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融科技來勢洶洶 銀行如何保「金鵝」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10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近年來,媒體和國內銀行內部投資者會議中,經常談到的話題中,不乏國內外經濟不景氣和科技威脅,但銀行仍年年盈利強勁。

《金融郵報》報導,國家銀行一份最新報告顯示,面對金融科技(fintech)威脅,加拿大銀行目前對科技進行大力投入,指望以此為增長平台,保住其在個人及商業銀行業務領域的壟斷主導地位,簡言之,就是保住這只一直能永遠下金蛋的「金鵝」。

報告說,加拿大6大銀行均已實施科技戰略,但這一科技戰略不是以增長為導向的進攻型戰略,而是都走向防守型戰略,以應對金融科技行業長期的競爭威脅。近幾個月來,由於經濟放緩,消費者減少借貸,各大銀行一直在審查各自的經營結構,尋求開源節流之法。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何判斷銀行是否真的在走下坡路?《金融郵報》最新轉載美國投資理財網站MOTLEY FOOL的文章中,解析了當前加國銀行情勢,為投資者們提供些許方向。

成本削減不可怕

隨著經濟放緩,利率一降再降,以及競爭威脅加劇,自去年秋起,各銀行管理層就紛紛開始想辦法開源節流和加強盈利強勁的業務。其中,豐銀去年首個宣佈斥資4.51億進行結構重組,裁減1,500個職位和加強國際和國內業務效率。最近,豐銀透露預計可超過此前制定的1.50億國內業務成本削減目標。

隨後的去年11月,皇銀宣佈關閉部份國際財富管理分部,將重心放在一些競爭優勢大的主要金融服務中心上。但今年多數時候,皇銀在機構重組方面一直相對平靜。道銀今春宣佈為提高競爭力,將斥資3.37億進行機構重組和總體生產率改革。路特社最新報導,道銀在完成全面業務審查後,目前正著手裁減數百個職位。

本月月初,國家銀行宣佈考慮到當前經濟低迷和高科技改革日新月異,今年4季度斥資6,400萬進行重組,裁員400。緊接著,帝銀於10月7日宣佈今年4季度斥資2億進行重組,計劃於2019年前實現6億成本削減目標。

作為加拿大第2大銀行,道銀在加美2國零售、批發和投資銀行業務領域總計近8.5萬名員工。

道銀髮言人對《金融郵報》透露,今年1季度道銀主要在美國開始機構性審查,目前國內機構性審查也已開始,到今年年底前會全部結束。審查主要針對銀行內部執行與公司管理結構,審查過程中,有些職位會有變化,有些會受到裁員影響。

但是,在這場較量中,大銀行最終會佔上風,但過程會很長,代價會很大,銀行不可能再像過去僅通過削減成本,就能安然度過週期性與經濟性的盈利增長挑戰。所有這些消息,聽起來很糟糕,但是並不可怕。

銀行被逼割肉

報告說,從本月道銀和帝銀舉辦的投資者大會釋放的信息來看,銀行在科技與數字創新領域的投資,不是說說而已。大會上,道銀與帝銀展示了各自的業務戰略,並強調過去幾年來,個人與商業銀行業務一直是國內所有銀行主要盈利推動力。

道銀與帝銀執行管理層專門提到,要與外部第3方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夥伴關係。那麼,銀行寡頭們又為何自願放低身段,主動向第3方示好要求在其最盈利的業務領域進行合作呢?主要原因就是銀行擔心金融科技公司會咬走「金鵝」身上的肉。

報告還說,國內各大銀行個人與商業銀行業務,過去由於各自的單個與整合市場份額以及監管,使得外國金融機構很難通過收購進入國內市場,因此基本上都未曾遇到過甚麼外部競爭。而近年來,金融科技讓銀行在國內傳統業務領域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脅。

盈利實力強勁

國內銀行,越是環境惡劣,越能盈利,因此才會不斷進行業務重組。多數銀行今年都已提高派息,因此在首席高層管理人士看來,銀行前景不是太糟糕。

道銀CEO馬斯拉尼(Bharat Masrani)最近就對投資者說,道銀今年國內零售業務實現7%以上的中期盈利目標,有許多槓桿可用。

如盈利不太高,銀行們只需在其它方面彌補即可。雖說成本削減有底限,但對於國內銀行來說,成本削減才剛剛開始,在非盈利支出方面仍有許多成本削減空間。與此同時,銀行們在科技方面均有大量投入,也能開拓非門市業務方面的更多盈利能力。

不影響投資本國銀行股

作為長期投資來說,加國銀行股絕對值得買,但對於銀行來說,在應對硅谷移動支付強烈衝擊上也得保持精明才行。截至目前,國內銀行在與金融科技公司合夥開發移動支付服務方面,也還算是走在前面。目前銀行宣佈裁員的領域多是些傳統業務,而在其它能保持競爭優勢的領域,卻是大肆招才納賢和大力投入。

總之,文章作者建議是:現在還不是拋售銀行股的時候,如銀行股今年上揚,說不定到時候還想再多買些呢!◇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