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若愚:「廉政」亂彈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4月09日訊】中國大大小小上至部級下至科級待遇的報刊有一鋪天蓋地的共同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周永康涉嫌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洩露國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經依法指定管轄,移送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審查起訴。4月3日,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向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由於不「廉政」而下台的周永康原是分管中國政法與武警部隊的。想來位高權重之時,天津政法系統的人想巴結他還需找關係;想來沒有黨中央堅決反腐的決心,農曆羊年清明節,周家的祖墳旁應該少不了武警軍車的影子。

說「樹倒猢猻散」有點難聽,還是講「飛鳥各投林」吧!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十二曲的總結實在意味深長,但具宿命性質。

據說,最高人民法院最近組織開展了「增強黨性、嚴守紀律、廉潔從政」專題教育活動:「教育幹警充分認識周永康、薄熙來等人踐踏法治、破壞黨的團結、搞非組織政治活動的嚴重危害,徹底肅清周永康嚴重違紀違法對法院工作造成的惡劣影響,引導幹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堅決做到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周永康的認識毫無疑問當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只是之間之「飛躍」委實是一個法治的奇蹟。

「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雩途,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大意為:「廉潔正直的人能長久,他們的品性是什麼樣的呢?……他們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清清的流水美好啊,它渾濁的時候沒有什麼不被涂髒,它清澈的時候沒有什麼不能洗淨。所以他們能夠長久。」晏子作為一位封建良吏而身體力行,自己就是一個青史留名的廉政模範。

廉政的前提是廉潔,其最早見之於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經典的註釋可參之於東漢著名學者王逸的《楚辭•章句》:「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掌握了一定權力的人,只有廉潔了,才能廉政,這是常識。

在古代,廉的內涵就是淡薄利慾,不重金錢。此義來之於《韓非子•解老》:「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公心不偏黨也。」換言之,廉,就是:《論語•堯曰》之所謂「欲而不貪」,《論語•憲問》之所謂「見利思義」;《呂氏春秋•仲冬紀•忠廉》之所謂「臨大利而不易其義」;《孟子•離婁下》之所謂「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廉者「淡薄利慾,不重金錢」,蓋因注重個人名節,如《列子•楊朱》之所謂「凡為名者必廉」;蓋因取利須顧及他人,如《莊子•讓王》之所謂「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古代聖賢心目中的廉,是一塵不染的清潔,稍有污染,寧肯以死抗爭。

事實上,沒有「以死抗爭」而僅有隨大流的廉者,頗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天長地久之「廉政」!(有刪節)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涉嫌貪腐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將面臨檢控
大陸新移民500元賄香港考牌官被囚2月
香港特首梁振英再涉利益醜聞
章閣:財富的青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