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2.0世代 基因改良對抗全球氣候變遷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蘭舊金山報導)大米短缺是還未被普遍認知的人類面臨的嚴重危機之一。如何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條件下,提高現有耕種土地的產量,是未來二、三十年全球水稻種植面對的問題,也是第二次水稻種植革新期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首席執行官羅伯特•齊格勒(Robert Zeigler)博士及團隊的基地在菲律賓,近日他應邀來到舊金山,與來自加州水稻委員會、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加州商會等組織的相關人士分享了他對未來水稻種植革新的研究和實踐。

影響水稻種植的4大因素:人口增長、飲食習慣、大米貿易和氣候變遷。根據齊格勒博士的研究數據,到2040年全球每年對水稻的需求量將增加1億1,200萬噸,這意味著在耕種面積不斷縮減;人口不斷增長;乾旱、洪水、土地鹽鹼化等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水稻產量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3倍。

齊格勒博士及團隊收集了超過11萬種的水稻品種,來研究如何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災基因應對惡化的自然條件並提高產量。2008年7月31日,他的研究人員從印度南部的傳統水稻品種中發現了一個品種,其產量極其低、米粒非常小、口味也很差,但該品種抗澇能力超乎尋常。科學家們從這種品種中提取了抗澇基因,可以讓水稻在被洪水完全浸泡下生存2~3個星期,並且仍能保持成長。齊格勒博士特別指出,這種基因遺傳技術不同於轉基因,前者是利用水稻作物自身的基因因素。

全球每年對水稻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大紀元資料圖片)

合乎規律的水稻種植會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相反亦然。「政府對環境調控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定合理的政策,特別是價格政策。」齊格勒博士指出,不合理的收購價格是導致化肥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而造成土壤、水源的不可逆性污染,最終影響的是食品安全。

另外,恰當的工具也可以幫助農民管理水稻種植、提高產量。齊格勒博士及團隊開發了一個交互式水稻種植諮詢軟件,該系統是基於大量的數據集和作物模型,能夠根據特定的耕種環境給出指導性建議,比如需要在什麼時間施用化肥、使用量是多少,預計產量有多大等。農民只要通過手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播種時間、氣溫、水源和水稻品種等即可。在菲律賓已經有幾十萬農民在使用這個交互式工具,每個耕種季節可以節省幾百美元。同時該工具也可以為決策者在制定長期計畫時提供參考。

齊格勒博士說,未來他和他的團隊將致力於提高水稻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對水、養分等吸收利用率等因素上,讓有限的耕地出產更多的糧食。

責任編輯:王曦

相關新聞
專家:亞洲水稻種植出現危機
轉基因水稻種植秘而不宣 學者憂危害大
調查:全球近8成非常關切氣候變遷
冬季少雨多陽 氣候變遷滅絕加州野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