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斯諾登事件」的多重效應

人氣 24

【大紀元2013年06月20日訊】最近發生的斯諾登洩密事件引發了多重效應。這位前中情局技術人員聲稱,美國是最大的駭客帝國,美國國安局在全球範圍內至少發起61,000次網絡攻擊,其中數百起是針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同時它秘密監控美國人民,嚴重侵犯了美國人民的自由。

在中國的網絡上,痛斥美國民主虛偽成了這幾天的最強音。但比較此事件的「美國效應」與「中國效應」,會發現其中的差別很有意思。

從激昂到冷靜

斯諾登事件曝光之初,引發了美國民眾對政府強烈的道德譴責。1971年向《紐約時報》透露五角大樓秘密檔的丹尼爾•艾爾斯伯格首先站出來,說斯諾登「為這個民主體製做出了巨大的、無法估量的服務」,將其拉抬到「英雄」的高度,附從者不少。

《華盛頓郵報》6月11日一篇報導引用參與美國政府大規模監控項目曝光行動的獨立製片人勞拉•波伊特拉 斯(Laura Poitras)的話說:「我們有秘密的法庭對秘密的法律進行秘密的解釋,這不行。這成了什麼民主?」她認為,這些秘密規定使選民被蒙上了眼睛,成了法律 法規的囊中物而不是主人,使有關政府機構和官員進入可以為所欲為、不必擔心問責和追究的境界,使憲政民主成為有名無實的東西。
好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針對《華盛頓郵報》最初幾篇報導,Richard Burger寫了「斯諾登、國安局、英雄主義和中國」。他嘲笑那些聽到國安局監控裝作大吃一驚的美國人,並指出,無論是電影還是書籍,早就告訴美國人, 「國安局在記錄我們的網站和電郵」,「翻查積累下來的大量數據」,但這是美國人同意的《愛國者法案》(US Patriot Act)授權的,斯諾登所揭露的並非違法活動,而是不符合他本人觀念的事。該作者認為,斯諾登的行為是犯罪,應該把他送進監獄。

冷靜下來後,美國人終於想到:911事件發生後,布希總統於2001年10月26日簽署了《愛國者法 案》,授權情報機構: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安全,可以不經法庭批准就進行監控。因此,這不是個政府道德問題,而是美國國安局的監控是否違反了相關法規。於是, 美國人的討論進入了這些層面:個人自由、公民隱私與國家安全三者之間如何才算平衡?「愛國」與「賣國」應該如何界定。

必要的「惡」?

斯諾登指控的主要是兩點:一、美國對中國發動了網絡攻擊,竊取了了他國情報;二、「美國政府利用他們正在秘密建造的這一龐大的監視機器,摧毀隱私、互聯網自由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基本自由」。

第一點極其有利於中國政府,因為北京可以此證明,中國是美國網絡攻擊的受害者,從而反擊美國對中國軍方 駭客攻擊的指控。世界各國當中,德國總理表示將來要就這個問題與奧巴馬商討;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俄羅斯早就知道斯諾登爆料的內容,並指出,在全球反恐的 大背景下,監視項目在各國普遍存在,需要注意的是,監視時要遵循情報工作的相關法律。

至於向他國派遣間諜,是許多國家都在做的事,較量的只是實力。與核冷戰時期不同,現在的網絡戰並無相關各國共同遵守的活動邊界。奧巴馬在習奧會談中提出的其實就是這個問題。

關於斯諾登的第二點指控當中的所謂「秘密監控」,我查了大量資料才發現,這種監視並非秘密操作。

根據2008年美國的《外國情報監視補充法案》的要求,2009年7月10日,美國司法部、國防部、中 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和國家情報委員會的總檢察官們聯合簽署了一份《關於總統的監視方案(President’s Surveillance Program,簡稱PSP)的公開報告》,報告編號2009-0013-AS,對公眾發佈。

這個報告向美國公民說明,911恐怖襲擊以後,在美國總統指導下,國家安全局擴大了它的資訊蒐集能力, 以便發現和防止在美國境內發生的恐怖襲擊;據此授權,國家安全局開展了新的情報活動,包括蒐集發往或發自美國的通訊活動的內容(通訊的其中一方是基地組織 及其附屬成員)。這個報告介紹了PSP方案在反恐怖活動當中的作用,描述了對此計劃的不同看法,並再次完成了對PSP方案的合法性評估。

這個檔的存在,說明斯諾登(以及獨立製片人勞拉•波伊特拉斯)的指控其實是個偽問題。美國政府應該回答的其實是:目前的監控是否於法有據?是否濫權?美國情報機構於6月15日公佈了最近的解密檔,試圖回答上述問題。我相信美國的法治,剩下的問題美國人會循法解決。

關於斯諾登的「監控侵犯了美國人民自由」之說,說明他政治學知識比零好不了多少。除了無政府主義者之外,形形色色的政治學派別都承認:政府作為必要的惡,必須存在。

民主制度就是人民與政府之間締結的一種契約關係,在契約關係裡,民眾讓渡個人的部分權利給國家,國家則 負責保護公民安全與福祉。軍警及情報機構就是一種必要的國家安全機器。馬克思將民主國家的軍警特統稱為「鎮壓人民的暴力機器」,但在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建 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暴力鎮壓機器的殘忍程度遠遠超過馬克思批判的資本主義國家。

北京的「斯諾登牌」

至今為止,北京的「斯諾登牌」玩得算是有利有節,獲益頗豐:斯諾登的指控幫助北京從駭客攻擊者變成了受害者,還將美國從道德高地拉拽到泥潭裡。

《環球時報》 不失時機地指出:「自由和人權是美國對外道德戰的兩把匕首,美國尤其喜歡拿這兩把匕首紮中國。美國真實的一面和它虛偽的一面,我們都應該看清楚些,不能又傻又天真。」

國內網站上的言論除了盛讚斯登諾是英雄之外,很快出現壓倒性的結論:天下烏鴉一般黑,美國實行雙重標準,高唱的自由民主是虛偽的。隱含的意思是:民主自由不值得追求,還是咱中國制度好。

但是,這張牌再打下去,北京會遇到不少困難。首先,斯諾登選擇北京管治下的香港做為藏身之地,無論如何 都讓人覺得背後有故事。彭博社6月13日的報導說,美國的反間諜部門正在調查斯諾登是否已被中國策反或利用,相關調查將涉及斯諾登的個人財務狀況、是否涉入色情陷阱、是否曾被勒索。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傑斯表示:「我們需要問一系列問題,比如他的動機、聯繫人,他最後到 哪裡去,為什麼他留在那裡、又如何維持生活,以及中國政府是否正與他充分合作」——北京若想繼續纏鬥,且不說斯諾登與中國有關這可能性存在,就算FBI、 CIA將其掌握的中國高官及其家屬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財產狀況披露一二,中國政府將如何善後?

更重要的是,若在中國繼續討論下去,中國公眾可能會逐步發現,美國政府監控的目的是出於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與北京的監控目的是為了中共政權完全不同:美國打擊的是試圖製造大規模殺傷事件的恐怖分子,中國打擊的卻主要是批評政府的異議人士。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6月14日發表「西方政府將贏得網絡監控之爭」一文,其主要觀 點是:斯諾登及其他一些人就互聯網時代的個人隱私問題對美國和西方政府提出挑戰,但「除非有誰能證明,(西方政府的)安保機構不但正在收集海量的資訊,而且正在大肆濫用這些資訊,我認為這場爭論的勝利將屬於西方政府。」

斯諾登的結局將由接下來的中美角力決定。只希望,斯諾登事件的餘波能夠將中國的討論從「美國民主是虛偽的」這種「動物莊園之歌」中拉拔出來,更真實深刻地認識民主憲政。

──BBC點評中國

相關新聞
何清漣 :洩密者斯諾登的意識形態幻想
何清漣:中國「硬幣」的兩面:獨裁之罪與平庸之惡
擬尋求庇護 斯諾登與冰島接觸
彭博社:斯諾登沒有回答的五個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