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慶日為啥是10月3日?

人氣 510

【大紀元2019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德國國慶日是103日,又稱德國統一日,是德國唯一一個全國範圍的法定節假日,其它假日都由各州自行決定。那為什麼103日成了慶祝東西德統一的日子,而非具有歷史意義的推倒柏林牆的119?

「和平革命」推動柏林墻倒塌

二戰後,德國被分為蘇聯管轄區和美、英、法管轄區,並於1949年分別成立了兩個國家。東德共產政府1961年建造了柏林牆以後,徹底把兩個德國分開。

1989年,一場「和平革命」從東德重要城市萊比錫開始,向全國蔓延。這場被稱為「週一示威」的和平革命,它喊出的「我們是民眾」的口號,把自由之風吹向全東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隨後柏林牆的倒塌。

到了106日,東德國慶40周年的前一天,萊比錫城內的示威群眾多達15萬人,東德人民軍的坦克和荷槍實彈的軍人也到大城內待命。儘管共產黨政權在民眾的反對聲浪中風雨飄搖,東德共產黨主席昂納克在107日的慶典上還是高呼:「東德政權五十年不倒,一百年不倒。」

結果五十天不到,119日,柏林牆開放,這個維持了四十年的獨裁政權就土崩瓦解了。不過這還並不意味著德國統一了,兩個德國實際上走到了一個歷史關頭。

「統一總理」堅定統一之路

當時國內外政界以及其它各界高層,對兩德的統一並未達成共識。英法對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德國深感擔憂,二戰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法國總統密特朗對統一後將出現一個擁有八千萬人口的德國感到擔憂。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更是多次明確表示反對兩德統一。她提到,在一個世紀裡,兩次打敗了德國,這不能是白幹的。

聯邦總理科爾當然知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和德國打得不可開交的英法兩國顧慮的是什麼,他也非常清楚,只有將統一後的德國緊密融入歐洲共體(歐盟的前身),才能打消對方的顧慮。

在承諾為德國統一努力的同時,科爾也承諾讓統一後的德國成為「歐洲大家庭」中的一員,如同走鋼絲一般,他說服各大國支持統一。

另外,科爾也在東德奔走動員,在大型集會上向民眾發表講演,積極推動統一,贏得了東西德民眾的人心。

科爾首先著手把東德經濟納入西德軌道,第一步就是用西德馬克取代東德馬克。為此,西德政府準備了250億西德馬克。接著,兩德簽署統一條約,明確了兩德統一的性質:其實是東德歸入西德,獨裁解體,用民主制度統一兩德。

在解決內政的同時,科爾還派外交部長根舍快速爭取兩德統一的外交合法性,最難的一關是蘇聯。

19907月,科爾與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高加索山脈的一個度假勝地祕密會談,戈爾巴喬夫同意了兩德統一的意向。

9月,美、英、法、蘇和東西德代表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談,並簽訂了《2 + 4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戰勝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科爾也因為其在統一進程中的出色表現被冠以「統一總理」的美名。

確定統一慶典之日有講究

在兩德統一的外交道路鋪平後,剩下的問題就是由民意決定選擇統一日了。可選擇的日子並不多。

統一後的德國的第一次大選定在1990122日,所以東西德必須在此之前八週完成合併,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選區設置和選舉的準備工作。

但是合併也不能早於102日,因為在那一天,歐洲安全合作組織的35個成員國要在紐約召開外長會議,全體外長還要在會上聽取有關「2 + 4談判」和兩德統一進程的匯報。

被共產黨統治了40年的東德,經濟已瀕臨崩潰,盼著早日獲得西德更多的支持。於是,把最早可行的時間1990103日確定為統一日。

其實,人們也想過把柏林墻倒塌的119日定為國慶日。但是由於這一天恰好與1923年納粹黨在慕尼黑發動的啤酒館政變和1938年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水晶之夜日期相同,不適合作為國慶日,因此最後還是103日勝出。

在此之後,只有在2004年,當時的總理施羅德對此提出過異議,為了節約假期,增加工作時間,他建議把10月的第一個週日定為國慶日。這一建議遭來齊聲反對。第二年施羅德被選下台,就沒人再提改國慶日的事了。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德國「統一總理」科爾的傳奇一生
德國歡慶統一27周年
推倒這堵牆——里根總統的柏林牆演講
紀念西德外長布拉格使館講話30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