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財政危機惡化 急召香港銀行家借力紓困

人氣 3941

【大紀元2023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陶莎綜合報導)中共今年財政危機進一步惡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中共財政部12月13日急赴香港召集銀行家開會,強調香港作為投資中心的重要性等,引起外界關注。

12月7日,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並警告中共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房地產行業危機等正在加深。不到一週,中共財政部就召集香港銀行家開會。

12月13日,中共財政部邀請匯豐控股、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等參加會議,重點討論如何提升香港、面臨的挑戰以及發揮其作為樞紐的潛力,以幫助加強中國地位。

財政部赴港或談「國債發行」問題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穆迪把中國的「主權信用」展望從穩定變成負面,它影響的是中國國家債的發行,也影響那些有政府擔保的「大型企業債」的發行。中共財政部主管政府收入,他們去香港可能主要是談「國債發行」的問題,估計是請香港這些大銀行評估對未來的影響,請他們出謀劃策。

郭君說,這個評級主要影響的是國際大型投資機構。因為大基金投資,最大的考慮是風險,所以它的投資組合,其實是「不同風險級別」的組合。而「不同風險級別」的投資產品,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如果風險增加,意味著在投資組合裡面的比例會下降。

「現在中國經濟出現大問題,也就是回報預期大大降低,如果同時它的風險級別上升,基本上就不具備投資價值了。」

「所以這一次穆迪對『中國主權信用』(展望)的調降,包括對中國八大銀行信用評級(展望)的降低,對投資者的影響會非常巨大。」郭君說。

中共只想保「金融中心」為其所用

香港是中國與世界連結的紐帶,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中共實施《港區國安法》後,政治環境令外資避走。

最近,中共官員在金融會議上,多次重提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影響力。

11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香港金融管理局與國際清算銀行(BIS)聯合舉辦的高級別會議時稱,人民銀行承諾會繼續支持打造香港成為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樞紐,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資深銀行家兼時事評論員吳明德教授11月29日在《珍言真語》節目中說,大陸經濟面臨困境,但「香港還有很多錢」,所以現在中共在香港吹風,說要堅決捍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它其實是想要保住香港的錢袋子。

吳明德表示,潘功勝說會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國際金融中心大家各有定義,共產黨的定義就是幫它快點生多點「金蛋」,去重新溝通華爾街那些最重要的投資銀行人物。

吳明德認為,既然中共要香港繼續生「金蛋」,要變成國際金融中心,就應該要規規矩矩把香港放回國際的普世價值裡,用國際行為模式去處理所有事務。

郭君認為,中共只想保住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其所用。因為中共不喜歡香港的模式,所有香港的法治、自由、文化它都不喜歡,都要徹底消滅。

但她強調,唯有一個東西中共特別喜歡,就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地位,因為所有外資進入中國大陸,基本都是經過香港這個「橋頭堡」進去的,中國發行的美元債,不管是政府發行還是企業發行,基本都是在香港。企業上市大量的IPO都是通過香港股票市場集資的,上市企業超過一半是中國大陸企業。大批外資投資,尤其是大基金投資中國企業,主要通過香港股市進行。

外資也通過香港投資到中國大陸,原因很簡單,香港有幾個優勢,一個是法治體系,就是原來英美法系的法律體系;二是聯繫匯率,港元和美元固定在7.8兌1美元這個位置上,匯率風險基本沒有;三是香港有一個自由資訊的環境,是一個信息交換中心。

「但這些優勢,現在除聯繫匯率體制之外,其它的都在消失之中。」郭君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建立在香港獨立司法體系以及香港自由制度的基礎上的,基礎沒有了,國際金融中心也不可能存在。

中共金融財政日益惡化

近期中共金融財政日益惡化。

12月1日,「求是網」發表「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的文章,強調「五個必須」,其中提到「必須堅持和加強中共的全面領導,必須深化金融供給結構性改革,必須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等。

據報導,今年10月,被稱為中國金融黑洞的城投債券和中國地方債券一共發行了18,254億元(人民幣,下同),破歷史最高紀錄。11月份,地方債券加城投債券發了9605億元,又接近萬億元級別。

今年前11個月,全國地方政府債券的累積發行規模達到了9.14萬億元,遠遠超過了2022全年的約7.4萬億元,其中,用於「借新還舊」的再融資債券超過50%。

「借新還舊」即地方政府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用以置換部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即城投平台債務。而有分析認為「借新還舊」置換城投平台債務,有形成金融風暴的可能。

城投債是地方融資平台的主體,中國銀行研究院的報告稱,城投平台債務高達幾十萬億元人民幣,是一頭系統性衝擊中共金融穩定的「灰犀牛」。

今年1—11月份,城投債累積發行規模已經達到了5.24萬億元,預計全年發行規模5.7萬億元。上述均為當局數據,由於中共數據不透明,真實情況外界無法知曉。

11月,中共財政部發布了10月財政收支數據,中國問題專家王赫12月13日在大紀元撰文表示,根據數據顯示,中共財政形勢日益惡化。

文章分析,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7,4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較前三季度略有下滑;而且,前2個月還同比下降,說明預算收入增長本身並不穩定。

預算收入187,494億元中,非稅收入29,653億元,同比下降3.8%。王赫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表明中共財政的最後一根支柱正在動搖。」

王赫分析,2023年中國經濟衰退,重創財政,即使這樣中共仍大搞「積極財政」,比如發行再融資債券首次超過4萬億元,緩解地方債務壓力;發行1萬億元特別國債(名義上用於災後重建),罕見調升預算赤字;提前下達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債限額等等,這些都造成中共的財政風險大大增加。

此外,全國各地不斷曝出公務員大幅減薪,派出所撤並輔警裁員等,也說明中共的財政風險已在不可遏制地擴散。◇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港股股指倒退26年 東方明珠蒙塵背後
揭香港當局壓制抹黑異議人士的祕密手段
優勢不再 香港變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王友群:2023年黨治香港十件大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