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澳警方:酒水中下藥的報案較疫前倍增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2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君華澳洲阿德萊德編譯報導)南澳警方在新年節日前進行的分析顯示,與新冠病毒來襲之前相比,過去兩年中本州酒水下藥的報案幾乎增加了一倍。

據《廣告人報》報導,此前有報導稱外州的飲酒犯罪有所增加,在沒有公共資料庫的情況下,南澳警方對數字進行了統計。

南澳今年截至11月下旬,報告警方或為警方所知的、在飲料或食物中摻入違禁品的行為有22起。去年到12月底,共有23份報告。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有14份,2020年只有8份。

新州犯罪統計和研究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該州警方收到了186起關於飲料或食物下藥的報告,而2019年為115起。

全國範圍的研究表明,五分之四的受害者是女性,一半受害者的年齡在24歲以下。

飲用了被下藥的飲料後,常見症狀包括:頭暈腦脹,不舒服或睏倦,即使只喝了一小口酒也感覺醉意,昏到,醒來時感到不舒服和困惑,對前一天晚上的記憶一片空白等。

國家藥物研究所(NDRI)的李教授(Nicole Lee)說,警方的統計數據只能說明部分情況。「警方關於飲料下藥的報告並沒有真正反映問題的嚴重程度,以及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變化,因為大多數下藥事件都沒有向警方報告。」

「人們通常不會向警方報案,因為受害者要麼不記清發生了什麼,要麼肇事者不明。」她說,「我們認為,大多數的下藥事件是惡作劇,只有一小部分是出於犯罪意圖,這也是這類事件沒有被報告的另一個原因。」

李教授表示,雖然下藥通常與洛喜普諾(Rohypnol)等藥物有關,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是加了酒精。「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大多數飲料下藥都和酒精有關……很少情況是使用了(無嗅、無味的)洛喜普諾、GHB或氯胺酮等藥物。」

李教授建議人們,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預防措施,最好「自己買飲料,看著倒酒的過程,不要讓酒杯無人看管」。

雖然調查酒水下藥事件「具有挑戰性」,因為通常發生在「有酒牌的場所,那裡很容易買到酒精飲品……並且(通常)照明弱且人數眾多」,但警方敦促如有人懷疑自己是受害者,立即尋求醫療救助並向警方報告。

及時報告至關重要,南澳的藥物和酒精服務機構(DASSA)補充說。「法醫健康和臨床醫生,甚至全科醫生,都可以啟動毒理學篩查,以測試是否存在藥物」,其發言人說,「某些藥物可以在24小時內的尿液或血液測試中被追蹤到」,所以「儘快收到樣本很重要」。

責任編輯:陳紫雨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