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廳4任廳長被「炮」轟下台的故事

人氣 16662

【大紀元2016年08月27日訊】「十八大」後,被中紀委通報的落馬官員中,「不信馬列、封建迷信」者比比皆是。中共河南省交通廳四任廳長先後因腐落馬。曾廣為流傳的他們在河南省交通廳大樓與隔壁炮兵學校進行「風水鬥法」的故事再次被扒出。

8月26日,中紀委網站公布,前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被雙開。

官方通報中有一段內容:現年52歲的王保安毫無政治信仰,長期搞迷信活動,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重大問題上發表違背中央精神的言論,對抗組織審查。

大陸微信公號「i看見」發文「要說官員玩迷信,王保安必須靠邊站,他們才是祖師爺」表示,最近在對落馬官員的通報中,「政治信仰」,「迷信活動」,這樣的字眼用的比較多。中共是無神論者,不容「封建迷信」那一套,但有些官員就癡迷「迷信」,河南交通廳就是極其特別的一例。

河南省交通廳自90年代以來,四任廳長先後落馬。廳長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知名的風水大師,看看為甚麼幾個前任都不得善終。風水大師揭曉真相:河南省交通廳的鄰居是一所炮兵指揮學校,幾個廳長都是被炮兵學校的「炮」給轟下台的。「炮」就是「火」,而能滅火的東西就是「水」,水的顏色是藍色的,所以只要把省交通廳的辦公大樓塗成藍色的,就能滅了炮兵學院的火,長保他官運亨通。於是,河南省交通廳的辦公大樓就成了藍顏色。

河南交通廳此前的模樣。(網絡照片)
河南交通廳此前的模樣。(網絡照片)

網絡上熱傳的文章披露了河南幾任交通廳長與隔壁炮校風水鬥法的故事。

1997年4月某日,河南交通廳廳長曾錦城夜做噩夢,一大早起來部下向他反映說對面的鄭州炮校有兩門大炮改變了原來的擺放姿態,正對向自己辦公大樓,曾上樓打開後窗,果然看到了烏黑的炮口!他深感戾氣相犯,遂叫一風水者,卜曰:「大凶」,不敢怠慢,即日與炮校方面談判,最後許諾炮校調轉炮位,願付百萬(人民幣,下同)。對方竟趁火打劫,索要五百萬,終未果。五月,交通廳東窗事發,曾落馬。

第二任廳長張昆桐一上任便親自與炮校方面談判,願付五百萬,不料炮校獅子開口,索金兩千萬!張拂袖而去。炮校未得到一文,豈肯干休,索性將九門大炮全部對準交通廳大樓擺放。三個月後張昆桐落馬,被查出受賄金額一千餘萬。

2000年第三任廳長石發亮上任伊始便有幕僚高參說,曾張二人都是被對面鄭州炮校的大炮打掉的,自從炮校把那幾門炮對準交通廳辦公大樓以來就接連出事。石發亮心中不安,派人去炮校多次交涉,說怎麼放置都是放,何必一定對準他們,炮校說,哪個方向都有人,老百姓也是人呀。其時,石得「高人」指點曰:「同門同宗不傷」就是一家人不傷一家人。即日採購軍裝,與炮校服裝保持一致,嚴令交通廳職員必須穿軍裝上班。一時間,交通廳工作人員都穿軍裝上班,引來不少觀賞者。可是,此法不靈,一年後石被查獲受賄近四千萬入獄。

河南交通廳先後落馬的四任廳長。(網絡照片)
河南交通廳先後落馬的四任廳長。(網絡照片)

在經歷了廳長「三連倒」後,河南省將原省計委副主任安惠元空降至交通廳擔任廳長。安上任三天大筆一劃,撥給炮校兩千萬XX建設基金,結果炮校收到撥款第一分鐘就調轉炮位。不久後,安順利升任河南省省長助理、省政府秘書長。

或許是看到了空降廳長的好處,安惠元離任後河南省再次選擇空降思路,時任安陽市長的董永安於2008年3月到任交通廳長。其時,炮校方面早已不失時機的將炮位調轉,炮口又調回原位對準交通廳辦公大樓。

董永安目睹這烏壓壓的炮管,百感交集,此刻已不可能再找藉口給炮校撥款,其智囊團在眾目睽睽之下,奔著防禦之路數,再三商榷後實施了一個相對應的舉措:在交通廳辦公大樓的樓頂建造了一個巨大的鋼盔。

戴上鋼盔、塗上藍色的河南省交通廳辦公大樓。(網絡照片)
戴上鋼盔、塗上藍色的河南省交通廳辦公大樓。(網絡照片)

鋼盔卻沒有擋住炮彈,他就任不到一年,河南省交通廳就再發貪腐大案,副廳長李占朝被打落,李被雙規後,董永安已是驚弓之鳥……

2011年,董永安因涉嫌違紀問題被「雙規」。2012年11月,董永安因受賄罪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

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10月,河南省交通廳原廳長曾錦城,因受賄被判刑15年。2001年3月,曾錦城的繼任者、河南省交通原廳長張昆桐因受賄、挪用公款罪被判處無期徒刑。2001年12月中旬,時任河南省交通廳廳長石發亮,涉嫌違紀違法被「雙規」。2008年3月董永安開始擔任河南省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原河南省交通廳廳長張昆桐被判處無期徒刑
原四川交通廳廳長公子涉嫌偷稅當庭大哭
傳司機貪污千萬 江西省交通廳廳長被雙規
黑龍江省交通廳廳長高學文被查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