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騙局:保質期愈久 瓶裝飲料毒性愈高

作者 黃太瑛/著,文長安/審定

人氣 150
標籤:

確保保存期限的第二道辦法是殺菌,包裝時只要進行殺菌處理,就能在常溫下流通,基本上,飲料會使用高溫瞬間殺菌法和高溫填充法,這是將飲料加熱後放入包裝容器中密封,再用冷水冷卻的方法。這樣製造的產品內部呈現真空狀態,因而提高了保存性。可是,「高溫填充法」很有可能導致寶特瓶溶出環境荷爾蒙。

在安全方面,寶特瓶並不是完善的包裝材料。寶特瓶中會構成問題的是環境荷爾蒙,「PET」是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的縮寫,屬於塑膠的一種,塑膠一經加熱,就會溶出環境荷爾蒙,而人體一旦暴露於環境荷爾蒙中,很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出現致命障礙。

二○一○年四月,刊登在環境衛生領域的主要期刊<EHP>(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上的一篇評論中,提到特定化學物質會經由寶特瓶滲入其內容物中的研究結果。再者,德國海德堡的威廉蕭特基教授調查全世界生產的一百三十二個品牌的寶特瓶礦泉水後發現,保存期限越長,化學物質的濃度就會變得越高。他在放了一年以上的礦泉水和重覆使用的寶特瓶中驗出會致癌、導致早產、神經發育障礙的代表性有害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己二酸二乙基己酯。

寶特瓶中溶出的成份對人體有致命危險是一大問題,對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飲料只要進行高溫殺菌和高溫填充的殺菌處理後,即使沒有防腐劑,也能夠在常溫下流通;但是為了裝滾燙的內容物,只好將包裝材料加厚,導致在製作包裝材料上浪費了許多資源。

事實上,從食品製造業者的立場來看,為防止食品腐壞並維持一段時間的新鮮,勢必需要防腐劑和高溫殺菌方式,而這也意味著透過常溫流通方式可節省費用,並用更低廉的成本來供應產品。

然而,飲料也有所謂的機會成本。有了保存期限拉長且利於保管的好處,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因應而生。添加防腐劑、溶出環境荷爾蒙、添加物包裝材料所造成的資源浪費……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承擔的機會成本,而如何選擇則取決於消費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加工食品的製造和流通方式日益方便,卻不代表可以因此忽視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因為不論處於何種情況,經濟論理都不能權衡人類的性命。

儘管目前消費者能採取的行動,只有確認食品是否使用合成防腐劑,但也不用因此感到灰心,因為正確的消費態度也能改變整個食品產業。若是人人都開始挑選不使用合成防腐劑的商品,或許不知不覺之間,食品加工業經常用到的苯甲酸鈉終將會被淘汰。

摘自《飲料大騙局》 采實出版社 提供

責任編輯:顏靜蓮

相關新聞
飲料騙局:3大添加物堆砌出你的飲料
飲料騙局:標示天然?真正水果含量僅1%
飲料騙局:舌尖的味道是化學實驗的產物
飲料騙局:你應該注意的添加物種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