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哭》作者鄭洪談抗戰史實

人氣 101

【大紀元2018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景燁渥森鎮報導)4月28日下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洪博士來到Waltham鎮的「劍橋美國高中聯盟」總部,與華人聽眾們分享他從物理學家到歷史小說作者的心路歷程。除了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經歷為題材創作的小說《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外,鄭洪還談到了他反對政治宣傳、去偽存真的史觀。

「我們不能夠忘記歷史,也不能夠渲染歷史,不能用歷史來推廣自己的信念。歷史就是歷史,應該原本本地記載下來,誰是誰非,讓大家來判斷。」鄭洪說。

他談到,他用英文創作《南京不哭》小說的初衷亦在於此。他在小說中主要參考了西方文獻,以避免中文資料中的偏見。他希望能讓西方主流社會了解二戰時歐洲戰爭與中日戰爭的不同,幫助他們公正地認識二戰時發生在中國的史實。

「德法戰爭是兩國間的戰爭。中日戰爭在這之外,還是種族歧視的大屠殺。」鄭洪說。他認為日軍對中國人的屠殺不亞於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應當得到西方人的重視。

他提到,除南京大屠殺外,日軍在中國多地也有殘暴行為。但在《南京不哭》一書中,他所重點表現的還是角色們的內心情感。他曾與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們長時間交流,並把他們的經歷融入到小說之中。此外,為精確展現南京人的生活,鄭洪特地到南京生活了一段時間

他開玩笑說,當地的衣食住行或許也改變了他的外貌。

「所以有一天我在路上走,有人走上來向我問路。我知道成了,我已經變成南京人了。」鄭洪幽默的回憶引來聽眾們的笑聲。

鄭洪博士替讀者在其著作《南京不哭(Nanjing Never Cries)》簽名。(劉景燁/大紀元)

這位曾專注於暗物質研究的物理教授說,他的寫作動力來源於一場在MIT的舉辦的歷史研討會。當時三位美國學者和一位日本學者與聽眾們分享他們對日本原子彈爆炸的想法。鄭洪則提問說:「如果一夥強盜闖進你的家,強姦了你的妻子,殺了你的兒女,還要割斷你的喉管。然後警察打過來,制服了強盜,救了你的命。對你來說,這是一個警察暴力執法的故事嗎?」尷尬的主講人們含糊略過這一話題。但在會後,日本學者表示同意鄭洪的觀點,還邀請他簽名要求日本政府為二戰期間的罪行道歉。

後來,鄭洪在MIT的《科技評論(Technology Review)》雜誌上看到關於這次研討會的報導。他寫信給該雜誌講述自己的觀點,卻見到刊登出來的信件被刪去了一些他認為重要的段落。這使他了解到西方人對中日戰爭歷史的漠視,也使他決定用英文創作小說來普及這一歷史。

講座現場,現年八十多歲的退休教授吳先生對鄭洪回顧的南京大屠殺歷史深感共鳴。1937年秋季從南京逃出來的吳先生認為自己也屬於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我有兩條腿,逃掉了,沒有被抓到、被屠殺。從南京我花了三年才逃到重慶去。」他感慨說。他與聽眾們分享了他四歲時的家庭照,南京居民撤退時壅堵街道的照片,以及其它歷史材料。吳先生與他母親逃難中的曲折、驚險歷程引起聽眾們的關注與驚呼。

此外,在聽眾們提問下,鄭洪還與大家探討了其它與中日戰爭有關的話題,例如蔣介石與張學良關於東北抗戰的分歧,抗戰時期中國人的生活狀況等。

在場一位先生提到,他聽說毛澤東曾表示,若沒有日本人,共產黨還奪取不了政權;但這位先生並不了解這一事情的出處以及是否屬實。鄭洪解釋說,1951年《舊金山和約》簽訂時,中華民國政府已經退守台灣;日本與中共政府亦未達成賠款協議。後來1972年發表《中日聯合聲明》時,毛澤東確實講了這樣的話,還放棄了日本賠款。

《南京不哭》英文版完成後,鄭洪又親自將其翻譯成中文。他對小說中的歷史內容非常自信。「我相信大部份人看這本書,都會學到很多關於中日戰爭的事情。」他說。

當天「文學科學70年報告會」活動是由蘭亭雅序、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世紀中校、牛頓中校等聯合主辦,李娜主持,MIT教授陳敏擔任引言人。◇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磨礪10年 MIT物理學家鄭洪寫《南京不哭》
受抗日老兵感召 華裔教授設中國學生獎學金
MIT華裔教授贈獎學金 優先考慮南京留學生
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音樂會下月中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