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京

【渥太華2·5】市府望兼顧集約化和低價出租房

疫情後,消費者面臨物價上漲。(Depositphotos)

【大紀元2022年02月05日訊】渥太華本地新聞如下:

市府望兼顧集約化和低價出租房

物價漲不停 更多人依賴食物銀行

新研究:太空旅行毀壞紅細胞

安省進入重開第一步 二月住院人數或仍多

三十年前被刺傷險送命 卡爾加里男找到救命恩人

發展夜間經濟 市府徵集反饋

「貝爾讓我們談話日」籌款創紀錄

加拿大中部展覽今夏回歸



 市府望兼顧集約化和低價出租房

【記者高潔編譯報導】隨著本市集約化政策的推進,市府需要保護現有可負擔房租戶的利益。市府目前沒有包容性的分區政策,要兩者兼顧實非易事。

市規劃委員會正面臨這一難題,在試圖通過重建計畫增加房屋單元的同時,也要設法保護現有可負擔房租戶不受影響,因為新建房不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可負擔房。

規劃委員會聯合主席、市議員格倫·高爾(Glen Gower)說,首都正在「盲目地」試圖拆除舊房,為新住宅開發讓路,後者通過集約化來增加房屋數量。他在近日的規劃委員會會議上說:「我認為,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要試圖找到適當平衡的領域。」

在當天的會議上,議員們批准了麗都河西部Rideau街641號地塊的開發申請。Theberge Homes申請建造一座25層、311個單元的公寓樓,以及一個四層、228個泊車位的地下停車場。該項目得到了城市規劃人員的支持,但需要修改分區條例和官方計畫,以允許擬議的高層建築和密度。

如果申請最終通過,目前該地塊上的五棟三層公寓樓需要拆除。業主喬伊·西伯奇(Joey Theberge)對《渥太華公民報》表示,這些出租單位的月租金約1,500元。

在現有公寓樓居住了18年的達林•洛維(Darin Lowey),將重建計畫斥為「驅逐」。其它地方同類別單位的租金難以承擔,但「工薪階層不應該生活在無家可歸的恐懼中」。

居住在Rideau街南側的人們也不歡迎新開發計畫。安德裡亞·哈里森(Andrea Harrison)和丈夫擁有的三層樓房,正位於施工地點的街對面。她說,施工會給他們和他們的租戶造成混亂。建成後的新公寓樓,「將遮蔽本地區最後一片北部天際線」。

相較新樓層高,市議員肖恩·梅納德(Shawn Menard)更關心當前公寓樓租客將面臨的重新安置問題。他說:「這裡應該有經濟適用房。」

安省規劃法第37條達成的一項797,933元的協議,將有助於改善該地區的公園、道路安全和自行車/人行道連接,但沒有對可負擔住房基金的捐款,這讓梅納德感到失望。

幸運的是,該選區市議員馬蒂厄·弗勒裡(Mathieu Fleury)幫助當地租戶與開發商達成了一項協議。市府無法強制開發商為現有租戶做出承諾,但Theberge表示,他們將補貼現有租戶一年的租金差異,支付搬遷費,並讓他們優先購買新樓中的單位。

規劃委員會成員正努力為現有租戶爭取到更多保護。市議員傑夫·利珀(Jeff Leiper)希望Theberge為租戶支付五年的租金差異;梅納德希望租金差異支付的時間長度,與租戶在現有公寓中居住的時間相匹配。Theberge稱,目前大部分租戶是短租學生。

在市議會考慮由市府工作人員推薦的修正前,仍需要確定開發申請的諒解備忘錄的細節。梅納德是唯一對此持反對意見的規劃委員會成員。但他表示,根據諒解備忘錄中的內容,他或在2月9日市議會審批該申請時改變主意。

規劃委員會預計將會收到另一個開發申請,要求拆除位於Centretown地區Nepean街的一座低層公寓,以修建停車場。開發商可將租戶重新安置在其它居民樓單位中,保證兩年租金不變,外加搬遷費用。



物價漲不停 更多人依賴食物銀行

【記者田青綜合報導】食品和房屋價格上漲以及疫期就業不穩定等因素造成生活成本上漲,對低收入者影響很大,更多人依賴食物銀行維持日常生活。

加拿大統計局年初報告顯示,全國食品和日用品價格上漲了5.7%,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CBC去年年底的報導稱,根據Dalhousie大學和Guelph大學當時發布的年度加拿大食品價格報告,今年食品價格或進一步上漲,整體漲幅為5-7%,其中奶製品、蔬菜和水果的漲幅分別為6-8%、5-7%和3-5%。

上週三(1月26日)加拿大央行繼續維持了0.25%的基準利率,但表示計劃今年加息以幫助控制通貨膨脹。

生活成本的上漲,使得對食物銀行的依賴越發嚴重。

據CBC報導,剛剛搬到Hintonburg社區的一名年輕女子,發現當地沒有大型超市,只有「較小的高端商店」。她感到身處「食物沙漠」,日常生活很有挑戰性。她說:「你要麼使用社區資源,要麼花很長時間去別的地方購買。」她認為情況正變得更糟,「(食物)價格需要負擔得起,符合大眾的收入情況」。

另一位獨居的市民說,由於買不起,食物銀行將繼續是她獲得肉類和新鮮農產品的唯一途徑。

食品壓力引發健康問題

一項本地研究表明,長期依賴食物銀行會導致「焦慮和抑鬱」等身心健康問題。

博士生安妮塔·裡茲維(Anita Rizvi)2018、2019年與渥太華大學和渥太華食物銀行合作,研究人們對食物銀行所提供食物的質量是否滿意、食物銀行用戶的健康狀況、食物銀行對特殊飲食需求的供應,以及人們對使用食物銀行服務的體驗。研究對象包括271名每月造訪社區食物銀行的人,每六個月對他們進行一次調查。

裡茲維的研究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參與者在使用食物銀行服務18個月後,對無法獲得足夠食物存在中度或嚴重的擔心。他們中的11人在研究快結束時接受了採訪。每個人都報告了慢性疾病,如骨質疏鬆症、心臟病、糖尿病;或精神健康問題,如抑鬱、焦慮或飲食失調。

裡茲維說:「擔心食物來源和如何養活家人可能會導致焦慮和抑鬱。每月(去食物銀行)一次,產生一種週期性的焦慮。」

參與者都對獲得食物表示感謝,但有特殊飲食要求的人,其需求往往沒有得到滿足。一些人表示,新鮮水果和蔬菜的供應有所改善,但大多數人沒有報告任何變化或改善。裡茲維認為這不是食物銀行的錯,因為本來也不應由食物銀行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對食物銀行的依賴不健康

據裡茲維介紹,食物銀行創建於1980年代,最初是作為經濟低迷時期幫助困難家庭的權宜之計,但此後成為了一些人的生活依賴。

Parkdale食物中心是本市食物銀行營業點之一。其執行董事凱倫·塞科德(Karen Secord)認為,對食物銀行的依賴應該減到最低。如果有人發生緊急情況,可以求助於食物銀行,但現在不是緊急情況。

去年2月和3月,Parkdale對前來領取食物的人進行了一項調查,有270人代表他們的家庭參與了調查。71%的人高度擔心無法獲得足夠食物。2020年的調查中,51%的人稱,因為無法購買足夠的食物來食物銀行。塞科德說:「我們造成了對(食物銀行系統)的依賴,一種不健康的依賴。」

Parkdale的調查中,大多數受訪者的年收入低於1.5萬元。在裡茲維的研究中,大多數參與者的月收入不足1,800元。

裡茲維認為,有保障的基本收入或是一個解決方法。塞科德也表示,目前的福利項目,如安省社會福利(OW)和安省殘障援助計畫(ODSP),需要徹底複審,應考慮建立一個有保障的收入系統,以幫助限制對食物銀行的持續依賴。



新研究:太空旅行毀壞紅細胞

【記者辛彥編譯報導】一項來自渥太華的新研究發現,在太空旅行期間,宇航員毀壞的紅細胞比在地球上時多54%。該研究對未來火星探索之旅和康復醫學都有重要意義。

這個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追蹤了14名宇航員,發現他們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六個月期間都患有「太空貧血症」。以前,人們認為太空貧血是一種暫時狀況,宇航員的身體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幾週後就能調整過來。但新研究發現,這種現像在宇航員太空旅行的整個過程中持續存在。

研究發現,宇航員在太空時,每秒毀壞300萬個紅細胞,比在地球上時多54%。參加研究的11名男性宇航員和3名女性宇航員,他們的結果相同。

該研究主要作者、渥太華大學教授、渥太華醫院康復醫生和研究員蓋伊·特魯德爾(Guy Trudel)對《渥太華公民報》表示:「如果我們能夠找出導致這種貧血的確切原因,就有可能治療或預防它,無論是宇航員還是地球上的患者。」

此研究對人類未來的火星探索有著重要意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火星探索任務將需要宇航員經受兩年或更長時間的嚴格考驗。

特魯德爾說,研究人員需要了解人體可以維持多長時間的高水平紅細胞產生率,以抵消紅細胞在太空中的快速被毀壞。「這種過度代謝能持續多久?我們不得而知。這是一個知識缺口。」

他說,當宇航員處於失重狀態時,太空貧血不是問題,但一旦他們降落在地球、火星或月球上,就會影響他們的能量、耐力和力量水平。「貧血的影響只有在降落後才能感受到,(當)必須再次克服重力(時)。」

這項太空貧血研究,由加拿大航天局資助,是研究太空骨髓健康和造血的更大項目的一部分。

由於人體適應了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正常工作,太空飛行時的失重問題帶來了挑戰。當沒有地球引力時,負重的骨骼每月會損失高達1.5%的礦物質密度。宇航員損失肌肉的速度也比在地球上時快。

此外,在太空微重力下,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頭部和胸部。科學家過去認為,宇航員通過毀壞紅細胞來達到新的平衡。但特魯德爾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在太空時,對紅細胞的毀壞一直持續增加。宇航員返回地球後,這種毀壞會放緩但沒停止。一年後,紅細胞仍在被毀壞著。

該研究採用了不尋常的設計。14名參加研究的宇航員,在空間站執行任務期間收集了呼吸和血液樣本。這些樣本被儲存在金屬罐中,裝在Space X貨運航天器中送回地球,最終交給渥太華的研究人員。後者用改進的氣相色譜儀進行分析。

氣相色譜儀能以十億分之一的級別檢測一氧化碳。當一個紅細胞死亡時,它會釋放出一個一氧化碳分子。通過測量宇航員的呼吸樣本中有多少一氧化碳分子,研究人員可以知道他們的紅細胞有多少被毀壞。

特魯德爾認為,太空貧血與在重症監護病床上度過數週然後罹患貧血的原因是相同的。對於地球上患有臨床貧血症的人,他們的問題是缺乏足夠的健康紅細胞為器官提供充足氧氣。病人通常伴有虛弱和筋疲力盡。

去年對20名臥床60天的男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他們比在臥床前兩週毀壞了更多的紅細胞(多23%)。

他希望,研究重症室病人和其他長時間固定不動的患者出現貧血的原因,能幫助揭示導致太空貧血的機制。



安省進入重開第一步 二月住院人數或仍多

【大紀元綜合報導】週一(1月31日),安省進入重開計劃第一步,很多服務和場所重開或以50%限容重開。週二公佈的最新模型顯示,安省疫情已趨向平穩或正在下降,但二月住院人數或仍處於高位。

過去一周,安省住院和重症監護室(ICU)人數繼續下降,截至週四,確診總數達1,043,923例,11,651人死亡,992,616人痊癒。

週一,省府放寬了部分防疫限制,進入重開第一步。室內限聚10人,室外25人。室內餐廳、健身房、零售店、購物中心和電影院以50% 限容重開;博物館、動物園、賭場和其它遊戲場所重開;體育場、音樂廳和劇院以50%限容或500 人(以較少者為準)重開。

省府還將分階段恢復因疫情暫停的醫療服務。最早在週一恢復的醫療服務包括:兒科非緊急手術和程序、診斷服務、癌症篩查、一些門診服務中心即非住院診所、私立醫院和獨立醫療機構。

週二,最新疫情模型公佈,基於省民通過感染獲得的不同免疫力,共預測了未來疫情發展的三種情況。1. 在社區免疫力稍低、約200萬省民染疫情況下,住院人數或在2月中旬上升,在3月接近6,000人。2. 在社區免疫力中等、約250萬省民染疫情況下,住院人數2月中旬前保持在3,000人左右,3月或上升至約4,500人。3. 在社區免疫力高、約300萬省民染疫情況下,住院人數將下降到2,000人左右。

安省疫情科學諮詢小組還預測,到3月份,ICU中的染疫人數,最佳情況約400人,最壞情況約900人。週二下午省衛生廳長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安省目前的住院人數趨勢是在預計的最佳和中等情況之間」。

科學小組說,安省所有34個公衛局進行的廢水監測表明,1月11日是社區傳播的高峰期,過去60天內實際感染者的合理範圍為150萬到400萬人。該小組負責人彼得·朱尼(Peter Jüni)稱,由於檢測受限,現在很可能每10個感染者中只有一人出現在統計數字中,每日的真正病例數仍可能超過3萬例。

目前疫情已持續了近2年。福特省長在週二被問及未來是否會再次封鎖時表示,省府正在向醫療系統投入更多資金,希望能應對未來染疫病例激增的情況,以避免再次封鎖。



三十年前被刺傷險送命 卡爾加里男找到救命恩人

【記者新宇編譯報導】一位近30年前在渥太華被刺傷險些送命的卡爾加里男子,近日終於找到了尋覓多年、當時救他一命的渥太華急救人員。

1994年當時只有十幾歲的戴夫·墨菲(Dave Murphy),在Bayshore購物中心附近與人發生口角,被對方刺了13刀,肺部被刺穿,險些喪命。幸虧急救人員及時救治,他才逃過一劫。

八年前,墨菲開始尋找當時救他性命的急救人員,但因為線索不足被迫中斷。前不久,已身為人父的他決定再次嘗試。

墨菲在本地多個新聞媒體上出現之後,其中一位急救人員的家人聯繫了他。對方發給了他一張照片,讓他確認。

墨菲告訴CityNews:「那張臉…… 我永遠不會忘記。」之後,他與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急救人員交談了數小時。上週六(1月29日),他和家人還與對方進行了視頻通話。

墨菲說,能夠與救命恩人之一重新取得聯繫是超現實的。他希望在合適的時間到渥太華拜訪該急救人員。

實際上,墨菲剛開始尋找救命恩人時,這名急救人員就知曉了,但當時覺得不方便出面。另一位當時在場的急救人員一直未與墨菲聯繫。

墨菲很高興他沒有放棄尋找。他認為,自己將和救命恩人建立起很好的友誼。



發展夜間經濟 市府徵集反饋

【記者李雲兮編譯報導】市府希望發展夜間經濟,擺脫首都在外界眼中呆板的形象,正就如何發展夜間經濟徵集市民反饋。

渥太華常被人稱為「被樂趣遺忘的小鎮」。作為夜間經濟策略的一部分,市府希望居民參與塑造本市夜生活目的地的新形象,期望疫情限制取消後,首都能成為一個夜生活豐富的地方。

據CTV報導,去年10月,市府發出提案請求書(request for proposals),要求參與競標的公司制定渥太華新的「夜間經濟戰略」,重點是下午6點到凌晨6點期間的短期和長期經濟戰略,目標是在未來三到五年和五到十年內推動本市夜間經濟的增長。

市府明確定義了何為夜間娛樂經濟:「就本次民調而言,夜間娛樂經濟指的是,下午6點至凌晨6點之間進行的休閑、現場娛樂和文化活動所帶來的廣泛體驗,特別是在食物、音樂、藝術、娛樂、體育和休閑(方面),面向渥太華居民和遊客。」

該民調的網址是https://survey.cmix.com/206DE198/7E302C4Q/en-US,詢問參與者在疫情之前下午6點到凌晨6點間參加夜間活動的頻率,以及一旦解除防疫限制後,準備多久享受一次夜生活。民調中的夜生活包括:餐廳、酒吧和其它食品/飲料服務;藝術;娛樂,包括夜總會、節慶和其它活動;運動和休閑。

參與者還被問及他們參加夜間活動的地點,包括渥太華、加蒂諾、蒙特利爾、多倫多和其它城市。其它問題還有:對夜生活功能和因素的滿意程度,涉及公共交通的可達性、費用、安全和社區夜間活動等。民調最後詢問參與者認為渥太華的夜生活缺少什麼。

該民調將在2月18日之前公布。包括阿姆斯特丹、柏林、紐約、華盛頓和多倫多等全球其它城市,也制定了夜間經濟策略。



「貝爾讓我們談話日」籌款創紀錄

【記者李雲兮編譯報導】第12屆貝爾讓我們談話日(Bell Let’s Talk Day)是迄今最成功的一次,為精神健康倡議籌集了逾820萬元。

據CTV報導,貝爾稱,在談話日活動當日,收到了164,298,820條「支持精神健康的信息」。它們來自貝爾用戶,或以語音電話和短信形式,發給貝爾在推特和抖音(TikTok)上的#BellLetsTalk帳號;或瀏覽貝爾在臉書、IG、LinkedIn、Pinterest、Snapchat、抖音、推特和YouTube上的視頻。

貝爾承諾,為全國各地收到的每條信息捐贈5分加元,1.64億多條信息相當於創紀錄的8,214,941元捐款。該活動主席瑪麗·迪安蔻(Mary Deacon)在聲明中說:「無論你是與親人簽到、加入社交媒體還是參加活動,你都為精神健康採取了行動,並幫助我們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當天的互動總數打破了2021年創下的紀錄,後者互動次數超過1.59億次,為加拿大精神健康倡議籌款約796萬元。自創辦以來,貝爾讓我們談話日活動總共籌款逾1.29億元。

希望申請資金的加拿大精神健康慈善機構,需在3月15日前向貝爾讓我們談話日社區基金遞交申請。



加拿大中部展覽今夏回歸

【記者新宇編譯報導】本市已有十多年未舉辦加拿大中部展覽(Central Canada Exhibition)。今年7月,這個歷史悠久的展覽將在蘭斯當公園回歸。

吉姆·沃森市長在他近日所作的城市狀況演講(State of the City Address)上,宣布了這個消息。為期一天的展覽,旨在紀念首都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992年市議會投票決定不拆除蘭斯當公園內的Aberdeen Pavilion。

據CTV報導,沃森透露,市府將與加拿大中部展覽協會(CCEA)合作,紀念這一重要(投票)日子30週年,將在蘭斯當舉辦一個老式展覽。

1888年至2010年,每年8月(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渥太華都要在蘭斯當公園舉行為期11天的加拿大中部展覽,這成為本地居民和旅遊者的夏季傳統之一。

沃森說:「我知道這將為許多喜歡(這個)展覽的居民帶來美好的回憶,還可能為沒有看過的人創造一些新的回憶。」

沃森當時還是一名市議員。他表示,修復Aberdeen Pavilion是他在任時最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Aberdeen成功修復後,於上世紀90年代初重新向公眾開放。

CCEA前主席科林·麥克斯威尼(Colin McSweeney)說:「加拿大中部展覽是許多人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一百多年來,它也是渥太華城市結構的一部分。」

他說,展覽的回歸勾起了他對(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我在11或12歲時,就開始(在這裡)為飛鏢遊戲吹氣球了。」

7月2日,加拿大中部展覽紀念匾的揭牌儀式將在蘭斯當公園舉行。展覽活動的具體細節尚未決定,但將包括一整天的遊戲和往年展覽中的遊樂設施。

責任編輯: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