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上的高僧足跡(1)——後趙篇

【文史】「慈洽蒼生拯救危苦」的天竺高僧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1008
【字號】    
   標籤: tags: ,

他從天竺遠道而來,以超群見識、佛門妙術緣結後趙王土。他在宮廷、民間廣行神跡;也在兵爭天下之時,「憫念蒼生」,阻止殺戮,因此成為敦煌壁畫的主角之一。這位世壽117歲的天竺高僧,就是佛圖澄。

南北朝時期,五胡各路人馬兵爭天下,東征西討,致使很多佛門僧人遭難。在此風雲變幻之際,佛圖澄策杖而來,為教化暴君,上演了一幕幕神跡:「引龍敕水」、「幽州滅火」、「聞鈴斷事」、「龍崗咒水」等,時代的傳奇伴隨他悲天憫人的情懷,銘記青史。

《晉書·藝術傳》記載,佛圖澄的腹旁有一孔,常以棉絮塞之。每次夜晚讀書時,都會拔掉棉絮,孔中射出的光茫能把禪室照得通亮。佛圖澄常在用齋後去河邊,從孔中引出五臟六腑進行清洗。

佛圖澄來到中土後,曾一度潛澤草野,靜觀世事變化。石勒建國後尚文崇儒,對其下屬也頗為慷慨大度。但其為樹聲威,以固其位,曾大行殺戮。佛圖澄憫念蒼生,欲以佛法來度化石勒。於是他來到石勒軍中,到大將軍郭黑略處化緣。將軍與佛圖澄交談過後,發現其善解文義,見識超群,就拜其為師。

黑略每次隨石勒出征,都能事先知道勝負結果。一天石勒就好奇地問他:「我見你並無出眾之才、過人之謀,為何每次行軍你都會事先知道凶吉呢?」黑略說:「將軍天挺神武,神明相助,有一僧人智術非常,我已拜他為師。我所知道的事情,都是他跟我說的。」石勒聽說後就召見了佛圖澄。

石勒問他:「佛道有何靈驗?」佛圖澄見他還不懂佛法,就用道術點化他。澄用缽盛滿水,焚香祝咒,須臾缽中就長出光彩曜日的青蓮。石勒喜出望外,始知大千世界真有世外高人。佛圖澄憫念蒼生之苦,他勸諫石勒:「身為王者應以德行遍施宇內,就會有四靈示現祥瑞;而弊政會消減王道,致使異象災禍叢生。這是古往今來的常理,天與人都以此為明鑒。」石勒聽後心悅誠服。

佛圖澄以奇術濟世遍行王土,治療時人身體和精神上的痼疾。當時凡屬將要被殺之人,因為佛圖澄的勸諫,十有八九都會免於災禍。在烽烟四起的亂世之中,佛圖澄如一道希望的光芒般行走於世,引領蒼生敬神拜佛,走出兵荒馬亂的荊棘叢林。

鮮卑段末波攻打石勒,石勒見其軍容盛大,心中甚是畏懼。無可奈何之際,他想起佛圖澄,急派人前去一問吉凶。澄曰:「昨天我聽到寺鈴鳴云,今日會生擒段末波。」

當石勒再登城樓見鮮卑大軍,浩浩蕩蕩如神龍般見首不見尾,臉上又頓然失色:「鮮卑軍如此威武,我豈能生擒猛將?」便又派夔安拜見澄僧以詢對策。佛圖澄當時坐在禪床上,眼睛都沒睜開看一下,就對夔安說:「現已生擒段末波,你可回去。」果然,與此同時,城左方埋伏的將士捉住了段末波。不過澄僧勸石勒赦放敵將,遣還他們回國,以化解干戈。石勒遵從澄僧所言,盡釋敵軍。非常之世,亦有能開釋人心的教化之法。

後趙平定大亂後不久,又有石蔥將叛。佛圖澄告誡石勒:「今年蔥中有蟲,食必害人,可令百姓無食蔥也。」天機不可洩漏,佛圖澄以食物中的蔥做比喻,其實話中另有所指。石勒沒悟透高僧所言,當真就下令全國百姓今年之內不要吃蔥。待石蔥叛逃後,石勒才明白了澄之言。此後石勒篤信倚重佛圖澄,尊稱他為「大和尚」,凡難解之事必徵詢佛圖澄的建議,石勒才下決斷。

一次,佛圖澄派弟子法常北上襄國(今河北邢台),恰好另一弟子法佐從襄國返都,兩人相遇在梁基城下。夜晚時分,二人對談,一會兒就談到佛圖澄。法佐對師父的法術還有懷疑:「師父上次祝咒,引龍出水,是否暗中派人做了手腳?師父常到河邊清洗五臟六腑,他的腸子是真是假呢?怎麼能隨便拿出來呢?⋯⋯」法常聽著他的質疑,默不做聲。若非道行高深之人,隨意拿出自己的臟腑清洗,豈有不亡之理?這是正史的記載,在東土神州,留下了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傳說。

法佐回到都城後,拜見佛圖澄。澄一見他進來,就笑著問:「昨晚你和法常談論我了吧?先人曾說過:『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獨而不怠。』幽居獨處,恭謹為本,你不知道嗎?」澄一席之言,令法佐既驚愕又慚愧。此事傳出後,時人常道:「莫起惡心,大和尚知之。」凡佛圖澄所在之地,無人敢朝其方向甩鼻涕、吐痰或便溺。

石勒的愛子斌暴病身亡兩天,石勒泣嘆:「孤聞虢太子死,扁鵲能使其生還。大和尚為國中神者,今日何不效仿?」佛圖澄入宮後,取楊枝蘸水,灑而祝咒。須臾,澄握斌之手,聲言:「可起矣!」斌於是就醒過來了,坐在床上猶如大夢初醒。石勒看著眼前的奇蹟,乾脆決定以後把諸王子寄養在澄僧寺中。

石勒駕崩後,其侄兒石虎即位,更傾心倚重澄僧,稱他為「國之大寶」。每朝會之日,引澄上殿,太子諸公均起身迎接澄僧入座,方敢就座。在四處征伐之亂世中,朝野上下因為佛圖澄,既見佛門濟世胸懷,亦見僧人超脫世俗的神跡。當時胡人還沒有聽說過佛法,只聽說佛圖澄極為神驗,都會遙遙向其禮拜,時人多不言而化。澄行神跡,他以善巧方便推行佛法,普及義學和戒行。

一次,佛圖澄與石虎坐在正廳對談,澄忽然驚道:「幽州起火了!」他順手拿起酒,向幽州方向潑去,一會兒他笑著說:「已經得救了!」石虎派人去幽州檢查,差官回來說:「那天大火從四門燒起來,西南有黑雲飄來,驟然降雨把大火澆滅了,不過奇怪雨中有股酒味兒。」在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3窟,以全景式連環畫描繪了佛圖澄的神跡,其中就包括「幽州滅火」。

這位行走世間的天竺高僧,在烽火狼煙的亂世之中,拯救危苦,悲憫蒼生。他以佛法開啟眾生佛性於後趙王土,直言勸諫君王以減少殺戮,並以神跡奇術引導君王,挫其戾氣。佛圖澄若無高德,又何以拯救黎民、潤澤蒼生?@#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劉裕由於功高權大,在安帝416年時任相國,封宋公。次年,進爵為王。418年,安帝死,恭帝立,劉裕輔政,掌握東晉軍政大權。420年,恭帝禪位,劉裕正式稱帝,是為武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年號“永初”。
  • 佛圖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出家。自幼好學,能誦經書數百萬言。晉懷帝永嘉四年時他來到洛陽,弘揚佛法。他善念神咒,能役使鬼神。
  • 他早先派出的弟子法佐出外辦事回來,走在半路,碰到另一個弟子法常外出。這兩位弟子在旅途巧遇,喜出望外。互相停下車來,就在路邊談心,從當晚一直談到天亮,然後各奔自己要去的地方。當法佐趕回到鄴城佛寺的時候,沒想到佛圖澄已經等在佛寺門前,迎接說:“我等你有一會兒了。昨天晚上,你和法常議論為師直到天亮,興致不淺啊!”法佐聽了,心中一驚,師父是甚麼都知道!接著,該文寫道:“於是國人每相語:‘莫起噁心,和尚知汝!’及澄之所在,無敢向其方面涕唾者。”意思是說:從此以後,人們都更加敬畏佛圖澄,經常相互提醒對方:可不要起邪惡之心,無論你在哪裏,佛圖澄都知道你!以致佛圖澄所住之處,人們都不敢對著那個方向,去擤鼻涕或吐唾沫。
  • 安令首,俗姓徐,東莞人。父親忡仕是石趙政權的外兵郎。令首自小就聰敏好學,言論清綺,雅性虛淡,不喜歡人間的俗事,從容閑靜,以佛法自娛,不願出嫁。
  • 單道開是敦煌人。他常常穿著粗褐衣,有人送給他繒衣,他都不穿,他不怕冷不怕熱。白天黑夜都不睡覺。單道開常常吃小石子,一口吞下數枚,每天吃一次,有時多吃些,有時少吃些。喜歡住在山裡,山樹諸神顯出奇怪的形體來試他,他一點兒也沒有害怕的神色。
  • 龍興寺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市區北大門,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叢林古剎。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33年),初名「大空寺」梁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志公禪師擴建寺院,武則天天授二年(619年)更名「大雲寺」。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詔號「龍興寺」。
  • 早期的洞窟形式主要是禪窟和中心塔柱窟,起源於印度。禪窟是供僧人坐禪修行的洞窟。如285窟主室為方形,正壁開龕塑像,供修行者觀像之用.................
  • 自古以來,信仰與文化是分不開的。信仰影響著文化的產生、發展和衰落,文化反過來又滋潤著信仰。看到敦煌石窟那些驚世駭俗、美輪美奐的偉大藝術作品,不禁令人思考這些作品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這些絕世超凡的作品又是出自何人之手? 創作過程的資金、原料、設想、構圖又是怎樣的呢?
  • 莫高窟中那些刻畫神佛的雕像和壁畫,也反映了神傳的文化。釋迦牟尼佛曾經告誡弟子,不但要傳播佛法,還要傳播文化知識。歷史上大多數宗教都認同神造人的觀點,只有近代的科學讓人相信人是從猴子變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