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袁世凱後人命運多舛 (上)

人氣 1027

【大紀元2022年10月01日訊】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於1912年正式建立,民國初年先後任總統的有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和曹錕。他們的後人在中共建政後,命運多舛,或多或少都遭到了中共的迫害。或許袁世凱大哥袁世昌的長門曾孫袁啟馥在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代表了這些人的後裔,在經歷殘酷運動後的真實心態:「可惜人不能回爐,要是能回爐,我再出生不姓袁就好了。」這樣的話只有痛到骨子裡的人才能說出來。

本篇說說袁世凱的身後事和其後人的命運,所涉及的人物史實主要參考了張永久先生撰寫的兩本書《袁家有故事》和《袁世凱家族》以及《南方人物週刊:袁家後人在袁寨》。如果袁家在海外的後人看到了,發現不當之處請指正。

袁家祖墳被毀

1859年9月,袁世凱出生在河南陳州府項城縣的一個官宦家庭,祖輩多為地方名流,父親袁保中官至候補同知,叔父袁保齡在北京任內閣中書。15歲時,袁世凱和弟弟投奔在京城的叔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因科舉未中,袁世凱在1880年棄文從武,此後在軍中逐漸展露頭角,因軍功得到朝廷的重用,後官至總理大臣等職務,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他順應時勢,進行南北和談,迫使宣統皇帝退位,並在選為臨時大總統後,成為民國首任總統。任內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施政,促進了社會發展,人民享有不少自由。不過,因為袁世凱曾恢復帝制,以及國共兩黨的政治原因,迄今史家評價不一,而官方尚無一個對其真正客觀公允的評價。

袁世凱因尿毒症去世後,他的長子袁克定本想按照歷代帝王的標準,將其墳墓建成「袁陵」,但執政的大總統徐世昌以其稱帝時間不長,且已取消「洪憲」年號為由,只准其稱為「袁林」。在古代,只有聖人之墓才稱為「林」,比如山東曲阜的孔林,河南洛陽的關林。

「袁林」位於今天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勝利路,設計者是德國的工程師,其「仿明陵而略小」,堂院前的部分是明清皇陵的風格,堂院後的墓園部分則具有西洋建築特色,風格是中西結合。

在民國時期,袁林一直受到保護,就連日偽時期,墓園也沒有遭到破壞。1952年,毛澤東到此參觀,指示「留著做反面教材」,但這並未使袁林逃過文革劫難。1973年袁家後人袁家騮回國探親時,曾來到袁林祭掃。此時袁林中的石人、石馬、石桌、石凳、石柱、石雕等幾乎全被砸毀,花草樹木也被砍伐了不少,一派頹敗的景象。袁家騮默默在墓前獻了一束鮮花和一炷香,連聲嘆息都沒有留下,就默默地離開了。

至於袁世凱祖宅和祖墳的命運更加糟糕。1958年,中共「大躍進」大煉鋼鐵,人們瘋狂地到處尋找鐵製品。於是,位於河南項城的袁家祖墳群的鐵欄杆被拆除了,家祠裡的金屬飾品被砸毀了,廚灶上多餘的鐵鍋以及家裡用的銅臉盆、銅湯缽等也都被扔進了小土爐中。還有袁家最為看重的重達一噸的鐵牌家譜,也毀於一旦,所幸袁家後人袁家俊在被焚毀前,在一個夜晚,悄悄地在家廟中將鐵牌家譜一一拓下來,後來這成為袁家人最為珍視的文獻。

但劫難並未就此結束。1966年文革爆發後,袁家在項城的祖居地袁寨,被改名為「紅旗大隊」。「破四舊」時,紅衛兵拿著紅油漆桶,在袁家墓地的牌樓、碑亭、石柱和外牆上刷毛的「最高指示」和各類標語,幸好沒有用炸藥炸開墓穴。袁世凱的故居也被砸得亂七八糟。

1974年,省裡工作隊下來,組織群眾「批林批孔」外加「批袁」。「有些年紀大的批著批著就哭起來了,說受過袁家的好處,工作隊就不叫發言了。」守墓人侯金亮說,袁寨經過3次毀滅性破壞,只剩下50多間房,不少是危房。

袁世凱子孫繁盛 大多難逃中共運動

袁世凱的子孫很繁盛。他有一妻九妾,共有17個兒子、15個女兒、28個孫子、31個孫女,兒孫總和達91人。袁世凱的兒子們基本都靠祖產過日子,許多人沒有工作,除袁克定等少數例外,大多在50歲前去世。

中共建政後,袁世凱的後人有的留在了大陸,大多生活在天津,有的留在了美國。留在大陸的每個人在中共發起的歷次運動中,都受到過或多或少的影響:有的改過名,有的跨不進大學門,有的入黨艱難,有人半輩子沉默謹慎……他們中有教授、醫生、工程師,有人做了中共的官,也有在老家當農民的。而在國外的袁家人中則出了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袁家騮,他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三兒子。

與許許多多中國人一樣,袁家人在中共治下活得很卑微,很痛苦。因為袁家後人太多,應該有幾百號人,短短一篇文章無法一一道來,因此只選擇幾家人來講,從中可窺見袁家人在中共治下的悲催命運。

長子袁克定一家命運

長子袁克定是袁世凱的正室于氏所生,並被袁世凱當做繼承人來培養,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走南闖北,見過很多世面,可以說各方面都很優秀,但缺憾是腿有點瘸。據說,他是袁世凱恢復帝制的積極推手,甚至為此欺騙父親,包括炮製假《順天時報》。在袁世凱知曉真相後,罵他「欺父誤國」。

袁世凱死後,袁家逐漸敗落,袁克定主持了家庭的大分家。抗戰時期,因家境困難,他曾託人請求蔣介石返還被沒收的袁氏在河南的家產,但被拒絕,袁克定只好以典當為生。日軍占領華北後,他拒絕了日本人要他加入華北偽政權的邀請,並登報聲明,自己因病對任何事不聞不問,拒見賓客。

1948年,窮困潦倒的袁克定投奔表弟張伯駒,移居今北大承澤園。1949年後,在中共政協委員章士釗的安排下出任中央文史館館員。有人勸他寫點回憶文章,但卻被他一口回絕。

袁克定有三個子女,女兒袁家錦、袁家第和獨生子袁家融。袁家融生於1904年,16歲時赴美留學,與他一起留學的還有他的十叔袁克堅、十二叔袁克度。三人年齡都差不多。後來,袁家融又在美國上大學,先是在賓州拉法葉學院學習地質學,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地質學博士學位。在美國,他享受了段自由美好的時光。1930年他回國後娶了湖北督軍王占元的侄女王惠,她能詩能文,通情達理,婚後兩人感情很好,共生有7個孩子,比較有名的是現居加拿大的二兒子、畫家袁緝燕,又名袁始。

國民黨政權撤退台灣前夕,袁家融的美國同學設法弄了一架飛機要接他全家去美國,但袁克定不願意去美國,更不願意去台灣,堅持要留在中國大陸。為了盡孝,袁家融也就留下了。命運在這裡再次轉了個彎。

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中引述張伯駒的話「1958年克定80大壽,是在我家過的,也是在我家去世的」,袁緝燕說,「我記得爺爺是1957年去世的,祖母晚一年。爺爺沒有活到80,是79歲時過世的,當時是在他自己家裡。」袁克定的長子長孫袁萌臨則回憶道:那是一間長條形的大約10平米的房子,住著爺爺、祖母(一位續弦)、一個老傭人和一個按摩師,4位老人想轉個身,都難。

而袁家融先在開灤煤礦當工程師,後去綏遠主持地質勘探,之後被安排在貴陽工學院當教授,1964年退休。1999年去世,終年95歲。

袁家融長子袁緝吳,又名袁萌臨,1933年出生,小時候生活條件還是很優越的。1953年他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年輕時的他活潑開朗,多才多藝,能歌善舞,還喜歡溜冰、打籃球、騎自行車等。1957年,他差一點被打成「右派」,因此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偏遠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黃連鄉,而他的工作是從糞坑裡取糞,然後送到指定地點供社員們使用。對於一個曾經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人,這樣的懲罰帶來的痛苦可想而知。不僅如此,當地人在得知他是袁世凱的曾孫後,一群孩子經常跟在他身後唱著民謠等侮辱他,讓他精神上再受創傷。有時孩子們還向他吐口水,用樹枝抽打他,而他只能默默忍受著,任淚水流淌。他的孤單、無助,袁家人卻愛莫能助。

在那裡幹了兩年,袁緝吳得以回城。回城時他說:「黃連鄉名副其實,那裡的生活真的比黃連還要苦啊。」而曾經活潑開朗的他性格也發生了轉變。回城後,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工作,晚年移居美國。2009年回鄉祭祖後,在北京突發腦溢血離世。

出生於1941年的袁緝燕是袁家融的次子,他在四五歲時,曾經和爺爺袁克定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他回憶說,當時文史館的人很多次拿著錄音機,讓爺爺講講辛亥革命時的事,但袁克定什麼都不說,只是在那裡看書。「他不願意出賣他的父親。我聽老人說,有許多辛亥革命時期的事,尤其是南北和談的事,好多都是他經手的。如果他能把那段歷史說出來,辛亥革命的真相就會更完整一些。但是由於共產黨把袁世凱作為負面人物,所以他就不說。那段歷史很可惜,隨著他進入棺材了。」

袁緝燕說他小的時候最怕上歷史課,因為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和譏諷。受母親影響,他喜歡上了畫畫,並在1959年高中畢業後考入河北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畢業後到中國科協展覽部工作,後調到北京二輕局裝潢設計室。文革爆發後,他作為「黑五類」子女被兩次抄家,因傳出他要被遣送回原籍,所以他索性就不去上班了,之後靠當臨時工餬口,幹了很多苦活累活髒活。

期間,袁緝燕與天津師範學院畢業的羅蘊華結婚,雖然生活艱辛,但兩個人還是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小天地,並在1968年迎來了他們的孩子袁仿吾,他長大後去了美國。

文革結束後,袁緝燕去《神劍》文學月刊當美術編輯,羅蘊華也進入雜誌社當上了編輯。1982年,袁緝燕夫婦倆停職下海,成立了「原始裝潢設計室」,賺了不少錢。從那一天開始,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袁始,希望一切都從新開始。

1987年,袁始關掉了正火紅的設計室。袁始說:「為什麼我對權啊、錢啊,不那麼看重,因為我見多了富麗堂皇轉眼成空!」「與其追求金錢、權柄,不如追求有永恒生命力的藝術。」1989年秋天,夫妻倆申請去了美國。袁始說,我們夫婦倆在社會上做了幾十年末等公民、專政對象,我們在這個社會裡的生存空間十分狹小。世界那麼大,好吧,我們到別的地方去生活吧。然而,出國時,他還是哭了。是啊,如果可以在自己的家園好好生活,誰願意離鄉背井呢?

說完了袁世凱長子袁克定一家的命運,現在再說說次子袁克文一家的命運。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次子,是袁世凱在朝鮮娶的三姨太金氏所生,據說他出生時,袁世凱正在睡午覺,恍惚間,看見朝鮮國王牽著一隻脖頸上套著金黃色鎖鏈的花斑豹笑眯眯走來。快到門口時,豹子掙脫鎖鏈,直入內室。袁世凱驚醒後,聽見內室傳來嬰兒的啼哭聲:袁克文降生了。因此,袁克文被父親賜字「豹岑」。

袁克文雖然是金氏所生,但因為大姨太沈氏沒有生育,他便被過繼給了沈氏。沈氏對他十分寵愛,生活在優越條件下並受過良好教育的他,才情十分出眾,被時人譽為「民國四公子」之首。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他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他的藏書樓曾收藏二百部宋版書籍,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他生活放浪不羈,妻妾成群,因反對袁世凱稱帝惹惱了父親而逃往上海,加入青幫,以保全自身,並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有「天津青幫幫主」之稱。他比當時的青幫大佬黃金榮、杜月笙的輩份都要高。一個民國總統的公子,卻加入幫派組織,這樣的反差驚世駭俗。

袁世凱死後,他繼承了一份遺產,但是,由於他花錢如流水,很快將家產敗光了。最後,不得不以賣字為生。1931年病逝於天津,享年41歲。去世後,他亦師亦友的親家、也是民國大家方地山寫了一副輓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無可奈何唯有死;生在天堂,能入地獄,為三太息欲無言。」

袁克文有4子3女,即兒子袁家嘏、家彰、家騮、家楫,女兒家頤、家華、家祉,其中家華後來遷居美國,袁家彰、袁家騮留學美國,皆學有所成,均加入美籍並定居。袁家騮後來成了聞名世界的華人物理學家,他的妻子就是「物理女王」吳健雄。

袁家嘏娶的是民國奇人方地山的女兒方慶根,兩人的兒子袁斝(jiǎ)承是個另類,是袁家第一個中共黨員。他高中還未畢業就參加了汪偽海軍,在劉公島集訓。後島上官兵在1944年11月發動起義,引起了中共的注意。中共派人與他們聯繫,他們便整體投共。當時中共《新華日報》還專門作了長篇報道,題目是《我軍事政治攻勢下山東威海衛劉公島偽海軍反正》。

袁斝承參加起義時才18歲,當年便加入了中共,此後跟著中共南征北戰。在中共進駐北京後,其所在的部隊改編為公安部中央警衛師,袁斝承在中南海警衛一師任管理股長。其後,在中共海軍成立後,23歲的袁斝承調至華東軍區海軍部,先後任「西安艦」副艦長、「開封艦」艦長。

29歲時袁斝承到中共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59年33歲的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戰術教員,1963年調到海軍學院,繼續擔任戰術教員。1966年,袁斝承轉業到中共上海市委工業政治部工作,文革期間被下放到「五七幹校」改造。1972年返回上海,分配到上海石化總廠任接待處處長、辦公室主任。1979年退休。

袁家楫是袁克文的四兒子,是妾室於佩文所生,小時候很調皮,喜歡遊玩,經常逃學。1942年,他升入天津工商學院附屬中學,因不願被強迫學習日文,常常在課上搗亂,被老師報告給日軍當局,準備逮捕他。家楫不得已逃到了山東威海,也是在劉公島考入汪偽海軍第七期,入水兵科。1945年10月,國民政府在青島成立中央海軍訓練團,將當初在劉公島學習的水兵們召回集訓。1949年,他隨軍艦撤退到台灣省,後來又被調往中勝艦。當年10月,中勝艦受命駐防馬祖島,艦長乘機到香港運水貨走私,家楫被派到岸上聯絡,便藉機逃走了。

袁家楫先去投靠在香港經商的舅舅劉懋頤,但卻不被舅媽待見。於是他又去找十一叔袁克安,但袁克安去了美國,接待他的是袁克安的夫人。袁克安是袁世凱的五姨太所生,早年在美國留學十年,中文不是很流利。

等了幾天,袁克安終於回來了,性格開朗的他將侄子抱在懷中,表達著喜悅的心情。他建議袁家楫一是留在香港工作,可以先去國泰航空公司做打字員,二是去美國找袁家騮,繼續讀書。對這兩條路,袁家楫都不太願意,他覺得自己根本不是讀書的料。

彷徨中,袁克安又飛去了美國,滯留香港的袁家楫在一個在海輪上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描繪的天津「欣欣向榮」的局面所蠱惑,跟隨其在1950年6月偷偷回到了天津。回來後,因沒有工作,他就整日在家教朋友們跳恰恰、倫巴和各種爵士舞。但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1951年4月,袁家楫被拘押審查,因為懷疑他是台灣特務。此後,又因被指冒充公安人員,他被判刑三年。刑滿之後,他作為農場強制留用人員在多個窯廠、農場改造了20年。在這期間,他種田、養豬、燒窯、推軲轆、修水渠、蓋房子、開拖拉機……各種體力活都干過。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同父異母的哥哥袁家騮回國探親後。1973年,袁家騮和夫人吳健雄作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榮歸故裡,受到了周恩來的接見。周恩來對他們說道:「你們袁家出了三個『家』,你祖父是政治家,你父親是文學家,你是科學家。現在,袁家後人中又有了共產黨員。你們袁家真是一代比一代進步了。」周恩來的戳心之語,讓袁家騮內心感到了一絲悲涼。

回國自然要見見自己的親人,袁家騮還特別提出,自己有個弟弟還在監獄中,想見見。出於統戰的需要,周恩來便親自責成當時的天津市委和市革委會,用三天時間,突擊為天津的袁世凱後裔落實各項政策,包括退賠私產、恢復名譽、安排工作等。對於一直處於社會底層的袁家人而言,袁家騮的出現和所受到的待遇,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這裡先說說袁家祉與哥哥見面的情況。生於1915年的袁家祉,一歲多祖父去世,三歲多時,被生母拋棄,生性風流的父親也很少關心她,其在袁家的地位可想而知。中共建政後,她做過洗衣女工,也在託兒所當過阿姨。她的丈夫段昭誕是民國另一位大人物段芝貴的親孫子。1961年丈夫病逝後,她獨自一人撫養四個子女。每天早晨,她到街道的勞動調配站去報到,等待分配一個個臨時工作:拉板車、扛糧包、提灰桶、挖樹坑、掏廁所、糊火柴盒……什麼樣的苦活髒活她都得干。不過,比肉體更痛苦的是中共歷次運動中的精神折磨,以至於後來有人說話大聲點,她都會躲起來偷偷發抖。

接到哥哥袁家騮回國探親的電報後,袁家祉激動得嘴唇打戰,但是第二天上午,中共當局便派人警告她,在和袁家騮會面時,要嚴格遵守如下幾條:不准議論時事;不准談論政治;不准泄漏國家機密;不准做任何有辱國家的事;不准把袁家騮帶到這間破爛房子裡;到車站時全家要穿新衣服;見了面要面帶笑容,不准哭……看來中共也是相當要臉的,生怕自己殘害百姓的事被外界知曉,至於所謂的「泄漏國家機密」,不知是否告知對方的真實生活狀況就是所謂的「機密」。

到了和袁家騮見面的那一天,袁家祉一家人都穿上了新衣服,而她穿新衣服的時間在她的一生中實在是太少了。當袁家騮看著妹妹一家人穿著新衣服,像演戲一樣和他說話,心裡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袁家祉強忍著眼淚,臉上一直掛著微笑。

等到送袁家騮回賓館,房間裡只剩下兩個人時,袁家祉再也無法控制自己,撲到哥哥身上,哽咽著說:「哥哥,你知道我這麼多年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嗎?」一句話未說完,眼淚洶湧而出。

2002年88歲的袁家祉去世,他的兒子段夔退休前是天津市已經企業的負責人。

而在農場勞動的袁家楫期盼著與二哥見面,卻最終沒有等到,應該是中共刻意不讓二人見面,以免泄露所謂黨國迫害人的祕密吧。得知二哥回美國的消息,袁家楫一個人躲在蘋果園裡痛哭了一場。直到1975年,袁家楫在25年的非人生活後重獲自由。他被安排到天津市交通局汽車修理六廠,終於有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但是沒幾年,妻子劉愛芳就於1985年去世了,她是農村地主的女兒,兩人是經別人介紹結婚的。兩人生有一子一女。即便在文革期間,紅衛兵批鬥她,讓她和袁世凱的孝子賢孫離婚,她都堅持不離,並反覆說:「我們都是苦命人,他知道疼我。」

袁家楫在2011年接受張永久採訪時,曾苦澀地說:「這輩子的遭遇儘是傷口,唉……。」2013年袁家楫死於心臟病。

(未完待續)

相關新聞
袁家騮遺囑下葬江蘇太倉妻子吳健雄墓旁
袁世凱後人稱《建黨偉業》捏造歷史
袁世凱孫女紐約披露家族歷史
【史海】袁世凱之子曾營救上萬名中國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