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加拿大移民薪水比本地人低16% 問題難解

人氣: 40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綜合報導)在招收移民方面,加拿大已穩居發達國家前列,移民已經占總人口的21.9%。不過,移民薪水比本地出生者低的現象,一直揮之不去。

無論是技術移民、家庭團聚移民還是難民,他們在加拿大工作的薪水,整體來說都比在加拿大出生的同等教育水平的人低,而且還看不出有改善趨勢。

按加拿大統計局的最新分析報告,2016年人口普查顯示的第一代移民整體薪水,比加拿大出生的人低了16%,高於10年前(2006年)的12.6%。

加拿大各屆政府都強調移民重要,對經濟發展及勞工市場重要,對維持人口增長也重要。政府在不同的研究都顯示接受移民對政府是虧本生意(就是政府資助移民的付出高於移民交的稅)後,沒減少移民,而是提高經濟類移民的比例,並提高對移民的語言能力及經驗等要求。

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19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加拿大的經濟類和家庭團聚類移民比例相差不大,難民比例比現在更高。大約在1994年開始,經濟類移民不斷上升,其他類別都下降。到2016年,新移民中已有約6成是通過經濟類計劃移民。

2015年加拿大啟動快速通道系統挑選移民,合乎要求的人只能成為候選人,政府開始挑選語言能力更強、更年輕、有加拿大學歷及經驗,最好是有專業工作的候選人做移民。將來移民與本地人的薪水差別會否縮小,等下次人口普查再看。

薪水差別為何上升?

政府增加接受經濟類移民後,看起來移民與本地人的薪水差別更大了。2016年與2006年相比,第一代移民與本地人的整體薪水差別從12.6%上升到16%,第二代移民則從4.6%上升到5.4%。

加拿大諮議局(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的解釋是,他們主要比較的是有大學教育程度的移民與本地出生有同等教育水平的加拿大人的薪水。高中或更低教育程度的移民與本地出生的同類教育水平加拿大人的薪水也有差別,但相對較小。這可能是加拿大增加經濟類移民比例後,移民與本地人的薪水差別反而上升的原因。

卡爾加里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馬格森(Arvind Magesan)在麥克林雜誌發表的文章中稱,加拿大通過語言、教育及工作經驗等因素來打分挑選移民,而且經濟類移民已經占了6成,他們本應該很快融入加拿大,與加拿大本地人有類似的薪水水平,但現實並非如此。原因包括外國教育資歷認證,也包括可能的「歧視」。

馬格森提到2011年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Phil Oreopolous的一個研究結果,發現同樣是電腦生成的求職信,如果求職者有一個外國名字,獲得雇主回複的機會較少。這報告作者詢問相關招聘人員時,他們的解釋是,他們預計這些求職者語言能力有限,可能與同事及客戶有溝通問題。這構成了「名字歧視」。

按《大紀元》時報之前的話題報導,有行家認為,移民因為文化差異(尤其是在海外接受教育的第一代移民),導致在待人接物的「軟技能」方面普遍不如本地人。因此,他們在公司裡的發展機會也比不上技能水平類似的本地人。

從統計數據看,在家講英文的第一代移民,2006年的薪水比本地人還高了2.8%,2016年變成比本地人低5.8%;在家講英文的第二代移民, 2006年薪水比本地人低1.3%,2016年仍低0.7%。

大都市移民挑戰更大

很多新移民喜歡來多倫多等大都市安家,比如華裔移民,不講英文也很容易在多倫多生活。不過,多倫多是移民與本地人薪水差別最大的都市區,高達25%。馬格森稱,很多新移民先去多倫多,可能還沒找到工作,這是原因之一。但是在渥太華,在家講英文的移民,不管是第一代還是第二代,他們的薪水都比本地人高。

統計數字顯示,在家不講英文的移民更糟,第一代和第二代在2006年與本地人的薪水差分別是28%和29%;這比例在2016年分別是27.3%和45.7%。

智庫機構威爾斯利研究所(Wellesley Institute)在2013年對多倫多453個新移民家庭做的一個調查發現,僅有3%的受訪者做專業工作;42%的受訪者涉及地下經濟活動,年收入低於1萬元;71%受訪者年薪少於3萬元。在英文最好的受訪者中,71%找到工作,找到全職工的占45%;英文是初學者水平的人中,只有28%找到工作,找到全職工的占12%。

一名受訪的華人洪先生稱,他原來是電工,因為英文差考不到電工牌照,只好打現金工。他曾他花300元參加一個用中文講課的電工考試培訓班,但考試時看不懂英文考題,很無奈。

承受移民後果

作家羅德里格斯(Daniel Leon Rodriguez)在去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卡爾加里族裔文化委員會(ECCC)的項目協調人藍森(Vic Lantion)稱,他的很多客戶都是患有抑鬱症的男性。「他們凌晨3點醒來後問自己:我在這裡做什麼?」

多倫多大學健康科學系副教授李菊子(Bonnie K. Lee)博士的說法是,很多人移民後發現,他們的收入及社會地位下降,「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社交網絡,失去了在原住國享受的地位……」。

多倫多大學安省教育研究所(OISE)今年做的一個研究發現,新移民父母與沒有孩子的新移民相比,抑鬱或有其他情緒問題的比例更高,單親父母、女性或難民的情況更糟。

在困難中的父母正在影響他們的下一代。安省教育研究所的另一個研究發現,很多新移民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早期閱讀、數學知識、注意力和社會技能,在入幼兒園前都落後於其他孩子。

研究人員認為,這背後的原因,是這些新移民父母在社會經濟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他們很難為學齡前子女提供學習機會。

這2個研究報告的作者布朗(Dillon Browne)稱,這些移民父母不但自己要面對財政及精神健康問題,他們的孩子上學前的教育也受影響。這影響可能會延續到將來。#

責任編輯:滕冬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