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豪賭第二輪「國企私有化」

人氣 86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綜合報導)中共正在推進新一輪的國有企業(SOE)私有化進程。但相比近20年前的首輪私有化,外媒報導,這一次地方政府想要利用負債纍纍的國有龍頭企業籌資將更為困難,是一場高風險的豪賭。

地方巨債驅動 中共發起第二輪國企私有化

金融時報日前報導,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正在推動新一輪私有化進程。出售國企的股權會幫助政府償還超過2.9萬億美元的債務,這個數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8%。

前世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David Dollar)說:「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將是國企私有化的重要推動力,」 「一些過度舉債的地方政府會出現償債困難,特別是利率在金融自由化後上升了。」杜大偉曾是美國財政部駐華最高官員,於去年卸任。

近年來,地方政府債務飆升。陸媒報導,到2013年6月底,大陸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11萬億元,今年需要償還的債務占債務總餘額的21.89%,表明2014年地方政府需償還債務或高達2.4萬億元。

央企試點「混合所有制」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到,大陸6家央企在7月被選定為首批央企改革的試點企業,其中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試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此前,大陸的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紛紛拋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光大集團、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加入「混改」陣營。

不僅如此,上海、北京、廣東、重慶等地也有表示。重慶市表示,未來3到5年2/3的國有企業將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廣東省宣佈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的比重要超過60%,上海計劃讓逾6成國企對私人投資開放。

但不清楚是否地方政府將準備放棄對國企的控制或是否像上一輪國企改革那樣,他們將堅持僅僅出售少數股權。

世行前中國業務局局長、設於華盛頓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Yukon Huang)說:「我認為從治理方面來說,出售國有企業的少數股權不會有太大意義。從根本上來說,這取決於控制公司的是誰,管理層是經過政治、還是商業選拔的。」

高風險豪賭 投資者為何高價入股政府控制的公司?

不過,比起近20年前的私有化,金融時報報導認為,這一次更難向投資者推銷。這是一場豪賭,如果地方政府不准備出讓企業控股權的話,投資者對「私人投資、政府控制」這種模式是否願意買賬?

國企負債、低利潤率、低效、產能過剩,將讓投資者卻步,但這正是地方政府尋求新投資的原因。如果地方政府試圖讓買方承諾保留效益不佳的工廠裡的員工,這將進一步嚇退投資者。

「地方政府自然更願意通過售股走部份私有化的道路。」杜大偉說,「這就像一頭怪獸,因為沒有弄清投資者有甚麼理由高價入股政府控制的公司。」

國企被權貴掏空 利用私有化「掠奪」

實際上,國企已被權貴掏空,例如光大集團等等。此前,大陸媒體報導,中國10多家國企7年市值蒸發近10萬億元,中石油高居榜首,蒸發了3.79萬億。中石油高層貪污腐敗成風,其背後涉及中共高官的貪腐利益。

2013年8月,爆發了震驚中國的「中石油腐敗窩案」,之後中石油窩案持續發酵,大批高管接連被調查。據陸媒統計,截至今年4月,包括日前落馬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的馬仔、中共前國資委主任、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內,至少已有45人涉中石油貪腐窩案出事,其中21人在中石油公司任職;24人因與中石油有利益合作關係被查。

此外,國企私有化通常被中共權貴利用來發橫財。2007年1月《財經》曾揭露,山東國有企業魯能集團借「轉制」之名,悄悄地將這個超大型國企「私有化」,質疑逾700億人民幣國有資產可能流失。

曾任中共軍政大學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的辛子陵撰寫文章透露:2006年,前中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兒子曾偉從銀行貸款7千萬,在山西太原買了一座煤礦,然後通過一家有關係的評估公司,評估到7.5億人民幣,再由山東最大國有企業魯能集團出資7.5億收構了該煤礦。通過幾次這樣的反覆操作,本來沒有拿出一分錢的曾偉,變魔術一樣,手上有了33億元。然後,他竟然直接以這33億元,買下了賬本淨值738.05億元、實際價值1100億甚至更多的山東魯能91.6%的股權。

據《江澤民其人》透露,周永康的兒子一出手一次就白搶近30億。書中說,周永康的兒子周斌藉助周永康權力,勾結古藺縣縣長申遠康等,夥同早已安排托管郎酒廠的私企老闆汪峻林暗箱操作,假借國企產權改制,採取自賣自買手段,以郎酒廠自有資產作抵押,將擁有固定資產17.28億元(尚不包含無形資產在內,不包括價值十億左右的窖藏酒在內),處於盈利狀態的四川省古藺縣郎酒廠蓄意搞垮。串通建設銀行貸款一億元,又勾結評估公司低價評估,賤賣賤買郎酒廠。然後用郎酒廠的錢,去還了建設銀行的貸款。周永康的兒子等人真正的空手套白狼,一分錢沒掏,變相掠奪了郎酒廠的資產。

這也是現在中共當局急於將一些國企拋出,變成混合制的原因之一。

國企和國家銀行聯手掠奪國民財富

《紐約時報》曾報導,在九十年代末,當時的中共總理朱鎔基推動幾十萬家國企私有化,但是大約120家最大的國企動用政治手段抵抗私有化,並且還有官方支持,成為壟斷企業。

在過去十年這些權貴獲得財富和影響力,部份源於他們從國有銀行幾乎無止境的獲取低息貸款。那些貸款,就像今天的壞賬一樣,從未收回。如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穆迪估計中國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為45%。每個人都在想中國銀行將很快玩完。但是,貨幣當局出面拯救。他們眼睛眨都不眨就核銷了一半債務,另外一半被從資產負債表上拿下並以賬面價格出售給新組建的政府出資的資產管理公司。

早有分析家表示,所有銀行壞賬最後是由全體納稅人買單。美國網絡雜誌《商業內幕》也表示,中國國企和國家銀行聯手通過負利率和高通脹掠奪國民的財富。

獨立中國研究發現,若抽走所有的政府資金和隱性補貼,國企將虧損。這些國企很少回饋政府,大多數財富最終養肥了國企官員們和政治靠山,後者通常是共產黨領導人的子女。而這些既得利益者成為政治經濟改革的最強硬的反對者。

責任編輯:林銳;覆核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胡平:「經濟自由主義」是怎樣背叛自由的?
李強﹕從微觀經濟看中國的宏觀經濟
法新總理推出經濟百日復興計劃
印度國企資產私有化遭強烈反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