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乃粒第一卷‧黍稷、粱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糧食第一‧黏米、小米、高粱、穀子的不同

糧食中只碾成米不磨成麵的有很多種類。根據地理環境、土質肥沃情況的不同,田地相隔不遠,可糧食的顏色、味道、形狀和品質就有差別,基本上變化不大,但卻起出許多名稱。北方人只將米粳稱為大米,其餘的都稱小米。

黏米和小米是同類的,高粱和穀子也是同類的。黏米有黏的、不黏的,黏的可以用來釀酒。小米都是不黏的。黏的黏米和黏的穀子都稱為秫,除這兩種外,其他的不可稱秫。

黏米的顏色有紅色、白色、黃色和黑色的,有的人只將黑色的黏米稱為小米,這是不對的。還有人因為小米比其他的穀物要早熟,用來供作祭祀,因而稱為小米,這種說法還差不太遠。

在《詩經》、《書經》里,黏米又稱為芑(芑:白苗。來自《爾雅》)、秬(秬黍即黑米)、秠(也是一種黑米),而當時的方言中有稱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

黏米最早可以在三月份播種,五月份成熟。還有四月份播種,七月份成熟的。最遲可以在五月份播種,八月份成熟。黏米的開花、結穗與大麥和小麥開花、結穗的時間不同。

黏米的顆粒大小要根據土地肥沃、季節好壞而定。宋儒將某一個地方的黏米顆粒作為度量的標準,這個方法不一定正確。

穀子和高粱統稱為黃米,黏的穀子可以用來造酒。蘆穀子(蘆)稱為高粱,因為稈長有七尺像蘆葦、荻草一樣。

高粱和穀子的名稱比黏米、小米的名稱還要多。他們的命名方法有根據姓氏、山川或根據形狀、季節來取名的,總的來說方法非常多。山東人只稱為穀子,而不稱為梁、

以上四種糧食,都是春季播種秋季收穫。而且耕種方法與大麥、小麥相同,但是播種和收穫的時間就相差很遠。

原文

《天工開物》乃粒第一‧黍稷、粱粟

凡糧食,米而不粉者種甚多。相去數百里,則色、味、形、質隨方而變,大同小異,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餘概以小米名之。

凡黍與稷同類,粱與粟同類。黍有黏有不黏,黏者為酒。稷有粳無黏。凡黏黍、黏粟統名曰秫,非二種外更秫也。黍色赤、白、黃、黑皆有,而或專以黑色為稷,未是。至以稷米為先他穀熟,堪供祭祀則當以早熟者為稷,則近之矣。凡黍在《詩》、《書》有、芑巨、丕等名,在今方語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名。種以三月為上時,五月熟;四月為 中時,七月熟;五月為下時,八月熟。揚花結穗總與來、牟不相見也。凡黍粒大小,總視土地肥磽、時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

凡粟與粱統名黃米。黏粟可為酒,而蘆粟一種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蘆、荻也。粱粟種類名呈號之多,視黍稷優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時令,總之不可枚舉。山樂人唯以穀子呼之,並不知粱粟之名也。已上四米皆春種秋獲,耕耨之法與來、牟同,而種收之候則相懸絕云。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