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子衡綜合報導)前歐盟貿易執行委員、比利時前副總理戴胡克(Karel De Gucht)表示,歐盟已經在中國問題上吸取了教訓,目前正積極應對不斷擴大的雙邊貿易逆差並加大對北京的施壓。他指出,歐盟已決心不再重蹈覆轍,因此在政策制定時變得更謹慎和有針對性。
「當時的歐盟不夠努力,不夠迅速,那時歐洲已經沒有生產商了。」戴胡克在回顧2013年的情況時這樣說道。他曾在2013年負責調查中共補貼太陽能板的措施。
戴胡克指出,當時歐盟在2013年6月實施的反傾銷稅政策對於拯救歐洲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業來說並不足夠,如今,歐盟對中國貿易政策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行動。
今年10月,歐盟因為立陶宛事件通過了「反脅迫措施工具法案」(ACI)批准歐盟在外國政府企圖以經濟手段施壓時使用懲罰性關稅、進出口管制、限制投資等措施進行反制,並可要求賠償。
歐盟還具有阻止外國政府資助的公司在成員國進行投資的權利。如果外國政府禁止歐盟國家的企業參與投標,歐盟亦有權利將相應的外國企業排除在採購合約之外,進一步確保公平競爭環境。
除外,歐盟正在制定新的出口管制制度,加強控制特定產品和技術的出口。
今年11月,歐洲委員會確定對不分的中國塑料徵收臨時的反傾銷稅,並對中共啟動了兩項新反傾銷調查,指控北京以不正當低價出售中國二氧化鈦和建築高空作業平台,導致歐洲生產者受損。
今年10月,歐盟對北京補貼電動車的政策展開調查,同時警告將對中國的風力渦輪機零件提起反補貼訴訟。布魯塞爾還指控中共對外國醫療器械進口實施了限制。
此外,歐盟對也其它行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以擴大歐洲企業和成員國家的支持,分散中共報復的風險。
一些歐盟官員表示,歐盟對中共的行動已經開始顯示取得成果的跡象,委員們已陸續赴北京向中共施壓,要求改變其貿易作法。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週對中共的傾銷行為表達不滿,她譴責北京「扭曲了我們的市場」,並表示她將在12月與中共黨魁習近平進行北京峰會時取得實質成果。她強調,「中國有能力改變。」
歐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在2022年翻了一番,達到近4000億歐元,部分原因是俄烏戰爭提高了歐洲的能源價格,從而削弱了歐洲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