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拋開包袱 台灣文學邁向世界

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捧著文學獎書籍及其英譯本表示,帶領台灣文學進軍國際。(賴友容/大紀元)

人氣: 9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9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台灣台南報導)書展多元化,進化版的動畫動漫相當吸引人,卻讓書的市場遇見瓶頸,純文學將何去何從?

「這相當層次的衝擊,得思考是否繼續固守在純文學領域?」面臨挑戰的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表示,「我們想拋開包袱!」

台灣文學館(台文館)透過2019台北國際書展(2.12∕2.17),以「台灣文學獎」特展,盤點12年來得獎的文學作品展示,透過階段性回顧,告訴大家台灣文學寫作的多元可能性外,更積極走向國際。

台文館以主題「整個島嶼都是我們的文學館」參與2018台北國際書展。(台文館提供)

台灣文學賣國際版權

積極參加國際書展賣「國際版權」,獎勵書商買台灣文學版權,然後在地翻譯成書,台灣書才會不斷的走出去,光靠台灣閱讀的市場是不夠的。

台灣文學的版權已經陸續賣到國外,越南重視台灣,馬來西亞也是重點,日韓是另外一個漢字圈,歐洲的捷克對台灣特別感興趣,英文版翻譯書是最多了。

但多集中在駱以軍、吳明益等等幾位明星作家身上,未來給予放大讓更多的作家有國際管道。

因此,得獎作家們各個從書中提出5,000字精采內容,由台文館翻譯成英文,集結成英譯本,帶到國外的書展上兜售,出書時到國外辦台灣週活動、或辦新書發表會。

放寬傳統 孕育國際作家

台文館培養作家得放寬原來傳統的刻板印象,呈現文學領域的多樣化,還包括傳記、或由歷史考察與回憶錄得來的非虛構寫作等等。

「會把文學的邊界打開,所有的創作者只要願意提升寫作能力,都是值得尊敬的作家。」蘇碩斌表示

今年台灣文學獎計畫推出新獎項,支持多樣性的寫作形式,增加更多得獎類型,得獎的小說更多,出現更多貼近市場的書籍,孕育台灣像日本有多位出色的國際知名作家。

國際作家先了解國際讀者的品味,因此台文館派學者調查當地文學的走向,以符合當地口味,蘇碩斌表示,作家不是自己愛寫甚麼就寫甚麼,以文學為職業必須考慮市場,文學其實商業化,寫作必須導向市場。

作家寫作符合國際口味的市場導向外,另外一條路是將文學獎作品改編成影劇產品,所以寫作也要注重場景概念。

文學館負責原生內容,製作各式各樣的故事,再轉換到其他管道,產生電影劇本,但改編沒有場景的文學作品成為麻煩事,以後讓作家先與編劇接觸了解,作家寫書帶入場景概念,場景式寫作讀者更喜歡看。

2016年台灣文學獎得獎者合影(左起)郭強生、陳耀昌、陳芳明、沙力浪;陳耀昌作品《傀儡花》由公視斥巨資正在拍攝電視劇,2019台北國際書展將展出《傀儡花》,陳耀昌將出席特展開幕記者會。(台文館提供)

海外大學教科書 也是國際行銷目標

攻入海外大學教科書的市場,也是行銷國際目標之一。台文館派學者調查美國各大學教有54位教台灣文學的老師,統計分類出最喜歡原住民題材,而日據時代題材最缺教材,計畫先篇英文版教科書為教材供選用的範本,攻入大學市場,也要攻入學術市場。

「譯者駐村計畫」今年開始辦理,預計每年邀兩位國際譯者至台南駐村1個月,透過與台灣作家對談、專題演講、譯者工作坊,及文學參訪等交流活動,讓譯者對台灣文學有更深刻理解,促進台灣文學作品於該國翻譯出版的可能性。

2月邀請日本籍下村作次郎教授、德國籍Thilo Diefenbach(漢名:蔣永學)博士來台。兩位國際譯者也應邀參與台北國際書展開幕活動。

透過文學促進族群融合

蘇碩斌希望民眾在這次特展上看到台灣文學的價值,有站上國際舞台的實力了,現場除得獎作品外,還有台灣族群母語的創作區,展出作家將母語融合華文的寫作,文章中讓彼此的眼界融合在一起,減少台灣族群對立。

台灣文學獎也鼓勵不同族群的心聲被寫出來,透過文學弭補大家互相之間的不瞭解,「文化的認同可以減弱政治認同的敵對性。」他說◇

2018台灣文學獎(左起)客語散文金典獎得主謝錦綉、劇本金典獎馮翊綱、原住民漢語散文金典獎游以德。(台文館提供)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