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戰略的重大變化

曹長青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2日訊】很多人說,911改變了美國。但到底哪裡發生了變化?整個社會的深層心理改變,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但美國外交政策和戰略目標的變化,卻是明顯而立即的。最近美國總統布什向國會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就傳遞出這種外交國策的清楚變化,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把“伊斯蘭主義”(Islamism)定性為繼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之後,第三個威脅人類自由的邪惡力量。

美國像當年摧毀納粹、抗衡共產主義那樣,準備打一場長期的戰爭,來擊敗伊斯蘭原教旨運動。殘忍的恐怖份子只是伊斯蘭主義這座“冰山”上凸顯的一角,只有打掉它的底座,才可能鏟除恐怖份子的溫床。

伊斯蘭主義是一種新興的意識形態,它的那種宗教狂熱,那種排斥一切、獨尊一元的教條,那種反西方、反理性的偏執、那種蔑視生命獻身未來的煽動,那種強調平等、以集體消滅個人、通過暴力改變世界的烏托邦等,都和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因此美國將像在二戰和冷戰時那樣,再次高揚起人類自由的旗幟,擔負起領導者的角色,率領自由世界,進行21世紀的第一場正義與邪惡的決戰。

第二,採取“先發制人”的新戰略。

冷戰時代,由於美蘇都擁有大量核子武器,同時誰也沒有導彈防御系統,哪一方動手,結果都等於是同歸於盡,從而構成“相互威懾”。但面對今天的恐怖份子,威懾戰略完全失效。因為恐怖份子的目的不僅是盡量大規模殺害平民,毫無基本準則、規範而言,而且採取自殺性攻擊;對連自己的生命也毫不在乎的人,威懾手段當然根本不起作用。而那些敵視美國的流氓國家,不敢公開和美國較量,卻暗中支持恐怖主義,並可能向恐怖份子提供生化和核子武器。從恐怖份子劫持民航飛機撞擊民用大廈的事實來看,他們如果獲得生化或核子武器,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因此美國對擁有大眾毀滅性武器,支持恐怖份子的國家,將先發制人,予以戰略打擊。

第三,先發制人是自衛的權利。

1981年9月,以色列總理貝京下令,對伊拉克的核子反應堆進行了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此舉遭到世界很多政府的譴責,但歷史已證明以色列當年的做法是正確的;現在歐洲國家不僅不譴責,反而感謝以色列的遠見卓識和勇敢行動,否則伊拉克今天就很可能已經擁有了核武器,其後果不堪設想。

聯合國憲章第51條有“當一個國家受到威脅時,它有權自衛”。美軍曾轟炸利比亞獨裁者卡扎菲的官邸,就是援引的這個條款。卡扎菲那次雖僥倖逃生,但從此不敢再公開支持劫持民航的恐怖活動。

前以色列總理內塔亞胡9月20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說,30年代如果自由世界在希特勒的納粹帝國剛剛興起時,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人類就可能避免後來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因此布什的戰略報告提出,如果聯合國安理會不能解決伊拉克問題,美國將和一些盟國單獨行動。布什在聯大演講時表示,支持武力解決伊拉克問題是聯合國的責任,如果聯合國不遵循成立時的憲章,不堅持原則和正義,那麼美國的行動就和它“沒有關係”了。顯示了美國要實行新戰略的決心。

第四,把傳播民主價值作為長遠的戰略目標。

美國的軍事反恐,主要目標不是要獲得“單邊優勢”,而是要在全球範圍內鼓勵“自由和開放的社會”;只有穆斯林世界走向民主,才可能遏制伊斯蘭原教旨狂熱。

這點可從穆斯林世界的變化看出,在國民95%以上都是穆斯林的土耳其,不僅不是反美或恐怖活動的庇護地,恰恰相反,這個實行民主制度的穆斯林國家半個世紀以來都是美國的盟友,並是北約成員;在世界上最大穆斯林社區之一的民主印度(有一點五億穆斯林),也沒有拉登的地盤。它說明,只有民主的價值(包括選舉和新聞言論自由等),才能遏阻伊斯蘭原教旨狂熱。

阿拉伯聯盟的22個國家,沒有一個真正民主選舉。推翻薩達姆政權,建立一個民主的伊拉克,就可以在中東的阿拉伯專制獨裁的鏈條中打破一個缺口,上可威懾窩藏恐怖份子的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朗,下可遏制縱容伊斯蘭狂熱的沙地阿拉伯,右將影響君主政治的科威特;同時對解決巴以沖突(它的實質不是土地之爭,而是西方文明和伊斯蘭主義的較量)、使中東最終走向開放和自由邁出重要一步。

第五,穩定油價,解決石油供應問題。

阿拉伯產油國,曾兩次用石油禁運而嚴重打擊了世界經濟。美國之所以對由5,000名王子和公主統治的沙特阿拉伯相當遷就,主要因為它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每天輸出750萬桶原油,而美國的60%石油靠進口(每天需1,900萬桶原油)。

伊拉克原每天出口500萬桶石油,因經濟制裁而被迫減產一半。如果巴格達政府被改變,伊拉克恢復正常石油輸出,或增產(潛力可達每天700萬桶),就可大幅降低沙地阿拉伯等國家的石油壟斷;再加上墨西哥、俄羅斯、挪威等增加石油出口,整個世界能源市場將改觀;阿拉伯聯盟的“石油武器”不僅受限,而且市場競爭將削弱那些靠地下天然財富、喝石油的阿拉伯王公貴族們的權力,促使那些封閉的社會發生變化。

冷戰結束,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強,不僅有強大的經濟(接近歐盟15國總和),更有強大軍事,軍費是全球10大國的總和,北約18國的全部軍費才是美國的52%。因而有人批評美國是繼羅馬帝國、大英帝國之後,新的“帝國”,在推行霸權。

但美國和人類歷史上所有帝國的本質都不同,它是一個“自由帝國”﹕不要說二戰中抵抗納粹,冷戰中抗衡共產蘇聯,即使近年的波斯灣戰爭、波斯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海地和索馬里沖突,以及今天的阿富汗戰爭,美國都從來沒有侵佔任何土地,沒有掠奪資源和奴役人民,而是在傳播民主的價值,幫助當地人民獲得自由,承擔了抵抗邪惡、捍衛世界和平的道義責任。

為了這種責任,美國人付出巨大犧牲,二戰死41萬,傷100萬;冷戰(僅韓戰和越戰)死9萬;還付出相當大的經濟代價,對阿富汗戰爭用了100億,對伊拉克戰爭預計可能要2,000億美元(相當中國10年的軍費開支)。

正是由於一個強大、自由、負起世界道德和領導責任的美國的存在,人類才摧毀了納粹、打敗了共產主義,更成為今天擊敗伊斯蘭主義的希望。對於這樣一個“自由帝國”,世界上熱愛自由的人們,將會銘記和感激;歷史將證明,這個“自由帝國”的存在是人類的福音。

(原載《開放》2002年10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該出手時就出手” 財富人物吐露“財富心經”
土﹐以預測美國年底前攻擊伊拉克
戰略高手籲債權人理性不要危及員工安全
時代雜誌:解放軍戰略新思維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