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生態檢核到自然解方:跨領域實務挑戰」16日登場

「從生態檢核到自然解方:跨領域實務挑戰」研討會。(林仕傑/大紀元)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2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立委洪申翰14日召開「從生態檢核自然解方:跨領域實務挑戰」研討會,他表示7月16日有研討會,一同將自然解方定位為協助國家基礎建設轉型的解決方案,環境永續和經濟發展不該是零合對立,而是在生態系服務的概念下,讓環境、社會、經濟等面向被涵蓋與共榮,提高國家的韌性與能力

洪申翰強調,國家基礎建設的轉型是面對淨零的重點,需要自然解方的協助。而國發會作為國家重大基礎建設審查與督導考核的角色,勢必需要盤點接下來較長尺度的時間軸裡,國家將面對的氣候風險與社會挑戰。

台灣河溪網召集人廖桂賢老師表示,聯合國大會通過將2021-2030年訂為「生態系修復十年」,號召全球保育和修復各地的生態系。透過維護、修復、管理生態系,使其發揮各類生態系功能與服務的「自然解方」已被全球視為因應氣候變遷與處理永續發展挑戰的重要解決方案,並強力推動。

生態友善聯盟李玲玲教授表示,目前自然解方的推動上常和生態檢核混為一談,生態檢核是消極減輕公共工程對自然生態系造成之負面影響,而自然解方則是積極借重自然生態系原有的過程、功能以解決永續發展、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及淨零排放等重要國家目標所遭遇之困難與問題。

生態專業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于玻表示,生態檢核仍有因工程及生態專業領域人員對同一方案的解讀落差及跨領域溝通不良等問題,使原本立意良善的推動方案與預期目標有很大的落差。

黃于玻認為,自然解方推動需著眼於較大的空間尺度以進行有效的系統整合。因此在機關、規範間的分工與協調,應須積極投入整合工作。為面對上述挑戰,無論是推動「生態檢核」或「自然解方」,皆需透過跨部門及跨專業協同合作,以因應國家面對永續發展所遭遇之社會挑戰。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