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成像術解密17世紀畫作

人氣 84
標籤:

【大紀元2017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報導)佐治亞工學院(Georgia Tech)的幾位研究人員應用太赫茲(terahertz)掃瞄儀和最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已能夠解密17世紀的畫作。他們認為這是世界上首個對18世紀前畫作進行分析的研究。

除了分析古代藝術作品,這種技術在檢測皮膚癌、確保渦輪葉片合適的塗層粘合、測量汽車外漆厚度方面都有潛在應用前景。

研究人員通過新的成像技術,看到畫作表面之下的情況,以深入瞭解畫作所運用的手法,還能確定其可能存在的破損。(佐治亞工學院)

「這一技術讓我們以高辨析度地看到畫作表面之下的情況,深入瞭解畫作所運用的手法,還能確定其可能存在的破損,」 佐治亞工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客座教授Alexandre Locquet說,「這樣,我們能夠掌握之前藝術史學家所不知道的信息,為文物保護和修復提供輔助信息。」

研究小組從法國租來了《瑪利亞祈禱》(Madonna in Preghiera),把它面朝下吊在一個門架裝置上,保持其平攤著不會下垂。接著用一個太赫茲掃瞄儀對其約每200微米進行光柵式掃瞄。掃瞄儀發出的電磁波能穿過數個畫層,通過收集從各層反射回來的信號,就在電腦中勾勒出了該畫作的三維地圖。

另一位研究員、佐治亞工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David Citrin介紹說:「我們所用的技術就像地震學在岩層研究的應用,地震學家發送脈衝聲波,然後研究反彈回來的波形數據。這裡類似的,我們發送頻率約一太赫茲的電磁波,然後研究不同畫層的情況。」

該研究中所用的信號分析算法,把畫層的厚度從之前的100~150微米減小至僅20微米厚。18世紀以前作品的顏料層很薄,因此是研究的難點。

太赫茲波輕易能穿過好幾個顏料層,不過會被導電顏料擋住,比如碳黑。它能彌補傳統成像分析術的不足,如X光、核磁共振、光學成像。

這一團隊接下來計劃分析一幅12世紀的木版畫。那將更加困難,因為其顏料層非常薄,而且木板表面有破損。

除了分析畫作,這個研究小組還

‧ 掃瞄了一枚被厚厚的氧化層覆蓋的冬羅馬帝國硬幣;

‧ 嚐試讀取同樣有著很厚氧化層的一個中世紀葬禮十字架上的銘文;

‧ 和香港的一個團隊合作分析皮膚層次以檢測皮膚癌;

‧ 與又一個團隊合作研究複合材料破損測量。

「太赫茲成像仍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其最佳用途還有待開發。我們希望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很高興能把理工學應用於人文研究。」研究員Alexandre Locquet說。

這份研究11月8日發表在《自然科學》(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北方山水畫巨擘——荆浩 與他的《匡廬圖》
藝術之愛vs拜金主義:專訪古典繪畫收藏家羅斯
畫出趣味性  魏榮欣的3D立體創作
聖地亞哥義大利文化節街道粉筆畫亮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