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稱「糧食怎麼辦」 凸顯內外交困加劇

人氣 3610

【大紀元2021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駱亞採訪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多次提及糧食安全問題,近日,黨媒《人民日報》罕見以「那麼糧食怎麼辦?」為題,刊出習在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引起外界議論,中國糧食是否真遇到問題了?

黨媒稱,習近平在12月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糧食安全問題,他說,「越是有糧食吃,越要想到沒糧食的時候。」「絕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他還說,大把的良田不種糧食,改建養殖場、種花卉果木,那麽糧食怎麽辦?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中美持續對抗下的未雨綢繆

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14日告訴大紀元,黨媒重點刊出習的談話,目的是要「未雨綢繆」,擔憂的重點未必是中國糧食不足,而是擔心目前外交處境太差。

「實際上有一個很大的擔心在哪兒呢?因為現在他的外交搞得太差了,一旦出現了問題以後,周邊國家都不是他的盟友,周邊的國家都有可能對他進行限制。一旦限制的時候,它的糧食就會出現大的缺口。」他說。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14日告訴大紀元,中國糧食問題近兩年常被提起,主要原因是北京當局意識到中美關係生變,與其它國家處得也不愉快,或因為貿易爭端,都會讓中國在糧食進口上面臨困擾。

黃世聰說,「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習近平)也意識到了,在未來的世界裡面,中美對抗應該是不變的事實,它也擔憂美國最終會不會用糧食手段去扼殺中國的發展,顯然要在這方面做好準備,因此他希望能夠做到糧食自給自足。」

當局雖然想要「未雨綢繆」,但是,中國的糧食儲備量顯得黑幕重重。

李恆青談到,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時,習近平、李克強曾經下令要查清有多少存糧,但是他一宣布準備清查時,從北到南的國家糧食儲備庫就開始著火,一座一座的糧倉著火,後來中央一看不行了,趕緊下令說不查了,「實際上,那時候他們就意識到,糧食(儲備)是有很大危險的。」

「國家糧食儲備量」被視為國家祕密

根據中共官方的數據,中國糧食總產量連續七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產量為13657億斤(合約6.82億噸),比去年增長2.0%。

據中共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糧食進口量自2015年以來,每年都保持在1億噸以上。今年1至10月糧食進口量為13795.6萬噸,以大豆、玉米、小麥為主。

「按說每年的糧食在增產,每年的人口都在遞減,在這樣的情況下,糧食不應該有太大的危機。」李恆青說,但是問題是到底儲備了多少糧食,「也就是國家糧食儲備量到底有多少,這號稱為國家祕密,誰也不知道。」

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今年11月提到中國糧食儲備量時,僅說「糧食庫存總量充足,處於歷史高位」,「以小麥為例,可滿足1年半的消費需求」,但並未說明具體的數據。

李恆青提到,中國標準糧食儲備庫的總容量達6.7億噸,簡易倉容量為2.4億噸,「國家儲備庫完全可以把一年中國農民生產的糧食全部儲存進去,如果全部都儲滿,他(習近平)現在應該不著急才對。這次再說生存問題,言外之意,他是真的急了。」

中國農業分析師馬文峰稍早前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兩年,東北地區的國有糧食企業沒有太多儲備,糧庫空了,只能大量進口玉米和小麥來填充國庫,才能拿到政府補貼。

中國數據失真 糧食問題恐進一步惡化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中共御用學者、前中國財長樓繼偉罕見批評,一些經濟指標竟沒有出現在官方統計數據上,所有被揭露的經濟指標都「非常好」,完全沒有反映經濟下行的風險。

中共統計數據造假的問題,也反映在糧食數據上。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都是造假的,都不是他們去清點出來的,都是各省、市、自治區農業局、商業局、統計局報上去的,至於報了多少、有多少造假,沒人知道,就像今年東北三省說糧食增產了,但這些官員也沒去數,就算去數,也數不著。」李恆青說。

黃世聰認為,這次中共經濟工作會議表達了對中國經濟未來一年的憂心,特別在會議中講到25次「穩」字,並罕見提出中國未來可能存在需求、供給和預期都不好的狀況,和外界預估的情況相近,「說明他們(中共高層)也承認這樣的狀況。」

在國際關係惡化、經濟下滑等因素的夾擊下,黃世聰認為,中國的糧食生產還面臨著農村人口外移、勞動力減少、人口老化以及旱災、水災等極端氣候頻發等問題,「對於糧倉的衝擊,未來不會減緩,只會更加糟糕。」

責任編輯:方明#

相關新聞
中國糧食隱患 習將種源安全升至國安高度
陳思敏:中國糧食豐收增產背後的四大問題
王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透露的習當局困境
【十字路口】閉門工作會 習近平自曝經濟告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