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河豚毒素無解毒劑 台專家:勿食不明水產

南投縣仁愛鄉某小吃店洪姓老闆煮河豚火鍋宴請親友,造成1死8人送醫。圖為洪男等人聚餐剩餘的河豚肉。(警方提供/中央社)
人氣: 1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3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近日傳出食用河豚中毒事件,毒理專家27日表示,河豚毒素結構複雜、毒性極強,且因具耐熱性,沒處理好經加熱仍無法破壞毒素,更麻煩的是中毒後無解毒劑,只能以支持性治療為主,提醒民眾切勿吃來路不明或不認識的水產品,也避免吃內臟,才能降低中毒機率。

南投縣仁愛鄉某小吃店洪姓老闆煮河豚火鍋宴請親友,造成1死8人送醫,引發外界關注。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在社群發文表示,河豚毒素是一個結構複雜、毒性極強的化學物,大多存在河豚的卵巢、肝臟、消化系統、皮膚等;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強度與麻痺性貝毒相當,約為氰化鈉的1千倍以上。因為具耐熱性,加熱並無法將毒素破壞,因此無論生吃或熟食河豚肉,都會中毒。

招名威說,雖然大家都知道吃沒有處理乾淨的河豚會中毒,但河豚中毒事件仍屢見不鮮,原因有三:一為多因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河豚,或吃到其他非河豚但卻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如蝦虎、貝類、螺類及不知名的魚種)而中毒。

二為台灣產河豚的種類約有三十餘種,一般以肝臟及卵巢毒性最高,其次為皮膚及腸等。部分河豚的肌肉雖然無毒,但其內臟部位可能有毒,在料理的時候毒素很可能會汙染到魚肉。第三個原因則是加工業者缺乏對魚種的辨識能力,誤把台灣產河豚製成香魚片而造成中毒事件。

招名威說,中毒狀況以攝入劑量為標準,中毒症狀大多在食後3小時內,通常是10至45分鐘產生。主要以影響神經系統為主,常見症狀為脣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等。劑量高、嚴重時則可能導致複視、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橫膈膜運動停止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為61%。

他說,麻煩的是無解毒劑,因此也只能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對於嘔吐嚴重的患者,補充足夠的體液及電解質。如未產生呼吸衰竭,比較不會造成死亡,但如患者已產生明顯之肌肉無力現象,則應隨時準備放置氣管插管,並以人工呼吸器幫助呼吸。

最後招名威建議,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來路不明,或自己不認識的水產品及加工水產品(如魚鬆、香魚片等),也避免食用內臟部位,能事先預防才能減少中毒的機率。◇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