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6月21日訊】2014年小農店鋪在台灣雲林北港成立,主要成員是雲林101有機專班的同學,他們以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為訴求,希望提供鄉親有機或友善耕作的健康產品,也藉此平台讓小農相互交換產銷經驗與推展友善耕作。
擔任小農店舖祕書長的翁進興,也是101有機專班的學員,原本從事成衣加工的他,在2012年轉行務農後,積極投入,隔年就拿到有機認證。目前果園裡種的最多的是火龍果和芭樂,可是最暢銷的卻是土雞蛋,這是怎麼一回是呢?繼續往下看吧!
翁進興剛開始種火龍果的時候,他沒有將火龍果埋在土裡,就只是把它們放著,火龍果的根會自己長出來。火龍果是個高產能的經濟作物,生產期每個月可以開2次花,採兩次果,每年大約從6月開始,可以採收到11月。
翁進興在果園裡養了一群鴨和鵝幫忙除草,但是他發現火龍果需要草生栽培,草應該蓋得密,但是一不小心,草差點都被鵝吃光了,原來鴨鵝不懂遊戲規則,草不能吃得太乾淨,尤其火龍果根部上面的草一定要保留。還好鴨鵝的數量不多,要不把草都吃光光可就麻煩了。
由於火龍果是淺根性的植物,所以草生栽培對它來說很重要,如果都沒有草,反而讓陽光直接照射,水分會蒸發很快。
翁進興說火龍果的病蟲害不多,所以他通常都是順其自然,不做防治,但是火龍果的生產期卻需要補充大量的肥料。若肥份不大夠,火龍果就會比較小顆。
另一頭的芭樂樹下,雞到處跑,地面上光溜溜的連一根雜草都沒有。因為雞每天在這裡活動,它把草吃得很乾淨,對翁進興來說種芭樂樹對他友善的方法,或許養雞是很好的辦法。
所以翁進興會將他自己試吃過覺得口感不很甜的次級品或有瑕疵的芭樂、木瓜拿來餵雞,這些就變成雞的飼料。
他養雞本來是為了幫果園除草,可是雞長大了開始生雞蛋,產值增加,後來雞竟然反客為主,把芭樂樹下變成牠們避暑乘涼的地方。
到最後芭樂變成副產品,因為這些養的雞產值似乎比芭樂高。由於芭樂用友善的方式種植,時常會發現病蟲害在芭樂表皮,表皮不好看,所以賣相不好,產量就不是很多了。
後來翁進興養了大概兩百隻雞,一天可以收入大概有十盒雞蛋。賣土雞蛋,好像生意不錯,客人接受程度也高;芭樂雖然產值不高,但是翁進興還是以友善的方式認真管理,他除了幫芭樂套袋外,還會幫葉片噴水驅蟲。
有機芭樂問題最多的就是粉蝨和蚜蟲,翁進興種了兩三年,他發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勤勞一點,常常幫芭樂葉噴水,如果看到粉蝨、蚜蟲長出來,水就一直噴,把牠們噴下來,還得把病枝都把它剪掉,保持通風,就能降低芭樂們的病蟲害了。
雖然翁進興中年才轉行務農,但是他在投入耕作的第二年(2013年)就取得有機認證,他以有機的耕作方式種植,在實作中嘗試簡單有效的管理方式,更難得的是他還擔任小農店鋪的祕書長,也是友善土地組合的一員,他不但充滿熱忱,還樂於分享種植經驗,更極力配合推展友善耕作,希望為友善大地盡一份心力。
觀看完整影片»
責任編輯: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