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企業對華投資失興趣 擬轉投其它國家

人氣 1910

【大紀元2022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根據一份新報告,歐洲企業對中國已失去信心,這個亞洲最大經濟體正逐漸喪失投資吸引力。

週三(9月21日),中國歐盟商會(EUCCC)在新報告中指出(鏈結),最近中共當局的決策顯示,中國市場現在「可預測性、可靠性和效率都在降低」,這正使人們失去信心,許多企業希望將投資「轉移到其它更可靠、更可測的市場」。

自中國40年前開放經濟以來,歐洲企業一直是其獲取西方技術和資本的主要來源。

據彭博社報導(鏈結),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說:「商業人士是為了市場而來,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意識形態的緣故,市場正在萎縮。」

他表示,在中共治下「意識形態壓倒了經濟」,他舉出一些例子,如儘管成本上升仍頑固追求「清零」、打擊科技產業,以及去年優先考慮控制碳排放導致電力短缺等等。

2022年3月22日,一位中國父親抱著孩子做核酸檢測。 (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該商會表示,由於中共「清零」措施缺乏一致性與靈活性,正使歐洲企業卻步,歐盟對華投資正在下降,主要投資僅來自少數大型企業,重重市場准入壁壘也阻擋了大量投資者。

伍德克說,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都失去興趣,「他們(投資)甚至不想考慮中國」,企業的偏好「顯然是東南亞、印度和世界其它地區」。

中國歐盟商會報告說,防疫限制對吸引和保留國內外人才產生了「破壞性影響」,歐洲企業的中國業務正變得越來越孤立,因為員工不能自由前往總部。總部也無法掌握中國的第一手情況,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日漸降低。

此外,也沒有指標顯示,中國何時才能擺脫防疫控制,並重開國門。

伍德克表示,「樂觀」的話,明年下半年可能開始改變政策。他指出,中國缺乏群體免疫力,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這些因素可能推遲重新開放。

「歐洲高管繼續受到重重限制、無法往返中國考察綠地投資項目機會,外商直接投資的下降趨勢將難以得到逆轉。」報告說。

「事實上,種種挑戰迫使許多企業對其中國業務要麼進行削減,要麼進行本地化或使其自成一體,由此越來越多企業形成了『雙軌制』:一套系統用於中國業務,一套系統用於世界其它地區業務。」

報告還指出,歐中貿易越來越失衡,中國對歐盟出口是對其進口的兩倍多,且這一勢態正在加劇。

「中國海關總署月度數據顯示,2022年前七個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長近20%,而歐盟對中國進口同比平均下降7.5%。」報告指出。

此前,也有其它分析指出,中國市場形象正在下降,越來越少國際企業願意將資金投入中國。

8月底,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也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情緒,已下降到了歷史低點,中共的「清零」控制措施,已成為美國公司考慮在華運營和投資的頭等挑戰。(了解更多

本月早先,美國經濟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一項研究也指出,歐洲在中國的投資日益集中於少數幾家大公司。「清零政策」和封鎖帶來的營運挑戰,阻止了多數歐洲企業在中國建立業務。

榮鼎研究人員與業界人士的訪談表明,事實上,近年來幾乎沒有新的歐洲企業選擇進入中國市場,較小的歐洲企業也不願意在中國投資。(了解更多

研究指出,歐洲在華投資日益集中於少數大公司。多數歐企越來越擔憂中國市場的長期風險。圖為2017年4月19日,上海國際車展上,一名保安站在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的標誌旁。 (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歐洲商會表示,企業正在重新考慮,應該在哪裡以及如何製造他們的貨物。

報告說:「鑑於中國目前保持大範圍封閉,歐洲企業認為有必要加強其全球供應鏈的韌性。這對其它具備合適的投資和就業環境的新興市場來說,無疑是難得的機遇。」

「企業也在評估回流、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等對策」,報告寫道,「與此同時,中國偏向『自力更生』和力推『購買本國貨物』之舉,只會讓中國與世界其它地區漸行漸遠。」

最後,該商會還警告,台海局勢、新疆制裁,以及地緣政治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使不少國家的民眾對中國看法負面,促使外國政府對華採取嚴厲立場,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

報告呼籲,中國有必要改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才能證明在華投資的合理性,使外資不致繼續外流。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中共加劇傾銷鋼鐵 美國及拉美籲提高關稅
拜登批中共仇外 誓言在三方面抗共
國企也沒錢?蘭州科文旅拖欠兩億被訴
作家海南度假 成都家中「使用」燃氣500立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