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顏思齊開台四百年策展活動 導演魏德聖:找回開台歷史根基

「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開展記者會,28日於雲林北港糖廠盛大舉辦。現場以皇家禮炮噴發彩帶象徵展覽正式展開(雲林縣政府提供)
人氣: 17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為紀念顏思齊開台四百年,雲林縣政府特別舉辦「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策展活動」,28日在北港糖廠盛大開展,並邀請億萬票房金獎導演魏德聖擔任導覽,講述顏思齊身處的大航海時代,台灣原住民與西方文化交融的生活樣貌。雲林縣立蔦松藝術高中管弦樂團也於開展記者會現場突襲演出,與雲樂團共奏展覽主題曲,為現場帶來另一波驚喜。

衛德聖導覽解說裝酒的器皿
衛德聖導覽解說裝酒的器皿(雲林縣府提供)

魏德聖致詞表示:「一般講台灣歷史,都從1624年荷蘭人來台灣講起,很少人會去追溯荷蘭人來之前(1621-1624年)顏思齊的海盜(海商)時期,今天很高興雲林縣政府願意做這個起始工作,把這段台灣的歷史根基挖掘出來,期待這段歷史裡的人事物,能成為永遠被紀念的年代!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雖是個農業大縣,卻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第一個登陸台灣的顏思齊,就在雲林的水林鄉登陸,「開台第一人,開台第一庄」都在雲林,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大家一起回顧400前,這個大航海時代,開台第一庄、開台第一人是如何建立台灣的歷史。

導演魏德聖親自為大家導覽
導演魏德聖親自為大家導覽(廖素貞/大紀元)

魏德聖在導覽時也提到:「大航海時代」正是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迎向世界的開始。四百年來台灣的多元文化性,就從1621年大批漢人來台的那個時代一路交織綿延至今。而這些歷史、人文的力量就是讓每個存在的個體,存在得更自然誠實。」

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開台四百年1621—大航海時代顏思齊」故事策展10月29日至12月26日,在雲林縣北港糖廠1號倉庫、水林顏厝寮顏思齊故事館、北港水林164滯洪池展開。展覽現場不僅有魏德聖導演特別出借的《台灣三部曲》道具外,更模擬顏思齊開台所建之馬蹄型營寨,展現當時易守難攻,可快速轉換攻防之情景。數位裝置互動使用電子翻書裝置,呈現十七世紀大航海時期,各大港口精采圖片,一覽城市繁華。各展區並搭配世界音樂檔案,只要掃瞄展區牆面QRCode,就可以聆聽大航海時期音樂。

導演魏德聖導覽解說當時的用品
導演魏德聖導覽解說當時的用品(廖素貞/大紀元)

整個展覽共分五大展區,展區一:顏思齊來台之前的台灣樣貌。描述最早定居在台灣平地和山林的原住民部落社會。漢人最先是漁民來台捕魚,其後與原住民交易買賣鹿皮、也帶來農業用具、日常用品、服飾布料、武器等。爾後的融合與通婚,讓台灣的族群更為多元。

展區二:顏思齊面對的世界。講述出生於福建海澄的顏思齊因為殺了宦官的惡僕流亡日本,隨後成為知名的商人,並率領船隊來到台灣。當時荷蘭人、西班牙人和漢人於十六、十七世紀大量進入台灣並引入各種植物,例如:芒果、地瓜、鳳梨、波羅蜜等等。也帶來許多生活物品、工具、技術,並開始在台灣定居。

導演魏德聖導覽當時的酒
導演魏德聖導覽當時的酒(廖素貞/大紀元)

展區三:顏思齊時代的貿易城市。當時期的東亞海域相當繁榮。台灣西部海岸線除了雲林沿海一帶、還有安平、北台灣等地開始熱鬧起來。而日本的長崎、平戶、菲律賓馬尼拉、印尼巴達維亞、澳門,都是最熱鬧的城市且各有特色。從這個展區的相關圖片可以了解這些城市的繁華景象。

展區四:顏思齊的貿易商品。當殖民、移民、貿易者進入臺灣之後,帶來新的工藝作品以及貨幣。改變了原住民的以物易物的貨品交換。漢人移民者為了慰藉心靈,也從家鄉帶來各種的神像、畫像,這些神像隨著移民者落地生根,變成現在台灣非常重要的宗教信仰。這些照片後來也都被外國人畫下來,成為現在可供參考的資料。

展區五:164滯洪池-戎克船展示~以雲杉和松木打造燈比例縮放,長約3公尺、寬約1公尺、高約3.25公尺的中國尖底古帆船(歐洲人俗稱戎克船)
展區五:164滯洪池-戎克船展示~以雲杉和松木打造燈比例縮放,長約3公尺、寬約1公尺、高約3.25公尺的中國尖底古帆船(歐洲人俗稱戎克船)(廖素貞/大紀元)
導演魏德聖和開場演員與戎克船合照
導演魏德聖和開場演員與戎克船合照(雲林縣府提供)

展區五:164滯洪池-戎克船展示~以雲杉和松木打造燈比例縮放,長約3公尺、寬約1公尺、高約3.25公尺的中國尖底古帆船(歐洲人俗稱戎克船)。戎克船起源於中國東南沿海各省,自宋、元時期至明、清,皆以木質帆船進行海外貿易。此次展覽特別打造中國古代帆船裝置,以滯洪池水域為底,藍天為幕,呈現大航海船隻停泊靠岸場景。

展區六:顏思齊故事館。大航海時代,各方勢力在東亞有合作當然也有衝突,為了壓制對方,各種的武器不斷更新,而這些武器讓台灣的征戰方式從刀劍弓時代,進入了槍彈時代。作戰方式也做了很大的轉變。另外,為了維持生活所需,當時期引進相當多的農作物,新的耕種技術,讓台灣在地的農作物獲得更多的產量也提升了品質。現在雲林很多農業產品都是百年經營,在百姓辛勤的努力之下,不斷地提升品質、產量,方有如今的農業大縣之稱。◇

責任編輯:李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