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突破經濟困境 施顏祥:台產業結構須調整

施顏祥:台灣實質薪資萎縮 導致內需不強 唯有提高企業附加價值才能改善獲利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3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當前景氣復甦力道仍不足,目前台灣存在包括內需不強、薪資不漲、投資率下降等經濟結構性因素,若不解決,想回到以往的經濟成長水準是很難的。前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應學習新加坡、日本經驗,讓生產製造與服務行銷並進,兼顧外銷與內需來調整台灣的產業結構。

台灣曾經歷亞洲四小龍的榮景,但目前適逢全球景氣復甦放緩,加上台灣政爭紛擾及經濟挑戰,景氣恐怕短期內無法轉好。近年來全球經濟變遷,台灣產業發展已面臨經濟結構轉型挑戰,台灣經濟歷經多次轉型,但產業發展卻長期重產值輕價值、重資本輕人力、重出口輕內需、重電子輕傳產、重製造輕服務等,若發展停滯不前,將面臨產業被邊緣化與空洞化的危機。

產業應朝高值化發展

施顏祥指出,近年來台灣產業面臨全球化競爭,台灣製造業紛紛出走,科技產業則忙於因應國際局勢變化,服務業開始對外投資,這些現象使得企業的分工競爭也不斷加劇,更多競爭者加入角逐,將使企業的淘汰速度加快。

施顏祥表示,台灣產業發展不能再走低成本廉價路線,應朝向高值化發展。台灣實質薪資持續萎縮,使得內需不強,唯有提高企業的附加價值才能改善獲利,進而突破高失業、低薪資瓶頸。

外銷內需應同時兼顧

台灣經濟過去數十年一向以代工出口為重心,其中又以資訊通信(ICT)產品占較高比例,加上以歐美及中國大陸為主要出口市場,一旦全球經濟動盪時,便會遭遇出口衰退、投資不足、經濟動能停滯等問題,民間消費與薪資成長也跟著受抑制。

施顏祥認為,台灣代工模式已遇瓶頸,所以要讓生產製造結合服務行銷,外銷與內需同時兼顧;在技術研發方面,企業應開始思考跨國際聯盟整合創新,才能保持國際競爭力。◇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