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徐亦揚採訪報導)中國芯片行業地震不斷,近半個多月來,業內已有5名重要人物相繼被查。為大力扶持芯片研發,中共在該行業早已砸下血本,規模以萬億計,建立了大量的投資項目。可是芯片並沒有被造出來,所有投入的錢都打了水漂。
2022年8月9日晚,中國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華芯投資」)的三名高管落馬。中共官方發布消息稱,華芯投資原總監杜洋、投資三部副總經理楊征帆、投資二部原總經理劉洋目前正在被調查。
華芯投資是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基金」)的唯一管理人。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8月27日,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出資45%。大基金擁有兩層管理架構,由大基金委託華芯投資為唯一管理人,承擔基金投資業務,華芯投資也是大基金二期的管理人之一。
這是繼2022年7月30日,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被調查後,又有三名大基金相關高管落馬。
在此之前,2022年7月15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被查。2014年華芯投資成立時,路軍就擔任華芯投資總裁,參與了大基金大量的投資運作,直到2020年底調回國家開發銀行工作。
拉長時間線來看,在大基金及華芯投資內,至今已經有7人落馬。
2022年7月14日,大基金深圳子基金管理人深圳鴻泰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文忠被中共有關部門帶走。
2021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稱,華芯投資原副總裁高松濤被監察調查。
一直以來,大基金被視為中國芯片行業的風向標,中共財政部、中共國家菸草專賣局、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開金融等均為股東。大基金投資布局的一舉一動備受市場關注,也被中共寄予了帶動芯片行業加速發展的厚望。
2014年9月,規模1000多億元人民幣(約合148億美元)的大基金成立,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製造業。2019年10月,大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達到2041.5億元人民幣(約合302.7億美元),重點投資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企業。
大基金的成立,加上在此之前,中共國務院在2014年6月出台政策,引導資本、人才等進入半導體行業,在政策、資本加持下,中國各地紛紛上馬芯片項目,創業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資本大量湧入芯片業
面對研發周期長、需要長期培養產業鏈的半導體行業,中共近年來推出各種刺激政策,帶動中國企業四處併購、挖取業界高端人才,希望通過資本密集和技術複製來走捷徑、快速實現芯片國產化。
產業極速擴張,芯片技術人才供不應求。中國媒體財新網曾在2020年9月刊發的一篇報導中說,一名芯片公司中層曾向財新記者坦言,在當時,挖人已成為業內常態,所有的公司都擔心自己的核心技術團隊被挖走。
而薪酬也自然水漲船高。報導說,2012年,集成電路研發崗位向應屆碩士畢業生提供的平均月薪大約在9000元人民幣上下(約合1334美元);到了2020年9月,薪水已漲到1.3萬到2萬元人民幣(約合1927-2966美元)。
中國一家獵頭公司從事半導體招聘的顧問對財新網表示,2020年中國新年過後,他們接到了大量半導體行業的招人訂單,客戶數量增長了50%左右。他說:「薪資報價普遍上漲兩到三成,一些緊俏職位上浮達到五成,光刻機製造等特殊崗位甚至可以翻番。」
芯片人才的走俏,一方面在於大量資本湧入催生的芯片創業潮,另一方面在於中國電信設備商中興、華為先後被美國制裁,中國企業越來越難從海外獲得組件和芯片製造技術,中共急於將芯片製造國產化,打造自主替代產品。
資金狂熱,「國產替代」預期下,芯片創業風起雲湧。中國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2日,13.8萬家經營範圍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的公司中,85%於最近五年成立。
一名芯片設計工程師對財新記者表示,他接到的獵頭電話大多數來自小公司。「感覺它們突然不缺錢了,把期待薪資在現有基礎上多報25%,對方也完全接受。」
然而,這些新建立的半導體公司對中國芯片自製率的提高貢獻頗微。美國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中國芯片產量的自給率僅從15.1%增到了15.7%。雖然IC Insights預測該比率到2024年將達到20.7%,但距離中共設下的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的目標還相差甚遠。
武漢弘芯的「千億騙局」
在中共政策刺激下,中共地方政府也爭先恐後搶入半導體項目。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地方已設立或正規劃設立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目標金額突破了7000億元(約合1038億美元)。
然而,地方造芯狂熱的泡沫也有戳破的時候。在諸多垃圾項目中,最轟動的莫過於「武漢弘芯」。2020年7月30日,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承認,總投資超過1280億元(約合189億美元)的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可能資金鏈斷裂。
中國科技媒體36氪曾在2021年1月發布的報導中說,弘芯最初的幾個攢局人全無半導體從業背景、甚至大多是大專學歷。就是他們把武漢政府、業界泰斗蔣尚義,以及眾多合作公司一步步騙進入了這個「千億騙局」。
弘芯半導體項目在2017年11月正式成立,在成立之初便因為千億半導體項目的名號引來無數關注。它還訂立了宏大目標——上手就主攻14納米工藝,緊接著就要拿下7納米,月產3萬片的產能,即便行業裡基本只有台灣台積電和韓國三星能實現。
2018年和2019年,武漢弘芯兩度入選湖北省重大專案。在2020年,武漢弘芯卻被移出了湖北省重大專案,原因不明。
2020年7月,武漢市曝光了該項目資金鏈斷裂的情況。至此,武漢弘芯還未生產出一顆芯片,就已變成垃圾,最終只留下了一個不適合生產芯片的工廠,以及一台已經被抵押給銀行的阿斯麥(AMSL)光刻機。
武漢弘芯項目引人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在2019年夏天挖到了在台灣半導體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台積電前運營長蔣尚義。他被稱為是協助台積電打敗IBM、完成從0.25微米到16納米製程的關鍵人物。
但是,蔣尚義和他的研發團隊進入弘芯後卻發現工廠設計有問題,設備也未到位,根本無從研發和生產。雖然弘芯靠蔣尚義的關係買到了一台阿斯麥光刻機,但該機器運抵之後不久就被弘芯抵押給了銀行。
蔣尚義最終在2020年6月辭職離開,回到美國的居所。他後來在美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在弘芯的經歷是「一場噩夢」。
除武漢弘芯外,中國媒體還曾披露,自2018年以來相繼成立的珠海逸芯、雲芯國際、湖北天芯、濟南泉芯等企業也都是由弘芯的創建人曹山創立,採用的模式和弘芯一樣。
濟南泉芯的投資規模達598億元人民幣(約合88億美元),但建了兩年連廠房都沒有蹤影。2021年4月,該公司宣布停發全體員工工資,其中180人是從台灣挖來的工程師。
據中國媒體統計,除了武漢弘和濟南泉芯之外,截至2020年9月,在中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5省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造芯熱引發爛尾潮。
砸向芯片研發的萬億經費都去了哪兒?
中共砸下巨額科研經費,技術創新卻收效甚微。中國門戶網站新浪財經在2018年4月發表的一篇文章說,中共在半導體領域早就砸下了血本,規模以萬億計,但每年萬億的科研經費都去了哪兒?
文章表示,在2016年,中國媒體、甚至中共官媒都在關注一件事情: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在科技研發,60%用於開會。
「一開會,就可以報銷差旅費、汽油費,甚至經常以因公出國、出差考察的名義,變相超預算,就算是清華、北大也不例外。」文章說,「而安徽工程大學還發現,科研經費被用來報銷歌舞娛樂、足浴、物業費等與項目無關的費用,而且出國(境)批次和人員膨脹迅猛。」
有科研人員透露,所謂出國考察不過是走走看看,其餘大部分時間是用在旅遊觀光上。
第二,中國的科研機構最喜歡幹的事情除了開會就是買設備。文章說,每年撥一筆經費下來,第一件事就將團隊裡所有的筆記本、掃描儀、手機等等資源更新一遍,有時候一個導師手裡有好幾個課題,還能領到好幾個最新的筆記本電腦。
第三,包裝概念攢項目,套取課題經費。文章說,有些重大課題動輒上百上千萬,資本的誘惑大過踏踏實實搞科研。
文章以中國芯片業造假醜聞「漢芯一號」為例說,2002年8月,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的陳進從美國買來摩托羅拉芯片,之後找來幾個民工將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樣全部用砂紙磨掉,再找浦東的一家公司將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漢芯一號」字樣,並加上漢芯的商標,接著通過層層關係,搞到了各種權威機構的證明材料,宣稱是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DSP芯片。
文章說,舉國轟動之際,陳進一口氣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甚至矇騙中共軍方總裝備部申報了「武器裝備技術創新項目」,前前後後沒有一個機構發現問題,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
海外時政觀察人士陸天明8月12日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往芯片領域發展的本身不能說它是錯的,但是中共已經爛透了,政府高層決定要幹的項目是一定要做的,要花的錢也一定會花掉,不管花在什麼地方。「而中共已經是無官不貪,」陸天明說,「相關的主管、各層各級的官員不貪才不正常,這裡面的油水誰都想趁機撈一把。」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