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北京製造了一位維吾爾的曼德拉?

【大紀元2014年09月24日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2014年9月23日,維族知識份子伊力哈木被以分裂國家罪判處無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另外一名知識份子王力雄同日寫道:「2014年9月23日,當局製造了一位維吾爾的曼德拉」。

伊力哈木在中國內外一直有溫和知識份子的名聲,如果沒有親自聽過他的談論,看過他的文章,僅從社交網絡大量的評語就可看出。他批評北京的新疆政策,批評得很溫和,他希望北京能夠把新疆治理得更好,落實其制定的少數民族政策。他這樣希望是因為他深信自己說過的一句話:「維吾爾人的前途在中國」。

伊力哈木說過:「如果一定要坐牢,那麼我會呆在中國的監獄裡,出獄以後我還是會在中國尋找維吾爾人的前途。如果我死了我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將我安葬在我的故鄉,這一點幸福對我而言已經足夠了」。不幸的是,今天中國當局以分裂國家的罪名判處他無期徒刑。他的預感成真;但在他說的這些多少具有先見性也略微悲傷的句子裡,仍然可以感覺到他對土地的摯愛,他對維吾爾人的命運和這塊土地上的其他中國人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堅信不疑。

當初伊力哈木被新疆警方從他在北京的大學校園抓走時,能從網上感到的是不解和驚訝。他批評過新疆地方當局的政策造成維漢隔閡嚴重,他說過,維吾爾人是一個有夢想、有歷史、有信仰、有文化、群體意識很強的民族,當局應該幫助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成功,採用使一個民族失敗的管理方式只會適得其反。他說過維族人有一種挫敗感。但他也認為,雖然形勢嚴峻,只要北京下決心調整政策,新疆問題仍有望解決。他說這些,出發點都是讓大家和平繁榮地生活在一起。這一切,怎麼能夠構成罪名?等到新疆當局跑到北京抓人時,人們意識到問題嚴重。對於今天的判決結果,有不少人發出憤怒和質問。

律師劉曉原談到一審判決結果時說,判決結果,既在預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新疆警方把人從北京抓走,在烏魯木齊偵查起訴審判,怎麼可能從輕判?預料之外的是,被指控是言論、文章,就被重判無期徒刑」。顯然,當局指控伊力哈木的仍然是他的言論,他發表的文章,走的仍然是因言治罪的老路子。

杜導斌在推特上寫道:「讀鳳凰網上報導的伊力哈木的案子,甚麼隱含,甚麼勾連,這全是證據不充足的用語,缺乏說服力。這樣硬判,無異於擴大民族裂痕。『隱含』一語,讓人聯想起文化革命中的『含沙射影罪』」。

「法院本應是維護正義保護善良的地方,可現在太多的判決,給人的感覺卻是肆意踐踏正義,懲罰良善,保護邪惡。判決公佈後,只會激發起憤慨。這樣的法院,這樣的司法,這樣的所謂法治,其實是獸治——有人借判決發洩獸性」。

還有的網民認為:「判伊力哈木無期徒刑,實際上是宣判漢維民族和解的死刑!幕後拍板的強硬狠角兒,有納粹頭目消滅猶太人『最後方案』的決絕和狠毒,有批殺張志新,林昭的凶殘和愚頑!歷史必將彰顯正義。有良知的覺醒漢人與維人同悲痛共憤怒!」

像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法天那樣還嫌判得不夠重的,極少。吳法天在新浪微博說:「像他這樣明目張膽地散佈分裂思想,煽動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獨立』,從事分裂活動還不能定罪,這國家得亂成甚麼樣?有多少無辜的人會死在分裂主義刀下?我只想說,無期徒刑判得太輕了!」吳法天招來許多嘲弄和責罵。有個網民說,「他這是在用屁股思維」。

即使在中國新疆網官方微博上,的確有不少附和的聲音,但都是一言兩語,口號式的,筆調如出一轍。更吸引讀者的是同一網面上的大膽疑問。王二註冊不了寫道:「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也是新疆的漢族人。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伊力哈木策劃過甚麼,難道真的就憑政府的言論就能相信嗎?以前也曾上過幾回維吾爾在線,雖然上面言論激烈,但都有雙方的底線」。

癡情想去做農夫認為:「真正的法治國家,是沒有思想犯罪的,這和新疆局勢有甚麼關係?憲法規定不是有言論自由嗎?」他還問道:「 這是甚麼法?一個教書的就把國家分裂了,也太不自信了嘛!看看蘇格蘭公投,照黨國的做法,那些人豈不是要統統抓起來槍斃!」

章穆人說:「和秦檜殺岳飛莫須有的措辭一個樣,泱泱中華甚麼樣的人都有繼承者」。殘破的煎餅說:」如果中國不希望看到新疆維吾爾人落入極端分子之手的話,就應該允許像伊力哈木‧土赫提這樣的知識份子發表不同意見,而不是把他們關進監獄」。

歐盟得知消息後立即發表聲明,譴責中國當局對伊力哈木判刑完全沒有理由,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大赦國際形容這從判決是對司法的侮辱。

一些分析人士預言,對溫和的伊力哈木判處無期徒刑,意味著北京對新疆會採取更加高壓、更加酷烈的打壓。這正是伊力哈木所擔心和所不願看到的:「高壓持久下去,最後只能導致整個民族形成一種抗爭文化。」

責任編輯:李金本

相關新聞
美國筆會年度頒獎 伊力哈木發言感動全場
美國學者聲援維族學者 被拒入境中國
新疆爆衝突 滕彪:伊力哈木被當替罪羊
維族學者否認中共指控 律師表示不退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