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10月22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曹景哲・大紀元
誰能來告訴我到底怎麽來當個爸爸、媽媽呢?怎麽樣教別人當父母,是陳彥玲老師多年的心願。陳老師有三個碩士及一個博士學位,也有多年的實際教學和臨床經驗。教育孩子的根本原理和正確觀念是什麼?為什麼家長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無法參考自己早就買到的《教育孩子100招》等書籍,而是下意識的用自己小時候被教育的那種行為模式去處理問題?
「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是教育問題,父母撇不了責任」
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而且那句話是怎麽磨也磨不掉的,就是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是教育問題。所有的教育問題,父母是撇不了責任的。如果他們懂得怎麽變成好父母的話,也應該享受某一種榮譽的。
我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以前在美國讀碩士學位的時候,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在付款排隊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孩子哭得非常的淒慘。因為是在美國,只聽到孩子哭,沒有聽到巴掌的聲音。
我循聲轉過頭去,原來是一個小黑人女孩。年紀很小很小,坐在推車上面。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看到她臉上有兩個亮亮的東西,一個是眼淚,一個是鼻涕,其它都是黑的,皮膚是黑的,頭髮也是黑的。
她哭得實在是太厲害,我觀察周圍的大人好像有些已經失去忍耐的限度了。我就跑過去了,很主動地跑過去了。我靜靜地看著那個孩子,那個孩子竟然不哭了,她就真的不哭了。我就想,我的身上有那種從小就累積出來的氣質吧。
其實,我從小就願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朋友、鄰居很喜歡找我來處理那些是非糾紛的事情。當然,我也有一些先天優勢,因為在大家族裡面我的輩份很高。另外,我父親在村子裡面是教書先生,很多人經常來請教父親如何寫信、打官司等等。我父親給了我很好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就是當你擁有什麼東西的時候,也要為沒有這些東西的人著想。
我當時看到那個黑人小孩的媽媽,完全直愣愣地沒有表情,也沒有靠過身子要去關心她一下的動作,或者抱起來拍一拍,她完全沒有做。
有人說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人父母一般會馬上關心孩子,抱起來拍一拍。我那時候已經開始研究這方面的學問,看了各方面專家的很多研究。歐美的父母雖然不會立刻把孩子抱起來,但他們會給孩子相對的反饋,她可能沒有動手去抱她,但會有聲音上的反饋,用聲音與孩子對話。
不過這個孩子的媽媽,沒有任何語言和動作上的反應,我當時的判斷是,這個媽媽好像不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她不懂得她的(沈默)行為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帶給別人什麼樣的困擾。我當時看到很多人被這個哭聲困擾,已經忍受不住了,所以就跑過去了。
有知識有地位,就是好父母嗎?
我以前認為,有知識、有權利的人,或者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可能會懂得如何做父母。但我後來發現好像也不是這樣,不是文憑高,就懂得如何當爹媽。
其實有這方面的書,教你什麼一百招,什麼七十個秘訣等等。不過,從我累計的很多臨床經驗來看,當父母的觀念沒有改變的時候,即使生吞活剝地記住了那一百招,但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就不是那一百招了,而是自己從小被教育出來的行為模式。
那教育孩子的根本的東西是什麼呢?如何以不變對萬變呢?
這有一些方法,來幫助我們找到它。也有一些方法,幫助我們改變觀念。一般當環境發生改變,比如遇到困難了,人可能就會意識到自己以前受到的教育可能無法應對目前的困難,可能會反思自己。
一位可能被耽誤的孩子
舉個例子,我曾經被一所很高檔的學校請去,給父母做教育講座。後來,有個母親找上我,希望我幫忙看一下她的孩子。這個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好,父母的知識水平很高,也有令人羨慕的工作,處於精英階層。
他們的兒子要進小學4年級了,老師已經對孩子很盡力了,但孩子的表現卻並不如人意。當時,家長和學校都不認為孩子有什麼疾病,或者智力有問題。
雖然在台灣去醫院很容易就診斷出孩子的疾病,但很多名人不希望出現在醫院,怕被記者碰到而曝光在社會上。而且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報導從小就有什麼問題,那他的成長過程中也會多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另外,如果帶孩子去看病,就會留下醫療記錄,這會跟著孩子一輩子,有些家長不喜歡留下這樣的記錄。這樣,反而一些名人的孩子有被耽誤的情況。
我就約了一個飯局,作為他母親的朋友與孩子吃了一頓飯。我不僅在乎父母的心態,也希望看到孩子的自然表現。有時候把孩子帶到醫院去,孩子會緊張的。孩子對醫院的印象,基本就是要打針,要吃很苦的藥。醫生在做檢測的時候,結果可能會有一些落差。如果又是一個很嚴肅的專家醫生,小孩可能會更緊張,本來會的也變得不太會了。
當時,我已經辭去工作,有一個剛剛會走路的孩子,去赴宴前就交代給正在上班的先生去照顧一下。那個孩子的母親就對我說,覺得我的犧牲好大。她覺得我的學歷這麼高,條件這麼好,為什麼要變成全職的母親。
我當時就知道,這是她的問題根源。她的價值觀認為,全職媽媽是不需要什麼學問的,或者是找不到工作的女人。她覺得孩子的這些吃喝拉撒睡,只要找個人去照顧就行了。
照顧孩子是很大的犧牲?
當父母教育孩子的價值系統一旦偏移了以後,一旦覺得照顧孩子是很大的犧牲的時候,她會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去照顧孩子呢?
她就會求快,就會希望孩子能夠盡快地跟上自己的腳步,因為她還要上班,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她就會變成一個很急的母親。當她很急躁的時候,就很難看到孩子應該有的一步一步的發展。
所以,常常看到的事情就是,等到孩子的問題變得很大了,她發現自己控制不住了。
這個孩子的眼睛出了問題,對焦不準,她就給他帶個眼鏡,然後就沒做什麼了。她沒有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在這麼小的時候就戴眼鏡,會不會被其他孩子嘲笑。她根本沒有去關心這件事情。當一個孩子在班級被嘲笑,沒有朋友的時候,你覺得他在學習上會很順利嗎?
還有,孩子走路的平衡有問題,導致寫字也有問題。孩子已經快10歲了,但父母卻沒有發現這些問題。(待續)
陳彥玲老師小檔案
陳彥玲老師三十多年來幫助過中國、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歐洲與澳洲和新西蘭的父母和老師,解決了無數的難題,讓許多父母和師長將陳老師視為終生的顧問。陳老師服務的範圍不只限於親職與教育領域,也跨足公私立企業的研發與文化建立,這些不同領域的經歷讓陳老師能以更全面與宏觀的內涵引導父母與老師們教育出更健康的世紀英才。
陳老師擁有美國身心醫科大學(現為身心研究所)能量醫學暨整體心理學博士、台灣大學醫學院碩士、加州州立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加州州立大學資優教育碩士、電腦程式設計證書。電視演講的錄影獲得中華民國政府圖書館典藏,也獲得華航國際線的播映。#
歡迎觀看【爸媽必修課】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l5qKIDf5Q3oUN96u40M_A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10月19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