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諾貝爾的榮耀——化學桂冠:Professor Michael Levitt

對話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3)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7月28日訊】日前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方菲專訪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詳細對談內容如下。

國際化的成長背景使萊維特對新事物能積極的嚐試和接納。他可以和11歲的外孫一起研究iPad上遙控攝像機的功能;在臉書上發帖:我今天抬舉了95磅!在60的時候開始做長途背包步行。近兩年,他還參加了對許多人來說比較另類風格的活動:在內華達州黑石沙漠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燃燒人節。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圖片:新唐人電視提供)

記者:我想年輕人還可以從你這裡學到願意嚐試新事物這一點。我看媒體報導說你去參加了燃燒人節日?

萊維特:是的,很偶然的機會讓我參加了這個節。我沒去很多次(你去了幾次?)兩次。一次是做我一個孫女的保姆,另一次是和我太太去的,不是做保姆。

記者:經歷如何?

萊維特:很棒。非常不同的體驗,很有意思。

記者:你們在那裏幹甚麼?

萊維特:你就是悠閒的待著,如果太陽很曬就找個陰涼處呆著。到處走,喝東西,看看有意思的藝術作品或者音樂。而且環境很美麗,很開闊平坦,沙漠地帶,天空通常很晴朗,很美的天空,有月亮就更是,你感覺和自然融合。而且很多人,但並不擁擠。是個非常大的地方;你在露營時,和別人至少有10米的距離,挺遠的。我太太和我也設計了一個作品(是,我看到照片了。誰做了甚麼?)我太太做了所有藝術方面的東西,我則把LED燈縫上去。這很有趣,我從來沒做過這種動手的東西。我用一個電腦程序來控制不同的燈光圖案,這個燈光圖案應該是像分子動力一樣;我太太說有些圖案動的太多所以我就減少了些。非常有意思。

記者:所以每個人都會展示他們的作品嗎?

萊維特:有些人這麼做。很多人不是。許多人會來做一個特別的藝術創作;他們集體來,他們會早去,然後在那裏創作,最後很多作品是被燒掉的。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方式,使你意識到甚麼事情都不會一成不變。你沒法回去看到同樣的一個東西。這又是一種生活體驗:你擁有很多,但(許多東西)如果你錯過了,它就再不會回來了。

記者:你太太是個藝術家;你是位科學家。我想科學家和藝術家的思維方式應該很不同。

萊維特:沒錯。我想我們的性格也很不同。她可以遲到;對我來說遲到一分鐘我都會感覺很不好。她是個不需要做計畫的人,對我來說一切都要計畫好。我們去斯德哥爾摩之前,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安排所有家人前往,他們的飛機,酒店,所有那些,都是我訂的。

記者:你安排了所有這些?

萊維特:全部。他們會將文件送給我,我會將其重新格式好,我不喜歡他們文件的格式,我對word文件格式很挑剔。我得說我是非常注重細節的,而我太太則非常擅長與人打交道。她對人非常能感同身受;她可以在校園裏走,每10分鐘交一個朋友,甚至每5分鐘。我想我太太想要的是真實的我,不是表現出來的我,她很不喜歡作為演員的我。

萊維特:我需要減少接受採訪,但我仍然想要鼓勵年輕人。對我而言這是我的新的熱情所在。我也仍然想搞科學,我開玩笑說我還想再拿個諾貝爾獎;我猜這不太會發生,但也有可能性。不然我很容易就覺得我已經過了我自己的高峰期。在很多方面是這樣的;但是我不願意覺得我的人生已是這樣。我希望在我死之前的10分鐘才過我的高峰期。

記者:謝謝,邁克爾。很高興和你聊。

(責任編輯:謝雲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名單今天起陸續揭曉,外界看好「上帝粒子」獲頒物理學獎,不過若真的獲獎,誰該領獎,也可能讓諾貝爾委員會傷透腦筋。
  •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倫敦8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因第一個提出理論預言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存在,今天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年就說,希格斯應該獲此殊榮。
  •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隆重登場了,此獎將一定數量的獎金,授予「在上一年為人類做出最偉大貢獻的人」。能獲得此一殊榮的人,都是在其本行中的出類拔萃者,他們的八字會有什麼特徵嗎?
  • (大紀元記者張華瑞典報導)12月6日,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活動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拉開帷幕。從6日到10日的整個5天的舉世矚目的活動安排,包括由各項諾獎得主出席的新聞發佈會、各項諾獎得主的諾貝爾講座以及音樂會等。活動周的最後一天,12月10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廳舉行頒獎儀式以及當晚的盛大晚宴,將活動周推向高潮與終結。
  • 諾貝爾獎委員會12月10日在挪威舉行2013年度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當天,禁止化學武器組織領取2013年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由於當天也是南非已故前總統曼德拉領取諾貝爾和平獎20週年紀念日,諾獎委員會特地向其致敬。 文學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孟洛(Alice Munro)因健康原因未能抵達斯德哥爾摩,由她56歲的女兒珍妮代替領獎。
  • (大纪元特约记者张华斯德哥尔摩采访)12月10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著名的市政廳舉行頒獎儀式以及當晚的盛大晚宴,將12月6日開始的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活動周推向高潮。從6日到10日的整個5天的活動安排,包括由各項諾獎得主出席的新聞發佈會、各項諾獎得主的諾貝爾講座以及音樂會等。本報記者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恩勒特(François Englert)教授進行了採訪。
  • 澳洲唯一的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康福思爵士(John Cornforth)12月14日逝世, 享年96歲。
  • (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5日邀請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主講「在向下沉淪的世界上,尋求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李遠哲表示:「我們常說要救地球是不對的,其實要救的是我們人類的社會。」他認為要從自身改變做起,並呼籲人類要永續發展,一定要改變發展模式,若不改變就沒有希望。
  • 芝加哥大學今天說,以將經濟學原理應用到廣泛人類行為,而獲頒1992年諾貝爾獎的美國學者貝克(Gary Becker),昨天與世長辭,享壽83歲。
  • 金門大學、清華大學今天下午座談,校長李金振、賀陳弘相約7月到東南亞遊說華人,盼華人圈「諾貝爾獎」基金會儘速成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