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中國文化創商機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2日訊】「創意工業」(CreativeIndustry)最近紅得發紫,皆因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提倡以此「新工業」作為推動本港經濟新動力。簡單而言,創意工業是指把具創意的設計成果或意念投入經濟生產活動。在政策醞釀之際,本報訪問了部分業內人士出謀獻計,歸納本港發展創意工業的多項要素。

據明報8月12日報導﹐向來推動傳統工業發展的香港工業總會,隨籲開拓商機愈來愈講求「食腦」,工總亦準備成立小組研究推動創意工業。工總副主席林健鋒談到本港發展創意工業路向,給了一個令人摸不籲頭腦的答案﹕「應該提升港人的中國文化水平。」

身兼工總副主席的玩具製造商永和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健鋒笑籲解開箇中玄機,他說,中國歷史悠久,傳說人物、故事多不勝數,港人可運用創意,加添新元素,開發具中國特色的玩具產品,創龐大商機。

林健鋒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本港絕對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意之都」,創意除了是新鮮設計外,亦可把古老或傳統的事物,重新包裝推出。

林慨嘆,商機本身已有,可惜港人不懂把握﹔最令他感到不值的例子,是中國傳統人物「花木蘭」便給美國人帶出國外。迪士尼製作了《MuLan》動畫,又找人扮演這角色在迪士尼樂園巡遊,吸引遊客,賺個盤滿缽滿。

不過,別以為話做便做,林坦言港人忽視中國文化,為開拓市場設下路障。「我感覺香港無文化,港人對中國文化認識不深,所以要善用這些元素,必須提升中國文化水平。」

林健鋒預測,若港商不急起開拓這個市場,這「肥肉」遲早給內地或外國商家吃掉。

港商的傳統來樣加工(OEM)生意面對嚴峻挑戰,這趨勢令不少企業考慮深化原創設計(ODM),甚至開拓原創品牌(OBM)業務。林健鋒說,工總亦會深入研究創意工業發展方向。

惟他認為,政府毋須參照英國的一套,硬性列出十三項創意工業範疇,因為任何行業都需要創意及新思維運作﹔而且創意工業亦不是割裂發展,「以前電影、玩具各有各做,但只要動腦筋,兩者可以結合,例如製作電影的精品玩具,把電影畫面印在衣服上。」

新思維要用腦,所以人的腦袋很重要,但林說香港教育制度「死板」得很,學生在課室聽老師講課的多,問的少。

他觀察有些設計系畢業生自視過高,深信自己設計的必屬佳品,又賣得﹔卻輕視市場推廣、銷售等實踐經驗。因此,企業得靠富經驗的人才帶領新人,他建議政府應開放輸入人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行政院通過勞動三法游揆祝全國勞工佳節快樂
大陸廠商湧躍到台申請註冊商標
外資趁入世搶灘大陸熱潮有跡象回落
諾基亞涉足網路設備台商騰蒙引進商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