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民防隊員入祀忠烈祠見證軍民衛國史實

人氣 2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9日訊】金門民防自衛隊在兩岸軍事對峙年代,出生入死支援國軍作戰,尤其是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戰役﹂更留下最壯烈的一頁,當年為國捐軀的三十八位男女隊員,今年首度獲得入祀太武山軍人公墓忠烈祠的尊崇,見證了軍民同心衛國保家的史實。

據中央社三月二十九日報導金門各界在今天舉行的春祭國軍陣公亡將士大典,八二三戰役因公罹難的民防自衛隊員黃永福等三十八名烈士,在縣長李炷烽主持下,成為入祀太武山忠烈祠的第一批民眾,與軍人同享永世供奉的尊崇。

入祀的民防自衛隊烈士是:黃永福、孫文取、李金木、莊玉樓︵女︶、翁金象、林晚老、李彩戀︵女︶、李炎當、許乃欣、薛扶國、黃長庚、方等治︵女︶、許月美︵女︶、莊春儒、薛水龍、黃來明、呂保治、王振美、呂主賜、呂主權、黃晉泰、李增元、王溫展、黃金鼎、林福詠、黃根木、許凱、翁金錠、林振炎、吳維成、林教主、孫朝水、蔡青、莊奎、陳智、陳永成、王天生、楊允牆。

他們是在八二三戰役時,於中共四十七萬餘發砲彈彈雨中,支援國軍構築工事、搶灘運補作業、搶修通信線路等不幸罹難,留下支離破碎的家庭,每個家庭長成過程都有難以抹滅的創痛,因此,烈士獲得入祀忠烈祠,遺眷們感慨萬千的表示,這一刻等了四十四年了。

七十五歲的王翠屏老太太,為民防烈士黃長庚的遺孀,她說,當時留下最長十歲、最小僅四個月的二男二女,為了生活只有學種田維生,不料,金沙鎮西園里老家也毀於砲彈,子女連衣服都燒光,四散依靠親戚,回想一路走來,仍是心酸酸。

金寧鄉榜林村的王天生,與村人呂主權、呂主賜被徵召前往料羅灣灘頭運補,不幸同時遭砲擊陣亡,獨子的王天生,留下哭瞎了眼的高齡老母,以及八歲童養媳、五歲及未滿周歲二名幼女,全家生計重擔頓時落在太太楊寶羡一人身上。

楊寶羡靠著白天下田耕作,晚上縫鞋底、修改衣服,賺取微薄收入支撐家庭,現年七十六歲的她表示,當年丈夫出勤罹難,僅領取新台幣三、四千元喪葬補助,現在國家經濟好轉,提出補申請撫卹的可領到上百萬元,今昔相比實在是不值得。

另一位烈士薛扶國的遺子薛永妥表示,父親罹難時,他才出生三個月,家中還有三位未成年姊姊,靠著親戚、鄰居分耕田地,由母親一手扶養長大成人,八二三戰役是全家人心中的痛,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

雖然,民防烈士遺眷各有滿腹的辛酸,不過,他們都以親人終於能入祀忠烈祠,受到國家肯的榮耀,而感到安慰不已。

金門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理事長陳永財指出,八二三戰役的勝利,確保台灣四十多年來的安定繁榮,如同國軍一樣,民防自衛隊員的功不可沒,目前僅存一萬一千多人獲領榮民證,但只有五百多人可領救養金,與二二八事件死難者可領七百萬元慰償金相比較,實在不成比例,政府應給予公平的待遇,以慰陣亡烈士、以照顧日漸凋零的民防隊員生活。

縣長李炷烽也表示,將全力與立委吳成典合作爭取立法,讓八二三戰役民防自隊員晚年生活獲得政府的照顧,在此之前,生活較清苦者由縣府與議會努力先做,期待經由烈士入祀忠烈祠、爭取老民防隊員救養等,一步步終結歷史悲情,並彰顯出軍民共同捍衛家園的史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前副卿:中共越欺負台灣國際社會越挺台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易有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組圖:熱鬧迎端午 台故宮推「端陽時節」展
參加台灣520觀禮遭恐嚇 日華懇議員抗議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