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間諜的神秘面紗

人氣 57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1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蕭桐美國華盛頓DC報導)甚麼樣的人會選擇活在虛構的身份下,傳送著不為大眾知曉的秘密,又是甚麼促成了他們的選擇?間諜,這個在聖經中被列為人類最古老之一的職業,總在陰謀與詭計之間進行著忠誠與背叛的生死遊戲。美國華府「國際間諜博物館」(International Spy Museum),作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座間諜博物館,試圖用嚴肅準確的態度,以各國間諜在世界重大歷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為主線,向世人揭開間諜這一特殊職業的神秘面紗。

國際間諜博物館外觀。(蕭桐/大紀元)

007電影「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中的真實道具-捷豹XKR敞篷跑車。(蕭桐/大紀元)

測試您的「間諜能力」。(蕭桐/大紀元)

忍者被認為是「不可阻擋的隱形間諜」。(蕭桐/大紀元)

小心!間諜就在你身邊

進入博物館,迎面一座超大的屏幕,循環播放著電影007詹姆斯.邦德的片段,而屏幕前007電影「誰與爭鋒」(Die Another Day)中的一件真實道具——一輛捷豹XKR敞篷跑車,立刻激發了參觀者的想像力。在搭乘直達2樓展覽區的電梯時,間諜警報即時開啟:「小心,間諜可能就在您的身邊!」每位參觀者在入門大廳都被建議選擇一個新身份:你可以是13歲的意大利小姑娘,也可以是年過40的非洲商人,而你的身份將會帶給你不同的謎團和任務。館內各處設有的觀察力測驗和動手測試,讓參觀者在瞭解間諜日常和工作的同時,也能瞭解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潛質成為一名「合格」的間諜。

間諜的秘密,隱藏在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品中。(蕭桐/大紀元)

拆析間諜的一身「行頭」。(蕭桐/大紀元)

用來作為間諜聯絡器的普通街邊郵筒或者紐扣式相機不但讓人防不勝防,還能「隔牆視物」;一枚小小的鑽戒,鑽石卻藏有指南針;一枚鮮艷的口紅,實際上卻是名為「死亡之吻」的克格勃手槍;一張看似潔白無污的紙,塗上一種液體後顯現出一份機密情報……在20多個展廳裡,來自美國、英國、以色列、前蘇聯、捷克、波蘭、前東德和聯邦德國等間諜使用過的1,100多樣間諜用品,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讓人感歎:原來最普通的東西有時能蘊藏無限殺機。

丘吉爾下令成立的特別行動小組(Special Operation Executive,簡稱SOE),在德占區進行間諜活動。(蕭桐/大紀元)

軍事間諜 間諜史的轉折點

1990年的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對間諜的定義為:收集、傳送或洩漏關於國防的情報。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曾說過:「在戰時,真相是如此的珍貴,她應該永遠被謊言所保護。」至今,每提到間諜,人們的腦海中還會浮現出許多在硝煙背後決定乾坤的身影。

美國內戰時聯合軍的間諜,女演員寶蓮.庫什曼(Pauline Cushman)在死裡逃生後被林肯授予佈雷維特少校軍銜,之後身著軍服進行全國演講。(蕭桐/大紀元)

如何用汽車秘密逃亡。(蕭桐/大紀元)

納粹「黑名單」上名列第一位,曾被懸賞500萬法郎的英國女間諜南希.韋克(Nancy Grace Augusta Wake),僅以一輛救護車,成功救出一千多名盟軍陸兵和飛行員。韋克領導的抵抗軍,在被德國佔領的法國境內,打擊當地德軍的武器裝備和人員,在諾曼底登陸之前削弱了德軍的抵抗力量。面對2.2萬多的德軍士兵,韋克的部下慢慢從開始的3千多人發展到後來的7千多人。她說:「有人這樣問過我,『你曾經害怕過嗎?』我的回答是『從來沒有』。」

被稱為二戰中最偉大的間諜,代號為「喬治.伍德(George Wood)」的弗里茨.科爾貝(Fritz Kolbe),將186頁納粹德國外交部絕密文件,用微型膠卷的方式交給美國。隨後又為盟國提供了上至德國軍隊作戰方案、日本海軍作戰部署,下至納粹大屠殺真相等價值不可估量的情報,幾乎以一人之力,提前結束了歐洲戰場,挽救了無數無辜者的生命。

「潘朵拉之盒」:曾經佇立在華府喬治鎮第37街和R街的郵箱,被奧爾德里奇.艾姆斯,用作和前蘇聯間諜聯絡的工具。附近的居民經常因為郵箱上過多的粉筆印記而抱怨。(蕭桐/大紀元)

當然,有因為拯救他人性命而被人稱頌的間諜,就有因為金錢和利益背叛自己良心的間諜。前CIA(中央情報局)特工奧爾德里奇.艾姆斯(Aldrich Ames),因貪圖前蘇聯資助的五十萬美金及豪華跑車,為蘇聯提供美國的軍事情報。導致100位美國中情局特工的生命受到威脅,至少有十人被克格勃處決。

前蘇聯著名的間諜們。(蕭桐/大紀元)

間諜的生活並不都是如電影中那樣驚險浪漫,很多間諜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一經被發現,囚禁,酷刑折磨甚至失去生命。(蕭桐/大紀元)

當然,各國對間諜的處罰因時代和國家而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間諜的生活充滿了對心理和生理的挑戰:無休止的欺騙與被欺騙,總是在現實與虛幻的邊緣掙扎,分辨不清哪是工作哪是生活。而一旦失去謹慎,因錯放信任而暴露,輕者失去自由,重者丟掉性命。曾警告斯大林德國要進攻俄國的俄間諜理查.佐爾格(Richard Sorge)在49歲時被德國處死;雙重女間諜瑪塔.哈里(Mata Hari)於41歲時被法國處以槍決;印度「公主間諜」努爾.艾娜雅特.汗(Noor Inayat Khan)被納粹殺害時年僅30歲。雖然都因為相同原因死去,但他們的身後名則大不相同。這不禁讓人想到,不論職業如何,好壞皆出自人的一念:為私慾者為惡,為他人者為善。

邦德展區入口處。(蕭桐/大紀元)

邦德:男人想做邦德 女人想擁有邦德

要說世界上最有名的間諜,那就非詹姆斯.邦德莫屬了。自1952年,第一本《007》小說開始,作者伊安.弗蘭明(Ian Lancaster Fleming)總共出版了15本《007》。當初他為自己筆下的主角起名時,認為需要一個簡單的、毫不浪漫還要極具陽剛味的名字,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是邦德」。這個歷經6位扮演者,迄今共23部影片的間諜角色,其實是二戰時伊安.弗蘭明供職的海軍情報處同事的綜合體。

[[14]]

007電影中的道具。(蕭桐/大紀元)

[[16]]
您的臂力如何,能不能像邦德一樣?來測試一下吧。(蕭桐/大紀元)

邦德電影中,女主角的戲服。(蕭桐/大紀元)

間諜博物館特設了整整一個展區,來紀念這位讓「間諜職業」風靡全球的經典形象。展區有真實道具,劇中演員的戲服和場景,而「邦德迷」們還可以在這裡接受挑戰,測試自己對電影細節的瞭解程度。

美國將網絡間諜列為未來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

最後一個展區,探討了未來間諜活動對美國的威脅。展區內循環播放總統奧巴馬的講話,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網絡間諜活動會帶來比以往更嚴重的威脅。展區內通過信息演示展板表示:「2007年,美國國土安全局遭受到來自中國,代號為『極光』的網絡攻擊。攻擊的主要對象為能源系統。如珍珠港和『9.11』,網路攻擊的到來會毫無預警。而一旦能源網路系統受到攻擊,主要的生命支持系統的崩潰將導致全美處於黑暗之中,軍事系統因失去能源支持而關閉。」

在中共「極光」黑客間諜襲擊中,被激烈的震動扯碎的電子發電機的碎片之一。(蕭桐/大紀元)

同樣是在2007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稱其電腦被「中共解放軍駭客」入侵,英國軍情五處稱英國外交部、英國首相府以及勞斯萊斯、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又譯蜆殼)也分別受到中共解放軍駭客的攻擊。根據維基百科報導,90年代末中共國防部建立了網絡部隊,並投入十億美元資金實施了金盾工程和防火長城。

國際間諜博物館於2002年7月開始售票營業,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大樓相鄰,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科技處為慶祝40週年而設。其中的展品多是從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收集而來,部份展品則來自間諜歷史學家基恩.默爾頓(H. Keith Melton)。博物館希望通過這些展品,能將間諜行動,這一世界歷史上最秘密的職業的隱秘策略和技術活現在公眾眼前。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間諜博物館明春開幕 展示華盛頓情報才華
華府國際間諜博物館 下月開幕
華府國際間諜博物館 下月開幕
國際間諜博物館在華府開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