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有機 中港財富轉移

股市波動下成交額巨 福布斯富豪身家縮水 港市場穩固仍吸引入市

人氣 105

【大紀元2015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玲浦、林怡香港報道)恆指星期三急瀉1,458點釀股災,但成交額2,340億元創兩個半月以來最多,次日開市反彈,成交額亦高達2,121億元,收升876點終止四連跌,股民兩天內心情如過山車般起伏。有危亦有機,股市巨幅波動和龐大成交量,有人離場也有人進場,「大時代」以來的股市上下波動,亦令中港財富出現洗牌。

中國股市前日遭逢23年來最嚴重跌市,拖累港股結束三個月升勢,打回原形。兩市昨日終有反彈,滬指收市報3,709點,升5.8%;深指升4.3%;恆指更一度升過千點,收報24,392點,升876點或3.7%,止血收場。但長達三個星期的跌勢,A股至今累挫30%,恆指累挫14%,不但散戶損手,中港富豪身家亦同步縮水。

此輪股災大陸富豪身家縮水不少。彭博數據顯示,7月6日,中國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身家縮水4.4%。(余鋼/大紀元)

騰訊控股公佈2014年度業績,截止去年12月底止,集團全年總營業額789.32億人民幣,按年上升30.6%。(余鋼/大紀元)

7月6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身家縮水1.9%。(余鋼/大紀元)

一月內中國富豪損失1.2萬億

根據福布斯即時富豪榜統計,自6月12日上證綜合指數到達頂峰至7月8日,中國205名頂尖富豪一個月內賬面財富蒸發了1,950億美元(約12,103億元人民幣)。200名富豪身家縮水,僅5人沒有因本次股價暴跌蒙受損失,其中包括小米CEO林斌和支付寶股東謝世煌。

正威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文銀,在過去一個月內賬面損失了73億美元(453億元人民幣),是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在列成員中身價縮水最多的一位。

彭博數據顯示,7月6日,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身家縮水5.9%,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身家縮水4.4%,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身家縮水1.9%。

有「中國娛樂圈女巴菲特」之稱的趙薇與丈夫黃有龍,以30億港元買入馬雲的「阿里影業」股份,不足半年資產曾暴升54億元,此輪股災中,趙薇身家最高點蒸發近50億港元。(宋祥龍/大紀元)

此外,熱衷投資股票或身為上市公司老闆的明星亦中招。有「中國娛樂圈女巴菲特」之稱的趙薇與丈夫黃有龍,以30億港元買入馬雲的「阿里影業」股份,不足半年資產曾暴升54億元,但此輪股災中,趙薇身家最高點蒸發近50億港元。章子怡母親李涿生,因手中持有的萬達商業股價暴跌,大幅減值4.7億元。身為唐德第十大股東的明星范冰冰,身家亦縮水至少1.2億港元。

聰明的首富李嘉誠,在股災前已經完成公司重組,不僅資產大幅增值,而且重組前股票也較年初上漲15%,此輪亦安全度過股災,對他的資產影響只屬小兒科。(余鋼/大紀元)

香港9日股市反彈,新鴻基地產(0016)收報119.8元,升4.08%,圖為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出席當天一個活動,大批傳媒到場採訪,不過他沒有回應對股市、樓市的看法。(宋祥龍/大紀元)

香港股災次日即反彈

分析師指,這些億萬富豪財富與股票漲跌密切相關,當市場震盪加劇,財富賬面值自然就跟著縮水。

不過,恆指7日創下一度大跌2,138點的歷史性即市跌幅後,昨日即反彈876點,收復部分失地。幾大地產富豪的股票均有反彈,如首富李嘉誠的長和(0001)收報108.6港元,升3.2%;長實地產(1113)收報60.7港元,升4.7%。根據港交所最新的市值資料,並按李嘉誠擁有長和及長地各三成權益計算,李嘉誠昨日身家約為1,889億元,雖然比長和6月3日首日掛牌時身家約2,224億元,減少335億元,但仍較重組前增加444億元。

排名第二的富豪李兆基旗下的恆地(012),昨日收市50.7元,升3.47%;新鴻基地產(0016)收報119.8元,升4.08%,兩者較今年5月26日最高價分別回落了13%和17%。

恆指估值佳仍吸引入貨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認為,香港的監管機制非常好,雖然近日跌市尤其是前天單日曾一度跌過二千點,令很多股民、投資者擔憂,但經過一日調整已有上升。「最重要是基於我們監管機制是好的,雖然過去幾天出現少部分股民恐慌性地拋售,但整體市場運作是好的。井井有條。」

他表示,不太擔心香港股市或經濟情況受影響。「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我們的股票市場也會受外圍股市影響,今次也只是受大陸A股市場和希臘債務問題的外圍因素影響。」林健鋒又說,歐美市場跌幅遠遠比香港少,呼籲市民不要因為昨日回升而「整副身家落注」。

恆豐證券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及行政總裁、金融界議員張華峰認為,前一天經歷恐慌性拋售後,恆指市盈率已經跌到10倍左右,估值很吸引,故吸引精明的投資者入貨。相對於大陸A股跌跌不休,事件亦顯示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越性。

市場穩健仍是投資者樂園

他說:「香港一直都是投資家的樂園,因為我們實行市場經濟,沒有任何的干預,你可以準確地衡量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這個就是我們市場的核心價值,現在大陸政府雖然很多政策救市,但始終都是行政指令,長遠來說都是不可行的。」

張華峰稱:「我們香港金融中心,與大陸發展金融之間很大的分別。我們這種優勢,事實上不用擔心大陸會代替我們,因為我們這個金融的體制,風險管理的制度,我想是大陸一段長時間才能學得到。」

長期基金入市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今次香港股市跌到一個水平,會吸引長期資金入市。而且部分基金從國企、A股轉移到香港藍籌股。

他預期,隨著A股爆股災,不少大陸企業抽資金回大陸救市,亦令到在香港股市開始洗牌,令早前的熱炒中資股投資轉冷,建議投資者避開和中資概念相近的股票,「千萬不要貪便宜入貨,避開中資愛股──H股,避開創業板股票,轉買本地藍籌股。」

習、江決戰 財富大洗牌

今輪股市劇烈波動,香港幾大富豪身家影響都不太大。聰明的首富李嘉誠,在股災前已經完成公司重組,不僅資產大幅增值,而且重組前股票也較年初上漲15%,此輪亦安全度過股災,對他的資產影響只屬小兒科。

反觀大陸富豪的身價蒸發,甚至多家富豪上市企業都停牌。如疑捲入內幕交易的漢能薄膜老闆李河君,股票在股災前已經大幅度下滑,5月20日當天即跌47%,目前仍處於停牌狀態。位居福布斯榜的富豪魏建軍,旗下長城汽車(601633)也在此輪股災中宣布停牌。

張華峰表示,股市波動亦是財富大洗牌。「這次大跌市,那五、六個大地產商都沒怎麼跌,跌得很少,這些有業績支持的股份不會大跌。所以反過來說,大陸那些富豪一有甚麼風吹草動,或者股票大跌,他們都會重新洗牌,因為他們全部的資產都在投機那裡,不是在實業那裡。」這些大陸富豪亦要面對很多政治風險。

大陸A股風暴背後,中南海高層習、江兩派激烈搏擊正在全面展現。

正當習、李當局強力救市之際,7月7日中共官媒新華社突然發表文章稱「救市無效」,即引發市場恐慌。新華社代當局「承認失敗」,明顯與主張大力救市的習、李唱反調,分析指中共江澤民集團掌管宣傳系統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出手反撲。

昨日,中共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帶隊到證監會,會同證監會排查近期惡意賣空股票與股指的線索。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日前撰文指,導致內地股市災難的原因,包括內地股民常識不足,加上監管不足,更有造假之嫌,認為總理李克強不應說「救市」,相反他該決心整頓股市,掃股市不正之風,減低現在的股市災難。

大紀元早前報道,習近平當局對江派的清理行動已拓展到經濟領域,經濟政策將出現重大調整,財富將重新洗牌。當中和江澤民派系有關聯的公司、官員會被陸續清理,而且出現人事上的大變動。中、外投資者要作出正確的決策,有賴掌握中共政局的最新發展。

如中共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下台後,中石油概念股均受牽連,大紀元早在2013年初率先對作為周永康心腹的蔣潔敏進行系列內幕報道,同年4月報道蔣潔敏因涉及驚人貪腐和幾宗命案,不久就將落馬,並將會對周永康產生影響,現在結果也已經被一一驗證。期內香港中石油的股價震盪,自2013年初一路下跌,從最高的11.32元跌至9月2日的8.54元,到2014年2月跌至最低位7.33元。

香港歷次危機,都見證財富轉移。(大紀元合成圖片)

歷次危機 見證財富轉移

香港是全球富豪最多的地方之一,亦是一塊能夠迅速聚集財富的地方。過往歷次出現動盪與危機,同時是香港財富轉移的時刻。香港多名頂尖富豪,也是憑眼光和對時局的準確掌握,在危機中迅速突圍。

1967年反英暴動

暴動期間同時造成經濟損失,逼使部分市民變賣財產離開香港,造成香港的第一輪移民潮。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則開始低價購入地皮發展,奠定日後地產大亨的地位。

80年代主權移交陰影

1981年,中英雙方有關香港問題談判,一年內香港樓價下跌六成,地產商則繼續增加土地儲備。1984年底簽署《中英聯合聲明》,限制每年土地供應不多於50公頃,地產市場復甦,樓價至1997年間上升逾十倍,地產商市值暴漲,平均年度回報率最高達40%,各地產大亨均躋身富豪榜。

1987年股災

股災前夕,李嘉誠長實系內四家上市公司長實、和黃、嘉宏、港燈共集資103億,資金則用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大規模發展。

2008年金融海嘯

當年股樓大挫,證券市場價值蒸發近半,達十萬億, 120萬投資者每人損失約84萬。2009年初,香港40大富豪財富總值减少超過54%。

大家樂主席陳裕光、羅氏針織後人羅樂風等投資實業的富豪,較少受金融衍生工具的影響,成功躋身福布斯富豪榜。永隆前大股東伍步剛,2008年於高位時以每股156元將永隆銀行售予招行,一舉登上富豪榜第17位。

習、江搏擊

習近平加速清理江澤民集團,也擴展到經濟領域,江派高官紛紛落馬,中國大陸經濟政策正出現重大調整,社會財富在習、江兩方之間也會出現大規模轉移。中國局勢正發生重大變化,新的商機將會出現。

大紀元視頻:股災救市若不成功 會如何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港環保餐具被指不堪用 業界:湯匙「盛飯」或無法受力
垃圾徵費|民研:近七成香港市民反對8月實施
港奪命工傷|源禾路渠務工程意外 兩男工死亡
美關注港少年犯被指遭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