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設計自然宅:溜滑梯宅

甄健恆

人氣 187
標籤:

懷念的童趣永不褪色的家

「我們拒絕採用簡單的模式。」建築師中村和基及出原賢一表示,設計「溜滑梯」是第一次的經驗,因此走訪了無數公園裡的溜滑梯,並實地體驗溜滑梯的樂趣。結果,建築師覺得與其將溜滑梯放置在樓梯旁,或安裝在一個遊樂室裡,倒不如大膽地將溜滑梯融入建築設計中成為住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讓溜滑梯的功能超越僅作為一個『玩樂設施』才能成為對家有所懷念的一個象徵物。」建築師說,而一間「有溜滑梯的住宅」將會成為名符其實的「溜滑梯宅」。

就像是一般的「溜滑梯」,結構上可分為兩個部分:爬梯和滑梯。進入一樓入口後,爬梯就從右邊開始。沿著牆壁往上一直走,就可以到爬過二樓抵達三樓。如果想從這裡回到一樓,從溜滑梯溜下去只需幾秒鐘。而結構設計上就像一個斜坡,是沿著建物的外圍興建的大型的「溜滑梯」。除此之外,建築師還加入了一些小巧思讓溜滑梯的設置融入住宅中。像是二樓的起居室、飯廳以及廚房空間四周被樓梯和溜滑梯圍繞著。而6公尺長的內置沙發則營造了一種團結的氣氛。自
然的光線通過外面的格柵空隙從庭院中灑進來。三樓的臥室空間則沒有隔牆,是每個人都可使用的空間。
[[3]]

「溜滑梯宅」內的溜滑梯就像是內置的系統傢俱,因為「讓這個計劃成為房屋整體的設計」就是建築師的本意,「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找出斜坡的角度,用最合適的建材來達成最理想的弧度。尤其在每個角落都需要額外加強。」特別是當建築師確定得將「溜滑梯」設計在房子的外圍時,在構造上就變得比較複雜。

由於「溜滑梯」有著L型的彎曲狀,因此在做彎曲部分時真是大費周章,建築師說:「要將它圖面化十分困難,而傾斜度也用石灰漿調整過好幾次。」而正因為這些困難點都是感覺上的問題,因此設計圖上難以表現的部分必須賴於建築師親自在現場和各工程的師傅一邊討論、一邊施工才終於解決。至此,「溜滑梯宅」才呈現了四角都被圓化的形態。
[[4]]

在這項目完成一個月後,建築師中村和基及出原賢一回到「溜滑梯宅」參觀時,赫然發現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並不是享受「溜」溜滑梯所帶來的歡樂,反而是試圖倒著往溜滑梯上爬的挑戰性!或許,這就是遊戲空間的隨機性,又有什麼能比得上這樣將「童趣」融入家庭生活更好的方式?

「溜滑梯宅」的概念非常簡單:進入一樓入口後,爬梯就從右邊開始。沿著牆壁往上一直走,就可以到爬過二樓抵達三樓。從這裡,如果你想回到一樓,用溜滑梯的話就只需幾秒鐘而已。

建築師利用樓梯下的死角,在一樓設置一間廁所及洗手台,也方便於使用和室及工作室的人。另外在停車處上方有屋簷遮蔽,不但減少日曬雨淋,且能增加車子的壽命。只不過,停好車後得繞一小圈才能進入一樓。

為了讓二樓獲得充裕的自然採光,建築師在LDK的空間裡設置了天井式的陽臺,讓光線自然地散佈在各角落。而在進入二樓空間的走道上也有收納衣鞋的櫃子,這樣一來,起居室就能保持整潔也減少打掃的範圍了。
[[8]]

值得一提的是,室內那一排靠牆的長椅式沙發設計,既維持了起居室應有的功能,又節省了大面積的空間,對三個活潑的孩子們來說非常適合。另外,沙發下也有設置收納櫃,方便收納孩子們的玩具。

三樓的空間看起來就像閣樓。除了臥室及盥洗室外,另外還有一塊陽臺相連,上方有傾斜的屋頂遮蔽不論作為曬衣區或戶外庭院都不缺乏私密性。二樓的陽臺藉著這裡設置的天窗得到充裕的自然採光。三樓的臥室及盥洗空間也因為這扇天窗而有了明亮及舒適的氣氛。

設計建築師 Level Architects

過去50年來,日本住宅設計有什麼變化?

隨著技術的發展、素材的進化,住宅性能、空間的看法也跟著進化了起來,但我們的任務還是執著在要求空間構成的設計以及提案上。在這方面我認為並無特別改變。

科技的日益發展,是否對住宅設計有所衝擊?

在隔熱性能、隔音性能、耐震性能等的住宅性能等方面,非常受到歡迎。

人們對激進設計的接受度是否已經更開放?

雖然大多數的屋主都較期待建築師的提案能力,不過重視耐震性能等住宅性能的屋主也開始增多了,我覺得應該還是要注重在細心周到的設計才是。

環保是否成為了住宅設計的一環?

我認為確實是受到極大的影響。對環境問題意識較高的人,大多數會去利用補助金制度、或是導入太陽能光板的使用等。

傢俱是否比過去變得更重要?

這我倒不覺得。以前就常說「傢俱」是和「住宅」是緊密相關的,這個意識並無改變。

好的住宅設計關鍵是什麼?

首先,我們詢問屋主對於新住宅的印象和想法,再將空間的質和成本作一番檢討整理,然後加入一些驚喜成分,再去向屋主提案。

你認為未來的住宅設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技術的發展和提升住宅的性能、設計感是緊密不可分的,我認為這個狀況今後仍舊會持續下去,而我們建築師擔任的角色是不會改變的。

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是否改變了你的設計手法?為什麼(不)?

並沒有特別的影響。對於311的日本東北大地震等級的耐震性能,從以前就一直保持沒變。而有關海嘯和核能危機方面,我認為這不是單就住宅的設計就能解決的問題。

日本的年輕的建築師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跡象。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年輕族群對於時代的需求是很敏感的。而且,也有很多出奇不意的提案。

你應該是屬於年輕建築師的一群。相對來說,年齡是否影響你的工作量呢?

當然是有受到影響。在這個業界,實戰成績是和說服力直接劃上等號的。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世代,我覺得重點是在打破那個實績迷思的提案能力吧。@

摘自 《圖解 和風設計自然宅》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小妙招】安全家居:色素塗料用在哪
亞平會29日講解家居節能
家居用品充斥致癌物 世衛促限用雙酚A、塑化劑
牆壁作觸屏 打造iPad家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