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光:軍委主席,不過“雞肋”

吳國光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5日訊】討論江澤民在十六大上交班的問題﹐焦點一般放在中央軍委。輿論普
遍相信﹐江澤民的交班安排不外兩種選擇﹕一是全退﹐黨政軍三個位子一把交給胡錦濤——這種看法不妨稱為樂觀主義﹐看重的是政治規則﹑外部壓力和政治家的良好願望﹔一是半退﹐讓出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位子﹐但是﹐採所謂‘鄧小平模式’﹐再做一陣子軍委主席——這就有點悲觀﹐分析者強調的是政治家的權力慾望和相應的權力鬥爭﹐重視從歷史經驗與宏觀制度透視交班問題。兩種判斷的區別﹐就在江澤民是不是保留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

  我們早就說了﹐本欄無意猜這個大謎。我們與悲觀主義者有近似的地方﹐就是假設政治家的本意是不願意放棄權力﹐總會設法保持自己的影響力。我們也有贊成樂觀主義者的地方﹐那就是看到﹕這種本意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某種制約。而對中共這次權力轉移來說﹐這種制約的因素﹐較之中共歷史上其它類似關節﹐要大要多﹔但與民主法治制度下的政治權力運作相比﹐它又較小較少。這些制約因素是什麼﹐如何發生作用﹐就成為我們分析的重點。

  就江澤民留任軍委主席來說﹐制度的層面沒有什麼制約因素。十二大的時候﹐黨章還明確寫了﹐軍委主席要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到了十三大﹐此條一筆勾銷﹐鄧小平以普通黨員身份出任軍委主席﹔等十四大上﹐又變成了中共總書記兼任﹐但也沒有在章程中做什麼規定。十六大上﹐江澤民要繼續做軍委主席﹐就手續來講﹐比當年鄧小平開創這一模式時還容易﹐連條文都不用修改。

  問題是﹕江澤民留任軍委主席﹐是不是就能如意保持其政治影響力﹖有這個職位﹐比沒有這個職位﹐影響力當然要大很多。但是﹐看一看鄧小平模式﹐就知道,關鍵與其說在於這個職位﹐不說在於﹕第一﹐佔據這個職位的人是不是在軍內具有強大權力基礎﹔第二﹐能不能通過軍委來保留對于中國政局的最終發言權。

  老鄧與軍隊的淵源﹐自是不消說的。戰爭年代﹐老鄧不僅是中共四個方面軍之一的政委﹐而且﹐到淮海大戰這樣的關鍵時刻﹐還位居前線第一把手﹐統領兩個方面軍﹐地位在後來得授開國元帥的劉伯承和陳毅之上。文革後第一次復出﹐老鄧兼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實際掌握軍權。打倒‘四人幫’之後再次復出﹐試兵越南﹐通過戰爭指揮﹐一下子就架空了當時的軍委主席華國鋒和實際主持軍委的葉劍英。可以說﹐軍隊是老鄧的主要權力基礎﹐特別是與陳雲和李先念他們相比。所以﹐不用什麼黨內職位﹐就是‘鄧小平’三個字﹐頂得過‘黨指揮槍’這一條老毛定下的原則﹐幾百萬大軍俯首聽命。相比之下﹐江澤民的軍內權力﹐卻源于他的黨內權力﹐而這些權力又主要是源于名位。換句話說﹐江在軍內有權力網絡(比如有論者常常提到這十多年來提拔的將領們)﹐那是因為他是軍委主席﹔而他成為軍委主席﹐則是因為他是黨的總書記。按照鄧小平當年的說法﹐就是﹕‘江澤民同志是一個合格的總書記﹐所以是一個合格的軍委主席’。一旦不是總書記﹐這個軍委主席還能像當年老鄧那樣名正言順指揮軍隊嗎﹖也不好說不能﹐但是肯定不可能像老鄧那樣指揮如意。

  還不用說﹐無論胡耀邦﹑趙紫陽還是江澤民﹐都是老鄧一手拉拔。不用老鄧拿槍指着﹐你也知道你不過是兒皇帝﹐何曾真正當家做主了﹖所以﹐老鄧這個軍委主席﹐不過是留他一手﹐以防萬一﹔至於日常的政治影響力﹐那還是要靠路線與人事這兩條發揮作用。到了老江這裡﹐情況怕有不同﹕胡錦濤的接班地位﹐並非肇始于江的拉拔。今天小胡亦步亦趨﹐那是理所當然﹔明天他成了黨政一把﹐要搞自己的一套﹐你還能調動軍隊拿他不成﹖退後一步說﹐他就是不愛找你軍委主席商量國務﹐和平時期﹐也是理所當然﹐你又豈奈他何﹖這個軍委主席﹐還不等於一個空架子﹖

  一邊是自己力量削弱﹐一邊是接班人獨立性加強。兩個因素相加﹐就算老江留任軍委主席﹐難道就真能做的了鄧小平第二嗎﹖這樣來看﹐則軍委主席這個職位﹐在老鄧那裡固然是大棒一隻﹐而到了江澤民這裡﹐則就好似三國楊修嘴裡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得白了﹐一句話﹕這個職位要保留也容易﹐保留了也不見的就能保持巨大影響力。因此﹐江澤民‘半退’的交班安排﹐在我看來﹐焦點其實並不在保留軍委主席一職。 
 
--原載《信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腐敗與集權關係複雜 (3)
吳國光:寡人有信
吳國光:想象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中國百姓對官員腐敗見怪不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