容易的地方,她用簡單的文字贏得這麼大的認同,這是我們很替她高興的。」陳田心說,當然大陸社會可能封閉,他們看到一個人可以這樣活,他們都買三毛的書來看看,但是其實這樣活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大家看不到那個辛苦,只看見她這裡走那裡走,其實都帶著勇敢和堅持,否則也走不下去,在外面活也很多難處。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陳田心深情關懷妹妹表示,「作為姊姊,那就是她的選擇。」雖然她走的這麼早,我們也很難過,但是慢慢領悟到,世界上很多事情,並沒有一定的規格。她感懷的說,文學家是寂寞,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孤獨的。她謝謝這麼多的讀者還來擁抱三毛,還記得三毛這是我們的安慰。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三毛的弟弟陳傑說,在中國大陸三毛的書銷售非常好,至少賣出5、600萬冊,從20年前中國大陸就有三毛書的簡體字盜版,雖然三毛過世22年,但在讀者心中仍有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告訴記者,在幾十年前三毛有機會出國把文章寫下來,尤其介紹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文筆、裡面的文章氛圍非常吸引人,因為大陸人對於三毛書上所寫的,一般人難以接觸到的經歷都很喜歡,所以他們就會買書來看,當時三毛的書在兩岸都非常受到讀者的歡迎。

[[1]]

《思念的長河》有三毛與丈夫荷西少為人知的往事。(皇冠出版社)

《思念的長河》紀念三毛70冥誕

陳憲仁表示,今年是三毛誕生七十週年,皇冠出版社為了對這位曾經風靡華人世界多年的作家表達敬意;出版此書一方面作為紀念,二方面給讀者意外的驚喜,更重要的是不讓三毛作品湮沒不彰。書中文章,發表的日期從1976至1990年,正好橫跨整個三毛寫作的時期;主題也剛好可以呈現出她的文學特色:(一)三毛生活追憶;(二)三毛對土地、青年、自然的關懷;(三)三毛與文藝界的關係。

[[13]]

兩岸知名流浪文學作家三毛。(皇冠出版社)

三毛生平

三毛本名陳懋平,因為學不會寫「懋」那個字,就自己改名為陳平。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與最疼痛都夾雜其中。她沒有數字觀念,不肯為金錢工作,寫作之初純粹是為了讓父母開心。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地跟著去了。

然後她就和荷西在沙漠結婚了,從此寫出一系列風靡無數讀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展現在大家面前,「三毛熱」迅速的從台港橫掃整個華文世界,而「流浪文學」更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責任編輯:孫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