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到了,楊貴妃笑了

薛興國

人氣 9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嶺南荔枝優良品種的出產順序是五月底吃妃子笑,六月初吃桂味,六月底七月吃糯米??。妃子笑來源於楊貴妃,唐明皇因寵愛她,命人將蜀中最先出產的荔枝送到長安,讓貴妃笑逐顏開。

廣東的荔枝,今年是五十年才一遇的大豐收。為增城贏得荔枝之鄉美譽的掛綠,更創出了一顆五十五萬五千元人民幣的拍賣價格。增城那顆獨一無二的掛綠荔枝樹,今年結果一百顆,拿了十顆出來拍賣,賣得了一百六十三萬五千元人民幣。這麼豐盛的收益,列入了吉尼斯(健力士)世界紀錄,為增城政府帶來了貧困地區學校建設的經費。但是,增城政府卻決定,明年可能不辦拍賣會了,因為拍賣的高價已經脫離初衷,成為商家宣傳作秀的事。

增城的「西園掛綠」幾年前我去看過,那一年結了一千多顆荔枝,有老士兵在園中看守。那一年,由西園掛綠接枝的幾株掛綠,其中一株由香港一位出生增城的建築商標得,我因此有機會吃了幾顆,除了蜜味較重之外,和糯米??並無不同。據吃過西園掛綠的這位建築商說,西園掛綠荔枝,正是蜜味非常濃郁,果肉特別晶瑩透亮。

西園掛綠為甚麼碩果僅存,只有那一株﹖我問過增城居民,他們說在清朝時同樣的掛綠不少,但因為進貢前,各地官吏都覬覦,要求居民也給他們一份,人人都要,哪裡夠分﹖於是居民一怒,全把掛綠砍了。但是建國後,卻在西園發現仍有一株奇蹟般地長出了綠葉,並且兩年結一次果。於是紅艷艷中有一圈綠帶的掛綠,得以再度讓世人驚奇。

荔枝最好吃的時候,就是剛剛從樹上摘下,即刻剝開來吃,所以荔枝古名離枝,最早見於二千二百年前司馬相如寫的《上林賦》。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曾自嶺南進奉荔枝,令劉邦龍顏大悅,他的曾孫劉徹攻破南越時,便拿了嶺南荔枝到陜西去移植,可惜水土不適而終止了。所以,中國的荔枝產區,還是以廣東、福建、廣西、四川為主。

嶺南地區的荔枝種類很多,優良品種的出產順序,是五月底吃妃子笑,六月初吃桂味,六月底七月吃糯米??。妃子笑一名的由來,自然是出自唐朝杜牧的名句。杜牧寫過三首《過華清宮》絕句,最出名的便是這首﹕「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明皇因寵愛楊貴妃,楊貴妃又嗜吃荔枝,便命蜀中南海並獻,由快馬飛馳,將最先出產的荔枝送到長安,好讓貴妃笑逐顏開。

住在長安深宮的楊貴妃,怎麼知道荔枝好吃﹖經過考古學家在陜西渭南的「泰陵」陪葬墓高力士墓發現所知,高力士原來是潘州(現在廣東茂名一帶)人,由快馬傳送到長安的荔枝,就是產自高力士家鄉名為「白玉罌」的早熟型荔枝。荔枝在唐代特別受到寵愛,但是住在長安的人對荔枝並不了解,所以詩人白居易曾命畫工畫出荔枝圖,並且寫了一篇《荔枝圖序》,說明荔枝的產地、形狀和味道,並且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可見吃荔枝,非吃「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的新鮮荔枝不可。

白居易不但找畫工畫荔枝圖,並且在出任忠州(在今之四川)刺史時,帶頭種植荔枝,並寫下了《題郡中荔枝詩十八??兼寄萬州楊八使君》、《重寄荔枝與楊使君》等和荔枝有關的詩作。我曾在河南渭河旁參觀過白居易的墓園,河南氣候不宜荔枝生長,白居易隱居並葬在那裡,不知他有否用荔枝圖來陪葬,以解他生前對荔枝的思念﹖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生喜愛美食的蘇東坡,想來在嶺南任職時,一定試過用荔枝入饌吧﹖因為我看過的古代食譜之中,最古老的便是《本心齋蔬食譜》記的宋代「瓊珠」,是以乾荔枝肉用泉水煮成。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記有「荔枝膏」,但用的材料卻是烏梅與玉桂。朱權的《神隱》記有明代的「蜜煎荔枝」。荔枝入饌,毫無疑問應該以盛產荔枝的嶺南一帶最多了。比如廣東菜中的「荔汁熏香魚」、「荔枝鯧魚」、「棗仁荔枝魚片」、「二荔枝蝦仁」、「荔枝燉雞」、「荷葉荔枝雞」、「荔枝生炒排骨」、「荔枝煎肉脯」等等,在六七月間前往廣州、增城、深圳、東莞一帶,都可以吃得到。比較特別的是客家菜的「荔枝肉」,是用豬肉以橫直刀起花切成拇指大小的球形,加川椒、蔥、醬油和酒醃,取出晾乾水份,與鴨蛋及菱粉調成的蛋粉拌勻後炸酥,吃時蘸由糖、醋、茄汁及大量荔枝肉加濕菱粉勾芡的醬汁,並夾起荔枝肉與豬肉齊吃,酥脆軟糯,別具風味。

載亞洲週刊第30期2002年7月28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又報猝死案:工程師打乒乓球猝死
港車禍:私家車與小巴相撞
「西園掛綠」荔枝一顆23萬, 偷渡來台栽種
沙頭角旅遊開綠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