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談人生論藝術 聽眾踴躍座無虛席

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舉辦文藝座談會,邀請文壇 畫壇大師主講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記者季媛艾爾蒙地市報導】三月卅一日,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在偉博文化中心舉辦「文藝座談會」,邀請文壇大師黎錦揚(見上圖﹐戴眼鏡者)和畫壇大師丁紹光主講,談個人的人生經歷和對藝術的感悟。兩位藝術家學識淵博﹑哲理深刻﹑風趣幽默的精彩演講大受歡迎,會場裏座無虛席,逾百位聽眾深為兩位大師的風采所吸引﹑所傾倒,不時發出陣陣笑聲。三小時的演講結束時,聽眾們仍意猶未盡,不願離去。

「英文不好不要緊,重要的是故事和人物」

首先登場的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花鼓歌」的作者黎錦揚。七十七歲的黎老畢業於著名的耶魯大學,寫了九部英文小說和一部中文小說。他的成名作「花鼓歌」出版於一九五七年,受到百老匯和好來塢的青睞,先後被改編成電影﹑話劇﹑歌劇,搬上銀幕和舞台。去年,「花鼓歌」又改編為歌舞劇,再次引起轟動,在洛杉磯上演時一票難求。
  
黎錦揚表示,由於他的作品多用英文寫就,人們以為他的英文一向很棒,其實不然,早年他也經歷過一段痛苦的磨煉過程。「上中學時,哥哥為了鼓勵我好好學英文,每個月給我五塊錢,」黎老回憶道,「可是中學畢業會考,我的英文不及格。」黎老的大學時代是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戰亂年代渡過的。後來到美國留學,進了耶魯大學,是班上唯一的中國學生,由於聽不懂英文,學習戲劇創作備受挫折。幸好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師,老師對他說﹕「英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和人物,英文系的博士英文好,但不一定會寫劇本。」老師的鼓勵使他信心大增,他一步步闖過語言關,終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黎錦揚認為,成功之路需要三分天份﹑四分努力和三分運氣。「天份就是有興趣,」他說,「對於有興趣的孩子最好是多鼓勵,起碼也不要潑冷水。」
  
應聽眾的要求,黎錦揚還給大家講了他父親和國畫大師齊白石交往的往事。早年齊白石在他家裏做木匠活,他的父親教齊白石刻圖章。七﹑八歲時,黎錦揚常跟著父親到齊白石家作客。「那時,我根本不知道齊白石是著名畫家,只記得他的太太燒的飯菜很好吃。」黎老笑道。文革時,黎錦揚在湖南的老家被抄了家,他父親收藏的許多齊白石的畫都失散了。

要畫出真正的好畫,首先要做一個好人

接下來是國畫大師丁紹光以「中西藝術文化的思考」為題的講演。丁紹光以雲南西雙版納為主題的色彩絢麗﹑刻劃細膩﹑感情洋溢的繪畫作品早已揚名天下。會前,北一女校友會會長陸台鳳介紹的一段往事,更讓大家瞭解了畫家對藝術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丁紹光一九八零年來到美國,與分別了卅二年的母親和妹妹相聚。那時的他雖然身懷絕技,但還沒有被西方社會認識。為了維持生計,有人建議他擺地攤賣畫,他說﹕「寧願去打工﹑洗碗,也不能拿自己的畫開玩笑。」
  
丁紹光認為,東方文化會再一次震動西方。他說,西方的繪畫強調客觀性﹑科學性,是寫實的。而中國繪畫講究意境﹑神似,一開始就比西方起點高。中國繪畫在運用虛實結合﹑抽象和具體的結合上達到了極致。「畫的實處之美皆因虛處而生」。例如長捲式中國畫《長江萬里圖》,全長廿一米,畫盡了長江的天文﹑地理﹑人文,用西方繪畫的構圖﹑定點﹑透視的理論根本解釋不了。
  
而要畫出真正的好畫,首先要做一個好人。丁紹光強調,人品和修養至關重要,為人處世不能有「我」,不能自私自利,要與世無爭。斤斤計較金錢名利的人畫不出好畫。他特別推崇「八大山人」這樣的超然於世間名利之外的世外高人,認為他們完全達到了與天﹑地﹑宇宙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像神一樣,所以才能畫出後人無法臨摹﹑不可企及的絕世之作。(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州赤字下 州議會擬藉民意發債券籌巨資
加州選民攔下ACA7修憲案 僅剩三週時間
洛縣監事會決定延長租金漲幅上限至今年底
南加州接連發生樂高盜竊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