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楓涇得泉亭的來歷

作者:雲開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楓涇古鎮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古鎮,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佈,橋樑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老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00年曆史。古鎮上有一座得泉亭,關於它有這麼一個傳說。

明代,鎮上有一戶姓顧的人家,歷來都行善積德,頗有聲望。明景泰元年(西元1450年)顧家秀才顧文昺出資整理致和橋東地面時,挖出了一些銅錢,他認為這些錢乃是天賜之物,萬萬不可獨佔,必須與鄉鄰共享,造福眾人方可。

挖出錢的地方,也就是致和橋東原有一口枯井,為了能使大家都能夠重新飲用到清洌的甘泉,於是他就把那口枯井疏濬一新,讓人免費使用,同時還在井上修了一座亭子,命名為「得泉亭」。「得泉亭」,一語雙關:因為在古代「泉」也是錢幣的代稱,所以「得泉」既可以指挖到錢幣,又可以說引來甘泉。說也奇怪,這口枯竭多年的古井,疏通後竟然水質清甜甘洌,水源茂盛。

因為過去此地是交通要道來往的人流繁多,有些人逗留的時間長,一口井來不及供應,為了多做善事,所以他在亭子附近又打了六口井,方便來往路人取用,以解疲勞。而且顧文昺是敬神之人,為了達到古人相信的「天人感應」的效果,這七口井按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且井井相通,井水全都甘甜可口,故而人稱「七星井」。當地還有傳說認為:顧文昺的善舉感動了天上的七星,七星施仙法讓每口井都有不同的特效,有的可以使身體健康,有的可以祛病消災。

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得泉亭毀於戰爭。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顧氏後裔顧志奎重建了得泉亭,民國期間,又被戰火所毀。後在原址上又復建。今日的得泉亭雖然已是重建之物,然而它所紀念的古人那種敬仰神靈,不貪錢財,行善積德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後人繼承的。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阿卡迪亞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遠離人世間的紛爭和喧囂,是一個理想之境。
  • 醫道,難啊!醫道,大啊!醫道真的是神仙聖人首批傳下的文化,百姓保全性命的緊要事務啊!
  • 同濟藥堂名醫「王神仙」看後笑了笑,說:「這原是個搭背瘡嘛!是誰把它挪到屁股上了?」
  • 山東省有一座名勝叫仿山,在周邊地市的民間,有一些神跡流傳......
  • 人們紛紛提著瓶瓶罐罐來撿便宜,大都是多裝油少付錢,不一會兒一擔油就被搶購一空。
  • 那屠夫轉眼間變為金身大羅漢 ,法相莊嚴,隨著菩薩 ,足踏祥雲而去。
  • 無錫城中有個老地名,名叫「魚腥巷」,其由來和一個傳說相關。說來也怪,每當月朗星稀的夜晚,秉燭夜讀的黃理總會看到窗外不遠處的池塘邊,有一個女子坐在池岸上,他心中不免奇怪…
  • 花生,俗稱花生、仁果,也叫長生果,是一種當年生的草本植物,其子房下的柄伸入地下所結的果實,即為現在常見的一種佐餐佳品,還可以壓搾成食用油,品味不凡。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還有一段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呢。
  • 甘肅省張掖市西北,有座古城的遺址,因為它在黑水邊,所以當地人一直傳說這座古城就是「黑水國」。1938中華民國政府在此修築公路,挖出大量的古蹟,僅是挖出的磚就鋪了十餘公里的道路。同時,這裡發現了大量的中原灶具和一些奇怪的古人遺骸,測量發現脛骨長度遠遠超過一般人。當地老百姓將之稱為「長人骨」。國民黨元老、詩人於佑任先生考察後,記述了當時的發現,他在詩中這樣寫到:
  • 建福清市西郊10公里處有石竹山,這是一座祈夢名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