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波士頓大學演講 談文化與政策

人氣 122

【大紀元2016年04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貝拉波士頓報導)4月9日,波士頓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第一場「臺灣論壇」暨「2016年亞洲女性領袖公共論壇」,邀請臺灣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龍應台就「公共政策」為題,分享她任職期間在制定文化政策方面所經歷的挑戰與思考。哈佛大學燕京學社主任Elizabeth Perry主持討論會,200多人慕名而來,現場氣氛活躍,討論互動踴躍。

龍應台認為,在如今的網路時代,對於政府而言,最大挑戰莫過於民眾對政府、國會、媒體出現的「人民信任流失」,且這一現象全球共通。她指出,美國、德國、奧地利、希臘等國民調查數據顯示,「不信任」與「支持缺乏」在大環境中廣泛存在,而並非單一個案。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她闡述有二:1.網路資訊流通的便利性,知識權威性隨之降低;2.新聞媒體的報導影響著民眾輿論觀點。為達成目標,執政者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參加辯論,做政策說明,否則政策便如同「逆水行舟」般難以推動。在當今的公共決策中,掌握專業知識並不難,決策者最大的挑戰在於必須信息通達,知識廣博,並能處世低調,多幹實事。從知名作家與評論家進入公眾領域,成為文化部長,她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實踐者,腳踏實地的做些事。

在談及文化與兩岸關係時,龍應台表示,文化部在行銷臺灣文化產品時,面臨國片市場萎縮、臺灣獨立出版業蕭條之局面,加之電影人才發展不均、大陸檢審制度等限制,使臺灣文化的推廣阻力重重。而領導者的作用在於總領全局,協調各個方面,最大可能的取得支持與配合,以創意的方式行銷臺灣的文化產品,這既是挑戰,也是考驗。她特別強調,臺灣承傳了真正深厚完整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共67年的政權並不等同於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難能可貴的是,民主已在臺灣植根,臺灣人民將更有自信地與中國大陸進行文化對話,以提升文化產業的品質。臺灣在文化上應海納百川而非排他,切不可追尋獨立而斷根。「本地主義」過度發展,亦可能發展成為另一種不容忍其他聲音和反對意見的極權。她同時希望透過兩岸文化交流,中國大陸能更開放與理性。

在回答提問「女性領導者如何在職場發揮優勢」時,龍應台列舉了當年自己的親身經歷,揭示了臺灣女性在職場上發展的現況,並鼓勵女性同胞在擔任母親養育子女的同時,把握機會充實自己。

論壇結束,龍應台被粉絲們團團圍住,為大家簽名、合影。當晚,中華專業協會和成大校友會等30多人在聚福軒設宴歡迎龍應台。經文處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和兩位僑務委員陳家驊、蔣宗壬都應邀出席。◇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再入政壇  龍應台展現柔軟身段
民進黨委批厚臉皮  龍應台不滿
部長上路  龍應台越來越淡定
龍應台訪美 笑談部長與作家身份很不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