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心苑】專欄 常見情緒困擾(一)

人氣 1253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6月24日訊】焦慮是常見的情緒困擾,多伴有無可名狀的畏懼和不祥預感。長期的焦慮反應會引發焦慮症。焦慮症是個人心理諮詢中接觸最多的案例。

下面有一個幫助朋友們瞭解焦慮症的簡便工具,有興趣的朋友可自我測試一下,根據您最近一週以來的自我感覺作答。每道題可選答案為:沒有、很少時間、小部份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份或全部時間。(註:帶*項陳述的是與焦慮相反的狀態)

1.比平時容易緊張或著急。
2.無緣無故在感到害怕。
3.易心裏煩亂或感到驚恐。
4.我可能將要發瘋。
*5.一切都很好。
6.手腳發抖打顫。
7.因頭疼、頸痛或背痛而苦惱。
8.易衰弱或疲乏。
*9.心平氣和,並且容易安靜坐著。
10.心跳很快。
11.因陣陣頭暈而苦惱。
12.暈倒發作或要暈倒似的。
*13.吸氣呼氣很容易。
14.手腳麻木和刺痛。
15.苦惱胃痛和消化不良。
16.常要小便。
*17.手腳常是乾燥溫暖的。
18.臉紅髮熱。
*19.易入睡並且一夜睡得很好。
20.做惡夢。

請上網查詢或與我聯繫算分並做進一步瞭解焦慮症狀。以上僅供參考, 非正式診斷工具。要對自我心理狀態下結論,須向專業醫師或諮詢師求助。

就本次探討的心理問題,有一部動畫片《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值得向朋友們推薦。影片講述的是,11歲的Riley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搬遷到千里之外的新居舊金山,經歷了種種情緒失衡。該片通過五個角色 – 喜悅、憂傷、恐懼、厭惡、憤怒 – 以擬人手法生動刻畫了小主人翁豐富的內心世界。片中人物無形的內心情緒和抽像的大腦世界展示的活靈活現。導演和製片人之前採訪了多位心理學家和腦科學家。據我個人判斷,除想像力城堡、造夢工廠、知識列車等巧妙構思之外,片中提及的心理學術語,比如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記憶庫、潛意識、記憶廢墟(即徹底遺忘)等,基本符合現階段的大腦科學常識。

在上週的專欄裡,我提到心理諮詢是一個加深自我認識的過程,而非是像影片中的角色「喜悅」那樣的安慰勸解或鼓舞說教。這部電影令人體會到接納各種情緒、尤其是體驗負面情緒的可貴。比如,「喜悅」長時間排斥「憂傷」, 歷盡艱辛;當「喜」和「憂」這兩個情緒角色終於成為好搭檔, 影片中的小主人翁也開始適應新環境。

從象徵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腦海裡各個角色眾說紛紜、五味雜陳或心神不定的狀態。各種情緒恰如其分地融合共存,這就是成長的定義。

本專欄簡介的焦慮症常常是由於「恐懼」情緒「劫持」大腦「指揮部」, 使人無法準確判斷潛在危機的急緩輕重,從而使得身心長期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

我將把這部電影作為心理諮詢的「作業」。每個人都經歷過情緒風暴, 通過心理諮詢的鏡頭,您腦海裡的故事會比這部電影更曲折動人,更值得用心思考。

心理諮詢有不同流派和系統。本專欄有我個人學識和經驗所限,定會掛一漏百。不足之處,誠請讀者朋友指正和補充。個人亦有拋磚引玉之意,希望為海外華人開拓廣闊無憂的心理天地。

馬里蘭州華裔心理諮詢師李艷華(Yanhua Li, LCPC)幫您解憂。
電子郵箱:yanhua4640619@gmail.com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生命神所賜 心靈有方向
純清 :邪惡的心理諮詢與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師:希望看到中國回到原來的地方
心理學家:澳校園需更多心理諮詢專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