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股票透視】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

【大紀元2013年12月24日訊】碧桂園(02007.HK)主力於內地經營渡假村型房地產項目,名字來自廣東順德的「碧江」和「桂山」之合稱。公司成立於1992年,總部設在佛山順德。2007年在香港上市,集資額約120億港元。集團以「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作為經營理念,至今街知巷聞。迄今,集團已在大陸及馬來西亞擁有逾百個地產項目,服務業主約50萬。1994年,碧桂園引入酒店式物業服務理念。2003年,社區內首個五星級酒店開業。關鍵項目包括深圳東海岸的「碧桂園.十里銀灘」、南京句容市黃梅鎮的「碧桂園.鳳凰城」和廣東清遠市的「碧桂園.清泉城」等。

主要股東

必勝有限公司(57.71%)和多美集團有限公司(5.59%)。

員工

主席兼執行董事楊國強、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楊惠妍、總裁兼執行董事莫斌,聘有50,753位員工,當中有13,000為銷售人員。集團內的區域總經理均從內部提拔,沒有於同行中挖角。每分區自行採用一個名為「1212」的管理系統,即「資本籌劃一個月一次;進度報告兩星期一次;產品質素一個月檢查和排行一次;項目成本兩個月互相比較一次。」較多的權力和責任已下放給地方主管。銷售人員底薪較低,但0.6%的佣金卻比同行的0.1-0.3%多逾倍。

核數師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競爭環境

行業競爭激烈,房商多得數之不盡,就連最大的開發商萬科(A股代碼:000002)市佔率亦僅大約3%。未來競爭主要鬥的是買地策略,2014年的出售物業利潤率是高是低,多少已被過去兩年的購地價格所牽制。法巴指根據這樣的邏輯去思考,雅居樂(03383.HK)、保利(00119.HK)和綠城中國(03900.HK)等情況較為有利,而潤置(01109.HK)和富力(02777.HK)等卻日坐愁城,碧桂園和龍湖(00960.HK)等則居中道。碧桂園深知2014將會是個高手硬併的年頭,而它的戰略乃透過快速銷售以減低積貨風險。

未來開發

隨著馬來西亞的「碧桂園.金海灣」項目大捷,集團總裁莫斌表示未來海外市場發展空間龐大,而往往國際市場能夠給予的是更豐厚的利潤率。2014年5月即將於澳洲悉尼的North Ryde區推出擁有850個住宅單位項目。其它考慮中市場有加拿大、越南和俄羅斯。莫斌指5年和10年後的海外銷售將佔公司資產組合的33%和50%。今年的四季合約銷售分佈2:2:3:3,跟2013年相約。年初推出項目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一月尾將重鎚出擊。不排除進入商業市場,但現階段只會開發有助銷售的屋苑內零售店。

優勢

(一)房屋限購令對集團影響輕微,因其土地儲備中只有15%屬限購區域;

(二)馬來西亞的柔佛項目於去年首11個月共斬獲60億元人民幣合約銷售,而內地蘭州項目在開盤3小時內50億元人民幣的可銷售物業已盡數售罄,有數以千計的買家正等待第二期推出;

(三)碧桂園購地策略保守,買地呎價成本控制得宜,跟過去兩年接近,在2015年及往後有利潤率擴張的可能;

(四)透過進軍海外市場,碧桂園能夠加以證實其執行能力比內地對手強,同時又可把握大陸買家向海市房市投資的龐大商機,開展新收入來源;

(五)即使還未能回復到2007年水平,但平均出售呎價於過去數年穩步上揚,由2009年的4,881人民幣/平方米上升至2013年首11個月的6,604人民幣/平方米。

風險

(一)基於收購地皮和資本開支需求,管理層於12月中旬表示2013年年底的淨負債會超過70%;

(二)海外擴展風險包括成本、質素、公眾意見和產品定位,都必須符合和相應當地情況和規則,暫時較少華人房商能在國際市場打響;

(三)銷售成本高於對手,其2013上半年銷售及行政開支對合約銷售的百分比高達7.2%,行業平均只5.5%,花旗認為它的推銷手法過於進取,未必能持續,應該花心思去打造品牌;

(四)碧桂園的融資成本雖然比去年的9.4%顯然下降,但仍然處於7.8%的高位,與2010年時相若;

(五)政策乃管理層無法控制的最大風險之一,例如限購令伸展到三、四線城市以及賣地程序改變等。

(責任編輯:楊家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